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付彬 《企业家天地》2009,(7):194-194
一、产生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分析 (一)利益调整是产生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在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分化,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利益的分化势必发生.在各种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会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冲突.社会分化的加速也必然会在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中有所反应,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关怀等方面将不断趋于多元化,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也会大量涌现.受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的冲击,容易导致价值体系的紊乱,从而使人们无所适从,诱发出许多社会问题,甚至会引发某些集群不规则行为,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处在转型时期的我国社会,各种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高发频发的态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当前群体性事件尽管表现形式各异,但最终的指向都是政府特别是事发地的基层政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有些基层政府应对能力的明显薄弱与不足。基层政府应当从多方面来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综合治理,努力实现标本兼治。本文将在分析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提升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3.
校园的和谐与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重要部分。欲保障校园的和谐与稳定就要坚决完善高校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发挥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处置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是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期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并有其新的表现形式与特点,这是由复杂的历史背景和诸多原因造成的。总结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经验教训,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遏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蔓延,是维护和发展我国社会稳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不同诉求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进入高发期.对日益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处置,现有的调控机制并不尽如人意,这不仅说明现有机制本身存在缺陷,更表明在中国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和多元的今天,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处置,需要有更灵活、多元开放的制度设计.借鉴国外经验,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应包括三个应对阶段,即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化解.  相似文献   

6.
以JS市非法集资群体性突发事件为例进行研究发现,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有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公共政策有失公平、政府信息不透明导致谣言传播、片面追求经济绩效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化等。地方政府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时应该根据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形态特征进行全面评估和综合考量,建立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保障机制,并注意规范政府应急管理与危机干预行为、提高公务员应急管理素质及提高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7.
维护社会稳定视角下群体性事件的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然而在最近几年,各种矛盾和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在局部地区时有发生,事件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对社会稳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只有立足现实,在系统分析其对社会稳定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扩大民主、推进法治,广泛采用多种方法措施,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实现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8.
农村群体性事件背后的体制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体制与以往人民公社时代的对比,不难看出在群体性事件所折射出的农村干群关系紧张背后所隐藏着的深层次体制原因:从领导体制上看,出现政府与农民关系由间接向直接的变化;从管理体制上看,出现政府对农民制约功能的大大弱化;从计划体制上看,出现各种类型高指标的不断强化;从分配体制上看。出现从三次分配向多次征收的转化;从供销体制上看,出现农用生产资料的供应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从人口体制上看,仍然存在着对立情绪的激化。因此,根据农村体制的变迁去探索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干群关系上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一项紧迫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组织化倾向明显、联动性增强、诱因更加复杂。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各种社会经济矛盾的集中体现,而群众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基层工作薄弱、官僚主义作风、参与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别有用心者煽动等因素是其发生的直接诱因。要处理好群体性事件,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矛盾隐患;必须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化解矛盾能力;必须提高群众素质,疏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社会宣泄机制;必须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区分性质,及时妥善处置。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属于公共危机,是中国当代社会利益博弈的极端性方式,是社会情感之结的破坏性消解手段。依社会燃烧理论分析,不平衡性主导的社会矛盾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燃烧物质”,不对称性主导的社会舆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助燃剂”,突发性主导的具体冲突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导火索”。社会燃烧理论的引入,有助于社会矛盾的沸点控制,有助于科学防范、化解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以实现社会体温正常、社会体态正常。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面临诸多的社会问题。构建我国现代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必须依法整合乡村关系,实现“乡政村治”的良性互动,有效地协调好“两委”关系,充分发挥各自应有的功能,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维护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扩大社会管理的主体,培养农民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2.
运用微观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同时借鉴Franz Van Dijk和Franz Van Winden等构建的关于社群关系与地方性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模型,对社会关系是影响农户自愿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集体行动的关键因素进行理论解释。并通过中国农村公共道路供给的典型案例解析,说明以血缘、亲缘和地缘为初始禀赋的农村社会关系是农户克服集体非理性,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是时代的使命,乡村振兴的基础是经济的振兴,关键是新时代理念下的集体经济发展。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制度的优越性,适应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为乡村基层组织提高引领力、组织力和战斗力奠定基础;为乡村经济、政治、文化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支撑,为乡村居民实现美好生活建立基本保障。而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于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晋江经验;在于坚持因地制宜地选择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在城乡统筹中走抱团发展之路;在于坚持辩证统一观念下的口袋与脑袋、经济与社会、内涵发展与外在协作的协调与推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天主教在我国西北农村地区发展十分迅速,天主教进入这些地区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在传播过程中,经历了文化、价值、认同的冲突和妥协,也有传播过程中寻求本土化契合性的探索。W镇是天主教在西北农村发展的典型案例。天主教在W镇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当地教区重要的农村教会。  相似文献   

15.
扶贫政策的低效性、"三农"问题的历史动因以及农村扶贫战略的调整,催生了权利扶贫理念。权利扶贫是农村扶贫的一种新的有效思路,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消除贫困的现实抉择。通过对权利扶贫的法律分析,制订《农村反贫困法》,以"权利扶贫"的理念为指导,实现农村反贫困工作的法治化和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辽西资源重镇-哈拉道口镇继科技兴国战略之后,提出科教兴镇战略.本文阐述了该镇科教兴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大胆提出了在乡镇科技进步中建立科技园区、引进优秀科技人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