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根据我国矿产资源国情,论述了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必要性和矿产资源税、费的不同内涵,认为不能采取税费合一的办法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征之于矿用之于矿,不断扩大矿产资源储备量,保证矿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资源税改革势在必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资源税的不足实际上是一种制度的缺陷,需要从根本上对制度进行改革,这是政府的职能,也是政府的权利。现实中资源税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资源税的性质的界定上。建议:对《资源税条例》进行修改,恢复资源税调节矿山企业级差收益的原貌;抓紧实施对矿产资源补偿费、资源税进行调整,建立动态税率、费率制度,要在调整中充分考虑资源利用情况,把资源利用作为调整的条件和目的之一;在资源税收益的分配上,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取之于资源用之于资源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2010年酝酿多年的资源税改革大幕拉开,资源税在从量计征基础上增加从价计征办法。2011年公布并执行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而马克思、萨缪尔森和霍林特等人的地租(租金)理论也为我国资源税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区域水权理论的城市供水水源工程补偿费及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区域水权理论,提出将灌溉用水转向城市供水的供水方式应对水源工程进行补偿,其补偿费的实质就是城市供水单位为取得该部分水资源的使用权而花的“水权费”,并对补偿费的项目、计算方法与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被征占的状况与日俱增,与之相应的是大量的资金进入村集体账户。然而,在资金的管理和账务处理上却存在好多问题:有的村分光吃净,将土地补偿费全部分给村民;有的盲目投资,兴办企业,使集体资金受到损失;有的胡支乱花,将集体资金挥霍一空。所以,  相似文献   

6.
资源税的征税对象是自然资源,为合理利用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根据《关于实施稀土、钨、钼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的通知》(财税[2015]52号)规定:从2015年5月1日起,我国钨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本文通过对我国知名钨业企业厦门钨业的资源税费负担研究,发现钨资源税改革使厦门钨业企业总体税负降低,同时厦门钨业的企业税费结构得到优化。基于以上发现,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弥足珍贵。目前,水资源日益匮乏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并有可能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针对我国水资源现状,应尽快开征水资源税,以达到优化水资源配置的目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特征,并对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使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资源补偿费应按不同质的资源(即内外条件和勘探程度)和矿山企业的不同所有制分别确定征收标准。在征收办法上,主张按占用的可采储量的不同,征收不同的资源补偿费,这样可以防止矿山企业的短期行为,有利于促使矿山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0.
矿产资源补偿机制的内容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使用费,以及探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价款。其中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目的为,补充国家对资源勘探投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农业资源的开发、价值补偿与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目前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资源要实行价值补偿,要依靠科技,走深度开发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资源最优配置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资源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可能所要达到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并对相关概念及因素作了相应的解释.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了颇具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形势下"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开展区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分析,对优化区域农业结构与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政策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确定耕地后备资源类型的前提下,通过对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了解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现状与当前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掌握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空间分布情况;同时结合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情况,分别从数量、质量及类型方面分析2011~2020年间芜湖市耕地占补平衡的实现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根据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现有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对策措施;最后,有针对性提出了基于区域"占补平衡"与"异地代补"的政策建议,从而为解决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与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合理开发区域耕地后备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后河北农业资源利用态势及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加入WTO后河北农业资源利用态势及效率分析"为题,意在进一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法]以河北省农业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比值分析和历史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01~2015年的河北农业资源利用态势及耕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化肥资源等主要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从2001年底加入WTO到2015年的14年间,河北省耕地面积和作物播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减少,但粮食总产量基本保持增长态势,种植业产值更是大幅增长;耕地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2)农业用水量和农田灌溉用水量基本上都呈逐年下降态势,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3)化肥施用总量逐年增长,在化肥施用结构中,氮肥和磷肥所占比例逐年减小,钾肥和复合肥所占比例逐年提升;化肥利用效率逐年提高。[结论]2001~2015年,河北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呈现出"资源节约,效率提高"的运行态势。但河北省农业资源禀赋有限,珍惜并保护好耕地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并科学施用化肥,仍将是保障河北农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主题。  相似文献   

15.
山地未来的开发与发展状况决定全国现代化的实现及其水平.该文探讨了一元化、二元化、三元化、四元化山区人地系统基本格局,异质人地结构类型下的功能区划、主体功能区与人地关系和地域系统关系,人地关系系统优化的技术工程和山地文化特征,提出了建设山区信息化数据库、山地区域经济开发和遵循工程哲学和经济科学融合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浅论矿产资源价值的理论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劳动价值理论、效用价值论、稀缺性和产权价值理论对矿产资源价值的理论内涵进行了分析 ,认为用任何一种价值理论单独解释矿产资源的价值都是不全面的。劳动价值是矿产资源价值的一部分 ,有用性是矿产资源具有价值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稀缺性和垄断性是矿产资源具有价值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7.
区域矿产资源规划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 ,区域矿产资源规划 (RMRD&UP)已成为各级政府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 ,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重点从市场经济和区域矿业可持续发展两个层面出发 ,论述优势转化理论及其对区域矿产资源规划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森林生态问题的日趋严重,建立科学合理以及清晰充分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急切 和必要的。构建合理的补偿机制除了需要确立明晰的产权外,解决公共物品面临的外部性难题也极为重 要。通过制定规定符合各方期待和利益的补偿制度,政府可以将外部问题内部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问题。但是我国现行的补偿制度存在补偿标准过于单一和绝对,补偿内容模糊、补偿项目混杂不清等一系 列问题。民法上有关无因管理的规定能够为森林生态补偿的制度设计提供积极的借鉴和参考,无因管理制 度可以在管理产生的费用、所负债务和所受损害等几个方面的费用要求被管理人返还,这些项目可以构成 生态补偿金的具体费用项目。文章通过对两个制度进行详细对比并通过对地方数据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 进行实证的分析,并结合价值和规范分析的方法,发现民法上无因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也可以成为森 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规则制定的参考和依据,通过引入这一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行的补偿制度存 在的补偿数额确定过程中的问题,从而为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业资源及环境要素对保证食品安全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及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基于我国食品安全的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效用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在食品安全领域存在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农业资源管理制度缺失及科技投入薄弱等问题;(2)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环境要素利用率低、缺乏有效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等问题。文章在农业资源与环境效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政策监管,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农业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生产环保意识等方面对策措施,为完善食品安全体系,保证食品安全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与土地开发 整理效果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扭转耕地持续大幅减少的局面,国家提出"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要求各地"占多少,垦多少",以保障耕地"占补平衡"。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占补平衡"的实施的确使我国耕地实现了数量上的"占"与"补"的平衡,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耕地持续减少的局面,其原因是"占"地面积仅是减少耕地面积中的一小部分,耕地占补平衡状况并不能反映耕地减增变化的真实情况。要守住1.2亿hm2耕地红线,建议调整策略,将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调整为耕地"减增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