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夷岩茶是世界四大茶种之福建中小叶种的代表,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的鼻祖,也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岩茶具有悠久的历史、优异的品质、丰厚的文化内涵,其独具特色的"岩骨花香"之"岩韵"被称为乌龙茶中的珍品。2002年,武夷岩茶作为福建省第一个地理标志产品获得国家批准实施保护。  相似文献   

2.
茶武夷岩茶是乌龙茶中的明珠,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乌龙”、“肉桂”等。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穷。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更有“百病之药”美誉。“武夷岩茶”是闽北崇安县武夷山岩上乌龙茶类的总称。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则被列为“贡品”。元代时期更是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武夷岩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温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武夷茶主要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其中又以“大红袍”最为名贵。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  相似文献   

3.
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是乌龙茶中的珍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中国茶”之称。但一直以来,武夷岩茶在知名度、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不及同省的安溪“铁观音”。由此,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对武夷山茶叶产业内部的优势、薄弱点及外部的机遇、威胁进行分析,提出武夷山茶叶产业在今后一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质量保障"山水茶"品质天成武夷岩茶之所以被热捧与岩茶独具的优异品质密不可分。奇山异水、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是武夷岩茶内涵所在和发展依托。在国家批准确认的《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感官标准中,"岩韵"是否明显成了品质优次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岩韵"的形成,与武夷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包含地形、温度、雨量、湿度、日照、土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技艺高超,是制茶技艺里的巅峰,被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程序繁复,技艺高超,其劳动强度之大、费时之长,制约因素之多,也是其他茶类制作工艺少有的,它是武夷历代茶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清代曾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的梁章钜,曾发出"武夷焙法实甲天下"的感叹。当代著名茶叶专家陈椽也表示:"武夷岩茶的创制技术独一无二,为世界最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水育名茶武夷岩茶是福建省第一个地理标志产品。2002年,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武夷山市茶叶产品以武夷岩茶为主打品牌,得益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推广,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品牌形象进一步确立,带动了武夷山市茶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1.5万亩,共有197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339个茶叶生产加工小作坊。2008年全市茶叶总产量6000吨,涉茶产值8.05亿元。如今,武夷山市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茶企业达20多家。  相似文献   

7.
对于武夷岩茶,笔者有过两次比较深入的接触。一次是2004年夏天在武夷山天心岩茶村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茶叶采访,天天与当地的茶农以及茶企泡茶、了解武夷岩茶的历史和文化。还有就是这次的武夷岩茶专题采访,与多位当地茶企负责人的泡茶采访。武夷岩茶那股厚重的回甘与韵味独具特色,也是让笔者情有独钟的因素。而天心村作为武夷岩茶的发源地和发祥地,甚至武夷山文化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更是深深吸引了笔者。  相似文献   

8.
“武夷岩茶”是全省第一个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名物特产。从2002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武夷岩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至今,五年来,这块国字号“护身符”在“武夷山大红袍”茶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护航和助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武夷岩茶”、“武夷红茶”两个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以来,武夷山市质监局从标准、标样、地理标忐、QS、检验柃测、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风景区内假冒产品的出现,不但与原产地产品保护的初衷相背离,还损害了武夷岩茶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物华天宝的武夷山携优美的自然景观,造就了一代代辛勤耕芸的武夷茶人,每个人脾气、经历虽然各异,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岩茶。在武夷,几乎人人喝茶,人人懂茶,人人爱茶,武夷岩茶是他们的骄傲,也是他们之中很多人赖以生存的生命源泉。余清命就是其中一位。余清命告诉记者他家世代做茶,从小开始跟着父亲研习制茶工艺,将家族世代相传的大红袍传统制茶工艺继承下来,家族的岩茶厂也在他的手上不断壮大。余清命是天心村人,在村里许多茶人都表示基于独特岩茶制作工艺的传承,他们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百余家武夷山岩茶生产企业生产现状的实地调查,结合武夷岩茶初加工生产工艺,围绕武夷岩茶的标准化生产,探讨了如何在厂区环境、生产车间、生产设备、仓储条件等方面进行改造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享誉中外的“古田银耳”、“安溪铁观音”正式成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了,这是福建省继“武夷岩茶”之后获得的另外两个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相似文献   

14.
鉴于独特的制作技艺、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民族认同,以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为代表的“中国乌龙茶制作技艺”,今年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传统手工类乃至茶类的首次申报,也是福建武夷山继1999年获得“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后,再次申报世界级遗产。  相似文献   

15.
武夷岩茶是我国历代名茶中的上品,久经沦桑而不衰,许多爱茶人把一身的精力都投入到岩茶的发展、研究和推广中,年深月久的濡染,武夷岩茶的悠长韵味已深深地融入到他们的身体和灵魂,甘泽而馥郁,味久益醇。记者专程拜访沉浸茶道20多年的资深茶人陈学军,在"山水"茶坊的悠悠古琴和潺潺流水的和声中,分享他的"岩茶经",静悟体验岩韵花香。  相似文献   

16.
武夷岩茶作为福建省第一个地理标志产品于2002年3月8日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开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全市10.06万亩茶园、197家茶叶加工企业、339个茶业小作坊和4万多名涉茶人员,作为该项保护工作的受益主体,均不同程度地获得了收益。武夷山市的GDP也从岩茶的高附加值中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该标准是对原有的《武夷岩茶》国家标准进行补充和修订而成,已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自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标准修订主要变化内容为:取消了武夷岩茶原料产区的划分和茶树品种分类;增加了大红袍产品的等级划分;按照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和NY5244《无公害食品茶叶》等,修订和细化了卫生指标;取消了对保质期的限定;明确了标志标签必须标注的内容,修订后的标准内容和形式都更为科学、规范、适用,对进一步提升《武夷岩茶》的质量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策法规     
截至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已对绍兴酒、宣威火腿、茅台酒、龙井茶、文山三七、宣纸、镇江香醋、蓝田玉、武夷岩茶、水井坊酒、高邮鸭蛋、蒙山茶、昌黎葡萄酒等13个地区、13种产品实施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是一个在国际上普遍承认、颇具影响的产品质量监控保护制度。根据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各国必须对遵循地理指示制度的产品提供保护。(龚墒)  相似文献   

19.
自古名山产名茶,武夷山作为天下名山,世界双遗产地,有世界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茶树生长的最佳地理气候条件。茶园生态环境居全国之首,所产之茶,素负盛名,蜚声中外。武夷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武夷岩茶的辉煌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与特色品牌打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岩茶大红袍素有“中国茶王”之称,其制作技艺是我国文化部惟一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遗产的茶类产品,其美名早已蜚声海内外。对于优先发展旅游业的武夷山而言,大红袍是一个独特的旅游资源,因此,借助武夷山世界双世遗平台。以大红袍为品牌,整合武夷山的旅游资源,加大对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力度,为武夷山的旅游业增添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