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强 《经济学(季刊)》2009,(4):1383-1406
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研究了消费者谈判能力、谈判成本和对商品的偏好程度等几方面对厂商最优标价决策的影响。当消费者谈判能力较弱时,厂商可能策略性地不对商品标价,以获取更大利润,利润大小与消费者的谈判能力呈倒U形关系;而当消费者谈判能力较强时,厂商会选择对商品进行标价以最大化利润;但若消费者谈判能力很弱,消费者很可能因无利可图而放弃购买,这时厂商就会选择标价销售。通过对模型进行模拟实验,模型的结果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本文同时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厂商选择策略性不标价可能不是社会最优的,因此需要通过政府强制标价来实现市场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厂商能够通过策略性地选择不标价销售,利用其较强的谈判能力获取更多的利益。当厂商谈判能力较弱时,厂商将选择标价以最大化其利润。考虑消费者的谈判成本,厂商选择不标价时,其利润和谈判能力呈倒U型关系。当厂商谈判能力过高时,由于消费者将无利可图而放弃购买,因而厂商将选择标价的策略。在一定条件下,厂商实施策略性不标价不是市场有效的,可以通过强制标价实现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零售商谈判能力的差异,构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考察下游竞争程度、买方谈判能力对上游产品差异化策略激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下游市场竞争与买方谈判能力对产品差异化的激励不存在替代效应;当零售商不具有买方谈判能力时,市场竞争程度通过影响上游利润激励供应商的产品差异化策略,竞争程度不影响批发价格;当主导零售商具有买方谈判能力时,谈判能力通过影响批发价格激励供应商的产品差异化策略;市场竞争削弱了消费者效用水平,而买方谈判能力改善了消费者效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博弈论为基础,建立起大型家电B2C零售商与供应商的谈判行为与谈判势力模型,在分析大型家电B2C零售商市场势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对本文所建立模型的求解,分析了它们的竞争行为对市场势力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大型家电B2C零售商市场运作过程中,它们把增加市场占有率作为最优的市场竞争策略,同时为了获得最优策略,它们会尽量压低上游供应商的价格,且获取商品的价格越低,其出售商品的价格也越低,但它们自身的利润未必增加。  相似文献   

5.
在寡头竞争市场环境下,生产完全互补产品的厂商可以通过谈判签约并使用"混合捆绑"策略进行竞争,如电信运营商与手机厂商共同推出的签约套餐和预付费套餐.针对这种行为,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两组互补品厂商的寡头博弈模型,研究混合捆绑销售契约对市场价格、厂商利润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只有一组厂商签订混合捆绑销售契约时,签约厂商能够从捆绑折扣中获得竞争优势,而竞争对手则被迫降低自己产品价格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当两组厂商均签订混合捆绑销售契约时,围绕捆绑产品的竞争将使得捆绑折扣进一步提高,但各自的利润却下降了.然而当这种签约策略内生时,所有厂商将选择签订契约并进行捆绑销售,从而陷入"囚徒困境".最终,在互补产品"纵向外部性"和系统产品"横向外部性"的共同作用下,混合捆绑销售契约提高了消费者剩余而降低了社会福利.基于本文分析,应该反对竞争政策对厂商谈判签订契约使用混合捆绑策略进行竞争的行为.文章的贡献在于从契约的角度研究厂商之间的捆绑销售策略,并运用统一的分析框架考察了不同契约结构下厂商实施捆绑销售的动机,对于深化捆绑销售的理论研究和完善竞争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面临需求、市场环境、宏观政策等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时,越来越多的厂商采用动态价格策略来增加利润。随着这种策略的广泛应用,消费者选择持币观望而导致市场低迷。本文应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合同设计理论,考虑厂商在面对这些可能延迟购买的消费者时,如何决定价格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厂商通过动态定价无法对高保留价格的消费者实现完全的价格歧视,但可以通过一个返还的合同设计最大限度地获得这些高保留价格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最后,通过比较价格歧视与返还合同下的利润,指出差别定价和返还合同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7.
研发决策是企业战略发展和组织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对于垄断企业更是如此。分别从企业层面和产业层面对垄断条件下垄断企业的最优研发决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由于信息不完全和研发成本的存在,垄断厂商可能会选择低效技术;当研发投入成本较低、风险较小时,厂商进行技术转换、增加研发投入的激励更大。而在进行技术投入时,非合作竞争中的研发投入水平和厂商利润均小于合作研发时的水平,从而导致研发不足。而通过合作研发将技术的外部扩散效应内部化,对企业的研发具有正向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根蓓 《财经研究》2008,34(3):38-48
文章发展了一个关于由本国企业组成的中间品策略性采购联盟与外国垄断性供给者进行集体谈判的模型一—该模型以中国的制造业外包服务,即出口加工贸易实践为基础,其中,中间品的采购价格与数量通过有效的Nash谈判过程同时决定。当采购联盟的效用函数的数量弹性高于(低于)价格弹性,则该联盟的偏好为数量(价格)导向的。文章证明:(1)当本国与外国的中间品与最终产品贸易具有互补性时,政府贸易政策调整的价格、数量以及福利效应是不确定的,它们依存于本国采购联盟的偏好、最终产品需求曲线的弹性与曲率、外国企业的技术以及生产专业化程度;(2)政府贸易政策的干预功能与企业策略性联盟的自主调整功能存在重叠与冲突。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免费商业模式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我国免费商业模式较为集中的网络游戏产业作为对象,运用经济学工具研究发现免费商业模式对厂商盈利能力的影响机制为:第一,通过消费者相对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选择成本的降低提高市场需求;第二,通过差异化消费菜单实现市场细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扩大厂商利润空间,因此在理论上这两者使得免费商业模式下的厂商相对于收费商业模式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失业利益与工资谈判:一个博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一个可以中途退出谈判的讨价还价模型 ,刻画了存在失业利益条件下的工人和企业之间的工资议价行为。结论是 :失业利益将加强工人的工资要价能力 ,降低工人求职的努力程度 ,过高的失业利益甚至导致工人提前结束谈判 ,而过低的失业利益导致工人在各阶段的工资要价都较低 ;由于信息不对称 ,企业可以凭借信息优势对工人的要价进行压价。理论上 ,存在最优的失业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线性城市市场中有两个企业,每个企业生产两种产品,且每个企业在其中一种产品上具有垄断力量,而在另外一种产品上与其他企业竞争.本文讨论这个市场上企业的最优选址问题,研究表明,企业选址与垄断类消费者和竞争类消费者的比例有关.当垄断类消费者的比例足够大时,企业选择集聚;当竞争类消费者的比例足够小时,企业选择尽可能远离对方;当二者数量相差不大时,企业将选择中间状态.与社会最优选址相比,两个企业之间的距离既可能过远也可能过近.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对免费商业模式下网络游戏厂商及消费者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游戏厂商盈利机制以及消费选择机制进行了构建,在激励相容理论框架下,通过厂商利润模型以及理性消费选择模型的最优化求解,认为在免费运营模式下,网络游戏厂商利润空间及消费者个人收益皆优于计时收费模式,且在最优化机制安排下,厂商及消费者收益具有一致性,从而在理论上验证了免费商业模式下的厂商盈利优势。  相似文献   

13.
闫庆友  朱丽丽 《技术经济》2009,28(7):7-10,26
本文构建了创新技术商业价值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在位创新厂商和生产厂商间的技术许可博弈模型,并运用逆向归纳法分别寻求混同均衡和分离均衡。分析结果表明,若运用两部制许可方式,从创新厂商的角度出发,当创新技术高经济价值的可能性较大时,高提成费用混同许可最优;当创新技术低经济价值的可能性较大时,低提成费用混同许可最优。此外,本文还得出固定费用许可条件下的最优许可策略。无论厂商选择何种许可方式,均不存在分离均衡。  相似文献   

14.
基于垂直产品差异的技术转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跨国厂商的技术转移与东道国环境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垂直产品差异模型分析了FDI途径下跨国厂商的技术转移策略及其对本土厂商的技术水平、利润和东道国福利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环境决定了跨国厂商的最佳转移水平,该最佳水平与跨国厂商掌握的最高技术水平间的差距决定了所转移技术的核心程度;本土厂商利用转移技术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激励随着东道国收入水平和市场竞争程度递增;跨国厂商的进入对本土厂商利润的影响包括合作效应(增加利润)和竞争效应(减少利润),只有当合作效应大于竞争效应时才能提升本土厂商利润;无论何种情况下,技术转移总是有利于东道国消费者,如果利润影响中的合作效应大于竞争效应,则会提升东道国整体福利,否则,对东道国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零售业竞争激烈的时代,也是零售业高速发展的机遇期.企业如何获取利润,采用何种盈利模式是关键.随着消费者对市场信息的了解日益全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理性地选择购买时机、购买价格及购买渠道等,策略性消费行为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策略性消费者的行为特点,分析了策略性消费和非策略性消费对零售百货业盈利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策略性消费的零售百货业盈利模式的变革策略.  相似文献   

16.
企业差异化战略对价格和质量竞争博弈均衡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考虑商品价格而且还要考虑商品质量水平的需求市场,如果存在两寡头企业提供某商品,必然会导致价格和质量的竞争博弈。本文研究表明:为了达到纳什均衡状态,两企业必须采取一定的差异化策略。而且在均衡状态下,如果市场是价格敏感市场,企业的差异化程度越高,对企业和消费者都越有利;如果市场是质量敏感市场,当敏感程度相对很低时,企业的差异化程度越高,对企业和消费者也都越有利;当敏感程度一般时企业可选择适当的差异化程度使得企业和消费者同时达到最大的均衡利润;但当敏感度非常高,企业差异化程度越高对企业的均衡利润越大,可对消费者的均衡利润却越小。  相似文献   

17.
抽样调查210名中国消费者,研究捆绑产品的标价方式是否会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研究表明:中国消费者偏好价格松绑;有偏好折扣松绑的趋势但不明显。同时将实证结论与西方关于消费者评价不同标价方式的捆绑产品心理符合心理账户理论的这一结论进行对比,总结出符合中国消费者的购物心理,从而指导中国商家进行捆绑商品标价。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对企业社会责任(CSR)标准国际化背景下企业进入策略进行研究。本文发现,企业最优进入策略受到进入成本影响,当进入成本较低时所有企业都适合选择进入高CSR标准市场,当进入成本较高时所有企业都不适合选择进入,当成本介于两者之间时适合部分企业选择进入。在对社会福利的分析中还发现,当进入是企业最优策略时,无论是部分进入还是全部进入,企业承担更高的社会责任能同时提升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9.
唐凌 《生产力研究》2012,(2):229-230
过去几年里,在中国的中小企业中刮起了一股山寨之风。"山寨"产品引申为利用自身技术条件和经济力量,模仿、整合、市场上流行的产品而生产出来的质量不错、价格低廉的产品。文章通过建立一个经济模型对此进行分析:对品牌厂商而言,尽可能的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争取高端客户,获得更大的利润是最优选择;而对山寨厂商而言,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企业生产不出来高质量的产品,依靠成本优势占领低端市场是现实选择。从博弈竞争的角度考虑,山寨厂商的质量选择是受限制的,也就是山寨厂商和品牌厂商间在产品质量上既要保持一定距离,但也不能差别太大,4/7位置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20.
张剑虎  李长英 《经济学》2010,9(3):1505-1518
在一个“线性城市”市场中有两个企业,每个企业生产两种产品,且每个企业在其中一种产品上具有垄断力量,而在另外一种产品上与其他企业竞争。本文讨论这个市场上企业的最优选址问题,研究表明,企业选址与垄断类消费者和竞争类消费者的比例有关。当垄断类消费者的比例足够大时,企业选择集聚;当竞争类消费者的比例足够小时,企业选择尽可能远离对方;当二者数量相差不大时,企业将选择中间状态。与社会最优选址相比,两个企业之间的距离既可能过远也可能过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