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关村》2006,(12):91-91
新时期,什么人才能被称为英雄?捷克作家伏契克在《论英雄与英雄主义》一文中曾经这样说过:“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做的事。”英雄的价值,不是收获,而是付出;不是个人得到了什么,而是向社会奉献了什么!英雄不是自始至终都有巨大的贡献,英雄必须要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起到关键和推动作用。《中关村创新谱》是一部收录了中关村51位顶级创新人物创业史的经典著作。书中讲述了这51位创新人物,在中关村这块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和培育中国知识经济的沃土上,创业的艰辛、失败的苦涩和成功的宝…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08,(10):44-47
从电子城的兴起到中关村企业雨后春笋般崛起,从若干“中关村第一”到“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从创业者到企业家,中关村的20年,也是这些“创新英雄”拼搏的20年,更是中关村品牌的20年!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的“知识英雄”,或许他们兜里没有多少现金,但他们懂高新技术,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以知识作为资本,靠技术、管理等智力劳动创业,以其独特的经历演绎着“知识英雄”的传奇。他们财富积累的方式,既不同于浙江义乌的小商品批发,也不同于北京韩村河的以建筑起家,而是知识经济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马文良 《中关村》2009,(11):14-15
近来中国有两大景观:一大景观是经济危机中风雨飘摇的民营企业群相图,另一大景观是千军万马齐走国家公务员独木桥的热闹景象图。如果我们的学子和精英都不想去往更具创业、创新元素,改革开发30年来为我们共和国贡献了60%GDP,但充满风险的民营经济企业.而是一股脑儿涌向并不创造产品产值,实质是消耗国家财政的“大锅饭”、“铁饭碗”的国家机关,如此下去,中国危矣!中关村是中国改革开发的桥头堡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其中一位人物更应该成为千万学子和精英的学习榜样,他就是中关村创业、创新和民营经济的代表——柳传志!  相似文献   

5.
张颐武 《中关村》2006,(5):107-108
这里记下的是一些中国的创新者的足迹。他们都属于中关村,属于这个中国高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新的中心,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获得了人们的尊重。中关村二十多年的发展正是和这些人的努力分不开的,虽然历史有自己的命运,但如果历史里没有“人”的光彩,就会黯淡许多。正是这些人丰富了也充实了中关村,而中关村和这些人物一道,成了中国发展的最灿烂、最迷人的景观。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近来多了一些咖啡馆、会所、俱乐部。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中关村咖啡馆的咖啡,会所的茶,飘出了浓浓的创业、创新的味道。本期杂志“封面故事”说的就是这一话题。3年前也是这个莺飞草长的4月,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被国内外人士称为中国向创新型国家迈进的一个里程碑。3年过去了,科技能否引领转型?创新能否驱动中国?路途漫漫,关山重重。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中关村,中关村人深感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7.
本期《中关村》杂志,主打内容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二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以及39位候选人群英谱。尽管他们只能有20人当选,但作为中关村上万家高科技企业、40万创业者的代表,他们无疑是中关村乃至中国的知识英雄!因为他们代表了拼搏,代表了效率,代表了创新,不然中关村何以在短短20年就能从一片荒芜的土地发展为“世界八大文化圣地”之一,每年以接近翻番的速度扶摇直上!?两年前,中关村科技园区举办了第一届“双优”评选活动,评选出了柳传志、段永基、陆致成、张兆东、王文京、杨元庆、刘迎建等20位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他们的名字,已被永远铭刻在中关村科技园内一面黑色大理石砌成的文化碑墙上!  相似文献   

8.
我们怀念昨天,珍重今天,更寄望于明天,期盼着明天更美好。10月18日揭晓的中关村“双优”评选,评出了王文京、才让、魏新、彭伟民、雷军等20位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他们的成功之道其实也是中关村的成功之道:就是尊重知识、依靠科技、鼓励创新、提倡竞争,只要不是法律禁止的,什么都可以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关村拥抱未来”、“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的说法,绝非虚妄浮夸。“封面人物”选定中关村第二届优秀企业家、安泰科技公司总裁才让,因为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位藏族留美硕士。这只“藏族之鹰”与其它中关村知识英雄的“雁阵”究竟能飞多高?多远?多久?我们有理由期待。  相似文献   

9.
吴炜  高强  张越 《中关村》2012,(4):20-22
2011年以来。中关村以车库咖啡、贝塔咖啡等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创业和从业者聚集的场所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有趣的是,这些创业主题咖啡馆相距都不远。车库咖啡在中关村图书城附近步行街的一间老宾馆的二楼,贝塔在原第三极大厦创新工场楼下,而3W咖啡则在立方庭大厦。如果再把位于清华大学附近的拾年咖啡等较为非专业的咖啡馆都算上,整个中关村地区似乎都飘散着“创业咖啡”氤氩香气。如果再加上朝阳区望京科技园等的创业影院和必帮咖啡等,“大中关村”的咖啡和电影更有了与众不同的意味。  相似文献   

10.
吴炜 《中关村》2013,(1):77-79
微软“加速”创业企业,并与这些创业企业相得益彰,共同推进着中关村乃至全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2014,(8):18-18
中关村管委会传来喜人的消息:今年上半年,“创新创业经济”成为北京中关村一张耀眼的名片。技术创业成果填补空白、创新创业生态日臻完善、创新型企业走向国际……这正是中关村持续深化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培育创业内生动力,打造全球科技创新创业中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郑闯琦 《中关村》2005,(1):30-30
中关村二十年的历史贯穿着一条创新的耀眼主线,这就是一种内在于其中的、构成中关村人精神内核的那种观念层面的“突破”和文化层面的创新。为此,我们选择了四位和中关村有着“血肉联系”的文化精英,以期从他们在各自领域的突破与创新中管窥中关村二十年来的精神嬗变。不管是张朝阳,贺卫方,还是张颐武,胡鞍钢,他们都身处中关村,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甚至争议,在产生巨大的震撼力的同时动摇了人们原有的岩石般凝固的观念,中关村,和我们的时代,也就在这种争议、讨论和反思中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3.
中关村视线     
《中关村》2015,(3):16-17
万众创新潮涌中关村助其向全球创新中心目标更上一层楼据经济日报报道,随着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联合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启动"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和"国家高新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中关村示范工程",科技部的"创业中国行动"也正式拉开大幕。在这一行动中,中关村"新四军"将成扶持重点。所谓的创业"新四军"指的是"创业系"(从知名企业走出的创业者)、连续创业者、"90后"创业者、海外创业者四支力量。《经济日报》记者从科技部火炬  相似文献   

14.
王德禄  CFP 《中关村》2009,(11):25-26
中国的产权制度一直秉承“谁投资谁所有”原则,这使得创业者不能拥有股份。因此除联想之外的中关村第一代创业者始终无其股。他们退休后只能获得微薄的退休金,他们没有资金作天使投资,也就很难把他们的智慧、经验和创业收益转化成新的企业的启动力。柳传志主导的联想产权改革成功。仅仅是特例。这个“特例”能否变为“通例”呢?  相似文献   

15.
江川 《中关村》2014,(1):69-69
中关村的创新文化越来越受世人关注。2013年以来,有多家海外媒体报道了中关村。《华盛顿邮报》的文章指出,美国真正应该害怕的是中国大量年轻人的创新创业;《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文章分析称,“世界上有很多城市试图复制硅谷,迄今为止,只有一座城市可以和硅谷媲美,  相似文献   

16.
这里记下的是一些中国的创新者的足迹,他们都属于中关村,属于这个中国高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新的中心,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获得了人们的尊重。中关村二十多年的发展正是和这些人的努力分不开的,虽然历史有自己的命运,但如果历史里没有“人”的光彩,就会黯淡许多。正是这些人丰富了也充实了中关村,而中关村和这些人物一道,成了中国发展的最灿烂、最迷人的景观。这是中华民族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人民历史选择的一部分;这些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业家的奋斗历史正是本刊主笔/张颐武中国改革开放“大历史”不可或缺的篇章,也是中国新道路的历…  相似文献   

17.
马文良 《中关村》2013,(11):66-67
中关村核心区实施“助力计划”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破解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诸多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8.
勒川 《中关村》2023,(12):60-63
<正>中关村的历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新创业风云史——这里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还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试验田”,更是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诞生的摇篮和发源地。作为中关村的代表企业——汉王科技,2023年迎来了品牌诞生三十周年的重要时刻。回顾汉王科技的发展史,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他们用技术创新建设数字中国的初心历久弥坚,让人工智能在新时代的土壤里一路生花。  相似文献   

19.
王德禄 《中关村》2012,(4):38-38
“车库咖啡”在中关村出现不是一种偶然。其实,“车库咖啡”出现之前,中关村的创业者“扎堆儿”的现象就一直存在,创业者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种各样的地方进行着信息交流,建立人脉网络。友谊宾馆贵宾楼的咖啡厅、中关村科贸大厦等很多场所都是创业者扎堆儿的地方。在硅谷,几乎所有的咖啡馆都有创业者聚集。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与网景创始人的安德森每周都会在斯坦所大学边上的咖啡馆吃饭。可以说,中关村的创业主题咖啡馆是将这些“各种各样的形式”和“各种各样的地方”具体化,商业化。使创业者们更有意识地“扎堆儿”,随着这种场所的增多,中关村的创新创业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  相似文献   

20.
马文良  CFP 《中关村》2006,(9):68-70
八载风雨兼程,第九届中关村电脑节帷幕已经缓缓拉开。如今中关村电脑节已经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年度盛会,它是海淀中关村向世界传递信息的窗口,是海淀中关村走向国际化的桥梁。它已经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个重要品牌,成长为海淀中关村的一张重要“名片”。随着九月的来临,我们又将迎来新一届的中关村电脑节,中关村电脑节正在展现出它勃勃的生机。“创新”飞扬中关村“中关村创新”是历届电脑节的灵魂,第九届电脑节亦是如此。今年电脑节一切活动设计都是源自“中关村创新”,在“创新、和谐、卓越”的主题下重点围绕“中关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