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团内部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后,在该交易的影响年度内编制集团的合并报表,就必须剔除掉内部交易引起的资产价值变动和重复计算的因素,以未发生交易、资产仍在原有公司为目标来编制抵销分录.本文以不涉及补价的固定资产与短期股票投资交易为例,分析说明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如何编制分录、抵消集团内部的非货币性交易.  相似文献   

2.
1.同类非货币性交易不涉及补价的情形同类非货币性交易不涉及补价时 ,由于交易过程尚未完成 ,母子公司双方均不确认损益 ,因此不存在内部未实现利润 ,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不需要编制抵销分录。但是如果出现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 ,需确认跌价损失时 ,应抵销已确认的损失。举例如下 :若甲、乙公司均为商业企业 ,且乙为甲的子公司 ,现甲公司以账面价值150000元、公允价值100000元的库存商品A交换乙公司账面价值80000元、公允价值100000元的库存商品B。此笔交易属于同类非货币性交易。由于甲公司商品A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 ,甲公司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 ,A商品发生了减值。因此甲公司的处理分录如下(不考虑税金) :借 :库存商品———B100000元 ,存货跌价损失50000元 ;贷 :库存商品———A150000元。此时编制合并报表应抵销已确认的存货跌价损失 ,借 :库存商品50000元 ;贷 :存货跌价损失50000元。如果交易中交换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发生了减值 ,抵销分录为 :借 :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等) ;贷 :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等)。2.同类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补价的情形同类非货...  相似文献   

3.
卢迪  吴纳 《新智慧》2000,(16):19-20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包括资产置换、股权交易在内的非货币性交易越来越多。为防止企业操纵利润,应加强企业集团内部非货币性交易的管理,并且《会计企业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业已公布实行。本文结合该准则对合并会计报表中公司间非货币性交易抵销的会计处理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瑞龙 《新智慧》2004,(9B):41-42
经过研究分析,合并会计报表(简称“合并报表”)编制中抵销分录的编制可总结为以下四句话:抵销内部交易与事项;据实列报外部交易与事项;按所有权益比例计提盈余公积;连续合并先抵销期初未分配利润再抵销当期内部交易与事项。按照此原则可以理解编制合并报表时的各项抵销分录,并可以解释编制合并报表时存在的一些疑问。  相似文献   

5.
霍文波 《新智慧》2006,(11):26-27
对于纳入合并范围内的资产置换交易,需要进行合并抵销处理。从集团整体角度看,集团内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并没有使置换的资产发生价值变动,只是从集团内部的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而已。因此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合并抵销内部交易引起的资产价值变动及其对损益的影响。笔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分别举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何刚  徐鸣 《新智慧》2004,(3A):8-9
所谓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在如今的现代社会,通常情况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交易大多是货币性交易。比如,以现金购买原材料,以现金偿还债务。其特点在于:以放弃货币性资产的方式换入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而非货币性交易在会计处理中之所以显得特别,是因为其抛开了货币,而直接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这在初始商品经济中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可见,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赋予了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钞天虎 《新智慧》2002,(3):21-22
《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了非货币性交易的资产计量,损益确认,但却未规范非货币性交易现金流量的披露。鉴于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对现金流量披露的影响相对简单,本仅探讨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现金流量的披露问题。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把涉及补价的非线性交易按照交易资产的的性质分为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和非同类非货币性交易两大类。  相似文献   

8.
刘曜 《新智慧》2006,(8):62-62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分录时,一般是分析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造成的影响,按抵销其影响的思路编制抵销分录,本将这一方法称为“分析法”。但有时内部交易的情况很复杂,分析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存在一定困难,并且在现有献中也不可能查阅到所有内部交易业务的抵销分录。  相似文献   

9.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目前,对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主要有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对此作出明确规定。本文仅对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0.
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小于其账面价值时应确认减值损失。合并报表应对关联企业交易中的资产组减值进行抵销处理。初次编制合并报表下资产组的减值抵销可借鉴个别报表资产减值抵销的处理方法,通过设置分摊率确认各单项资产的减值抵销金额。连续编制合并报表下应先抵销资产组中单项资产以前会计期间内部交易的未实现利润和减值损失的抵销处理,再调整账面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内部交易的抵消处理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难点,也是关键点。从当期内部销售形成固定资产的抵消处理、连续编制合并报表内部销售形成固定资产的抵消处理以及固定资产清理的抵消处理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每一笔抵消分录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2.
温珂 《新智慧》2000,(14):47-47
盈利过程的是否完成是区分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标准。但是.在盈利过程完成与否的标准上,《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与其指南发生了矛盾。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的标准是看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是否发生改变,而其指南则认为,应以企业持有资产的用途是否发生改变作为标准。  相似文献   

13.
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损益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货币性交易作为企业特殊的交易行为,虽然是以物换物,不收付款项,但由于存在同类非货币资产交换减值,不同类非货币资产交换盈利实现等情况,会涉及损益的确认和计量问题。文章从会计处理的角度对非货币性交易中产生的三类损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企业编制合并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一、当期内部交易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处理存货跌价准备是按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故:个别会计报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内部交易+内部交易存货价值中包括的未实现内-内部交易存货可变现净值(公式一)如果从企业集团的角度来看,这部分未实现内部,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减,在合并会计报表时应作抵减处理:合并报表期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内部交易-内部交易存货可变现净值由公式一可得:合并报表期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个别会计报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内部交易存货价值中包括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公式二)如果公式二小于或等于零,则内部交易存货的实际成本小于或等于可变现净值,无须计提跌价准备,在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将计提的跌价准备全部从管理费用中抵减。抵销分录为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如果公式二大于零,则内部交易存货的实际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须计提跌价准备,但应扣除内部交易存货价值中包括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分录为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例1:A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月1日以现金投资取得B公司60%的股权...  相似文献   

15.
柳世平  赵建国 《新智慧》2000,(10):23-24
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常常由于交换双方的非货币性资产不等值,一方要以货币性资产给予另一方以补偿,即支付补价。补价对于交易价格的确定没有重要影响,但可能会改变交易的性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指南规定,当交付韵货币性资产占换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则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相似文献   

16.
非货币性交易是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对推动我国证券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在日渐加快,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也越来越频繁。而关联交易的公允性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对显失公允的关联方交易价格作出了相关的会计处理规定。但相应地,当关联方交易价格显失公允时其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的编制有所不同,本文旨在对显失公允的关联方交易条件下合并资产负债表抵销分录的编制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8.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有关基本概念第一,《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对“货币性资产”的定义是:“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这一定义的后半部分采取了不完全列举法,是对概念的外延进行解释。该准则将“非货币性资产”定义为“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这是排除法的定义,并不能明确概念的本质。如果将两个定义结合起来看,很容易误认为“货币性资产”定义中的后半部分是完全列举,进而把未列出的资产项目如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等视为非货币性资产,实际上,这些项目都是货币性资产。第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未对“补价”作出明确的定义,只是在对“非货币性交易”下定义时,解释了一句“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补价是非货币性交易中一个重要的术语。判断一项交易是按货币性交易处理还是按非货币性交易处理,取决于支付的补价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补价之和)的比例是否超过25%。因此,应当给补价下一个较确切的定义,以区别于非货币性交易中可能出现的代收代付性质的运输费、增值税等货币性资产。笔者认为,补...  相似文献   

19.
非货币性交易是一项非常规交易,它往往容易成为会计主体操纵利润的工具。而应收账款,由于其特有的性质,致使它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规范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2001年1月1日财政部重新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准则》),并开始施行《企业会计制度》。但是,两者对非货币交易业务上的规定存在差异,特别是对涉及应收账款这一资产的界定较模糊,笔者对此作以下分析。一、换入应收账款的性质模糊1.应收款项的资产置换是否为非货币性交易。按照《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定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应收款项应属于货币性资产的范畴。但是当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并涉及应收款项时,是将应收款项视为补价进行处理,还是作为例外事项特殊处理呢?《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以一项资产换入的应收款项,或多项资产换入的应收款项,应当将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应收款项的入账价值,但具体并没有明确资产置换所涉及的应收款项是否属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也并未对此进行单独规范。这就造成了在实务处理上的随意性。2.补价界定的模糊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收到的补价小于换出应收款项账面价值,应将收到的补价先冲减...  相似文献   

20.
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资产涉及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学忠  李桥娣 《新智慧》2005,(12):28-30
非货币性交易是一项非常规交易,它往往容易成为会计主体操纵利润的工具。而应收账款,由于其特有的性质,致使它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规范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2001年1月1日财政部重新修订丁《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准则》),并开始施行《企业会计制度》。但是,两对非货币交易业务上的规定存在差异,特别是对涉及应收账款这一资产的界定较模糊,笔对此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