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闽东气候变化与芒果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对福建省水果种植区划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热带水果种植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 北移。该文收集1961~2010年闽东沿海县市年代际气候统计资料,结合芒果生长所需气象条件,主要对闽 东气候变化及其对芒果生长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气候变暖影响,闽东沿海县市热量条件改善,20 世纪90年代以后,年均气温平均已达19.3~20.1℃,超过了福建芒果年均生长下限温度19.3℃;≥10℃ 年均积温为6 696~6 923℃,超过了6 500℃芒果适宜生长所需年均积温底限指标,冬季(12~2月)气温 除福鼎市外,其余闽东沿海3县冬季平均温度≥11℃,平均年极端最低气温≤-2.5℃年数和发生概率明显 减少,达到芒果忍耐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5℃的标准。年降水量≥1 400mm和年日照时数≥1 500小时, 分别达到了福建芒果所需年降水量(995.4~1 678.2mm)和日照时数(995.4~2 465.4小时)条件要求。 闽东气候变暖满足了芒果生长发育的基本要求,同时沿海地区的小气候环境也为芒果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 条件,闽东沿海部分地区芒果实际种植采收也说明了少量生产芒果的可行性,同时也例证了芒果种植区由 福州南部县市北拓到闽东北沿海地区。地方政府部门需加强科学区划和管理,同时应注意防御芒果种植的 农业气象灾害,进一步提高闽东种植芒果的成功率和降低风险性。  相似文献   

2.
3.
4.
吉林省粮食产量波动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利用1982—2005年吉林省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分析吉林省粮食产量波动规律,考察吉林省粮食产量波动的历史过程和数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粮食产量波动具有短周期的显著特征,产量波动主要是受农业政策变化、自然灾害等气候因素的影响。最后从稳住粮田面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建设、完善防灾减灾和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等方面提出稳定粮食产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7.
1979—2018年山西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不同粮食作物产量占比的结果分析表明,粮食播种面积缓慢下降,变异系数为5.06%,其中,2009—2018年相对稳定,变异系数降为1.69%。粮食作物单产稳步上升,年均增长2.51%;个别年份下降较深,年度同比增减振幅为-22.68%~27.76%,变化较大;其中,2009—2018年振幅有所下降,粮食单产的稳定性提升。不同粮食作物的产量占比变化较大,玉米产量占比随时间正向增长,其余各作物均负向减小,相比而言,大豆、薯类、小麦减少量较小。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全省粮食作物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粮食产量水平是一个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本文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借助HP滤波方法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国的粮食产量存在着明显的波动性,且波动又呈现出周期性规律特征。同时,为了探讨粮食结构波动对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文章通过建立粮食产量的误差修正模型,发现水稻波动对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显著,其次是玉米和小麦。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贵州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粮食生产产值在其国民经济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目前全国粮食生产面积不断减少、粮食单产开始出现下降的大背景下,如何保障贵州本省粮食生产与安全关系着省计民生,理应受到重视。文章将采用多元统计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贵州省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通过计算灰色关联度,然后按其大小进行排序,从而确定上述因素分别对贵州省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成灾面积等是影响贵州省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其结论可为有效保障贵州省粮食产量增长提供可靠地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根据粮食产量波动特征,从自然因素、科技因素(物质装备)、社会经济因素和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农业政策,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利用HP滤波法分析1978—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波动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与层析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定量分析不同波动周期各影响因子对我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度。[结果](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经历了完整的6个波动阶段,平均波动周期为6年;(2)除1994—2000年,各波动周期的粮食产量受科技因素的影响最大,且影响日益显著,影响度从1978—1981年的37. 0%增加到2006—2010年的48. 3%,其中,有效灌溉面积的影响增大趋势最为明显,其次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的影响呈减弱趋势;(3)社会经济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呈波动性增加的规律,2006—2010年影响度达到24. 9%;(4)农业生产条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与科技因素基本持平,此后,除1994—2000年,与科技因素的影响度差距越来越大,到2000—2006年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度仅为16. 6%,其中,耕地面积的影响度下降最多,到2006—2010年,影响度仅为1. 1%;自然因素对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最小,且较为稳定,除1985—1988年影响度达到24. 3%,其余波动周期均在8. 7%~12. 4%之间,2006—2010年影响度为10. 2%。[结论]完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加强对农业机械指导的"重科技"举措比单纯增加后备耕地数量、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能力的"靠资源"发展更为有效;加大农田水利投入,完成灌区续建配套与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是目前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利用风险价值法,以我国小麦、玉米、粳稻、早籼稻、晚籼稻、大豆的市场价格为研究对象,度量了我国粮食市场的风险大小,评估了我国粮食市场风险的发生程度。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市场是一个风险发生频率较高的市场,并且还是一个高风险市场;不同品种粮食市场风险的发生大小有所不同,其中大豆的市场风险值最大,其次为玉米、粳稻、早籼稻、晚籼稻,小麦的市场风险值最小;粮食市场价格下跌风险与市场价格上涨风险的发生频率基本相当,两者同等重要,在重点关注粮食价格上涨风险的同时,更应重视粮食价格下跌所产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由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叠加形成的农业景观复杂多样,具有生产、生活、生态3种功能,随着农业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对其进行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有利于促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四川省为例,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确定权重和隶属度大小,对研究区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根据模糊关系评价结果,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压力的最大值为0. 111,处于中等风险水平;生态状态的最大值为0. 139,处于中等风险水平;生态响应的最大值为0. 091,处于较低风险水平。[结论]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仍有很大的空间需要优化,农业景观生态对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未来在农业景观生态方面应保障且降低现有的生态风险等级,确保兼顾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农业生态功能并举。  相似文献   

13.
基于GRA&BPNN的广西粮食产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并以其相关性为基础预测粮食产量对实现广西粮食产业的"做强做优"具有重大意义。通常情况下粮食产量与种植技术发展水平、农田耕地面积、土地肥力、气候等诸多因素相关,但是在样本数据不足、数据间关联度不明显的情况下则无法采用回归分析、灰系统等常用预测方法。[方法]文章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得到水库水量、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播种面积、除涝面积等5个与广西粮食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因子变量,同时取2004~2012年的数据作为学习、训练样本,以2013~2014年的数据为试报样本,并以此建立BP神经网络粮食预测模型。[结果]检验结果表明运用本模型预测粮食产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泛化性。[结论]根据模型结果,该文提出提升广西粮食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即加强水库的管理、引导与粮食产业相关的产业、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强洪涝灾害的防御和治理能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农业灾害风险展开评价,为防灾减灾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理论参考,将有利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引起湖南省农业灾害风险的旱灾、水灾、风雹灾、病虫害和霜冻5个主导因子,分别分析2009-2016年各主导因子的受灾率和成灾率变化趋势,并通过受灾率、成灾率、灾害脆弱度、灾害经济损失所占比重和因灾缺粮人口所占比重5项指标构建农业灾害风险评价模型,整体评估该省农业灾害风险度,同时采用DEA中的CCR模型进一步对全省抗旱防洪效率进行了探讨。[结果](1)2009-2016年,在湖南省5个农业灾害风险主导因子中,旱灾和水灾是受灾率和成灾率均较高的两种灾害,风雹灾、病虫和霜冻的受灾率和成灾率相对较低。水灾的发生频次最高,风雹灾和病虫害发生频次较低。(2)2009-2016年,湖南省均有发生不同程度的农业灾害风险。其中,2013年农业灾害风险度最高,为0.203。2015年,风险度最低,为8.78。农业灾害脆弱度整体上呈降低趋势,由2009年的61.00%降低到2016年的54.16%。(3)2009-2016年,湖南省抗旱防洪效率值波动较大,在2010、2011和2013年抗旱防洪效率值为1.00,这些年份湖南省在抗旱防洪方面的投入和产出达到了最佳状态,其他年份抗旱防洪效率均相对较低。(4)研究阶段内,大部分年份存在排灌动力机械台数和农用柴油使用量投入过多的现象。2012、2014-2016年,存在受旱灾未成灾面积产出不足的现象。[结论]该省农业灾害发生较频繁,抗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今后应提高对农业灾害的防范意识,减少农业损失。  相似文献   

15.
风险是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不可回避与亟待探究的问题。为深化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风险的认识与实践,研究以休闲农业旅游开发较为成熟的典型地浙江省为案例,运用数据包络与因子分析方法,在对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当前效率与未来潜力进行评价与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合图法以效率与潜力为聚类指标,通过两者比较对浙江省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风险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价,并将其划分为休闲农业旅游低风险积极开发、较低风险适宜开发、一般风险适度开发和较高风险整合开发等4类区域。最后,总结浙江省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风险特征为:(1)开发风险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优势条件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2)区域间经济社会相关联系程度影响开发风险分布方向;(3)开发水平在空间上存在较强的收敛性特征,并从中提炼出明确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方向、营造良好区域交流与合作环境和构建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风险协同管理机制等开发风险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粮食主产区产量差异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及分析云南省四大粮食主产区2006~2015年的历年粮食产量,探讨粮食产量发展的趋势,以期为云南省粮食生产政策制定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统计法,对云南省四大粮食主产区(曲靖、昭通、红河及大理)2006~2015年的粮食产量展开调查,以此为基础,计算并研究各产区粮食产量年际增幅和历年地区间产量差异。[结果]2006年曲靖、昭通、红河、大理的粮食产量分别为:20.5亿、26.97亿、25.8亿、25.59亿kg;2015年曲靖、昭通、红河、大理的粮食产量分别增长为:33.45亿、45.13亿、36.73亿、35.13亿kg;昭通粮食产量整体涨幅最大,大理涨幅最小。2006年和2007年,4个产区粮食产量:昭通红河大理曲靖。2008年和2009年,4个产区粮食产量:昭通大理红河曲靖。2010年,4个产区粮食产量:昭通红河曲靖大理。2011年,4个产区粮食产量:昭通大理红河曲靖。2012年之后,4个产区粮食产量:昭通红河大理曲靖。曲靖2007~2008年和2011~2012年的粮食产量年际增幅达到11.4%和15.3%,远高于2006~2007年的0.7%。昭通和红河2011~2012年的粮食产量年际增幅远高于其他年份。大理的粮食产量年际最高增幅出现在2010~2011年,达到23.8%,其在2009~2010年出现粮食产量的负增长。10年间曲靖的历年粮食产量均低于昭通和红河,除2010年略高于大理外,其他9年也是低于大理的。昭通的粮食产量连年高于其他3地,近年来这种差距还有增大的趋势。红河与大理的历年粮食产量差异有正有负,其中2008年、2009年和2011年的产量低于大理,其他年份均高于大理。[结论]2006~2015年的10年间,云南省四大粮食主产区(曲靖、昭通、红河、大理)的粮食产量总体表现为连续增加的态势,仅在个别地方的个别年份出现下降;粮食产量年际增幅差异较大,但总体均呈现为产量增加的趋势;历年粮食产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昭通的粮食产量连年高于其他3地,近年来这种差距还表现为增大的趋势。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广,各种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现代化高产农业技术的推行,云南省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必定还会增加,会进一步促进整个云南省粮食产量的增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我国粮食生产的空间布局演变,以期为新时期如何从整体上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综合分析了1978—2018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水平的演变特征及三大主粮(玉米、稻谷和小麦)对全国粮食总产量的贡献变化趋势。基于省域尺度,对31个省(市、区)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空间分异进行了探究,并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和全局G系数分析了省域粮食单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1)1978—1985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整体呈现递减的趋势,由于单产的大幅提升,总产量持续增长。1986—1999年种植面积相对波动较小,由于单产的不稳定导致总产量波动较大。2000—2003年随着种植面积的短暂降低,粮食产量也整体呈降低趋势,这个阶段单产水平也不稳定。2004—2017年由于单产和播种面积的共同作用,粮食产量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变化趋势。2018年相对2017年,粮食产量虽有所下降,但减幅不大,仍处于高产水平。玉米对产量的贡献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第一大主粮。(2)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2008—2018年各省(市、区)粮食种植面积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北京、天津等10个(市、区)的种植面积降低幅度均在30%以上,其他地区或是面积扩大或是变化较小。相对种植面积,大部分省(市、区)的产量增加比例较大,尤其是主产区。(3)全国各地区粮食单产量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粮食主产区较明显,空间布局变化较小。全国省域粮食单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结论]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单产水平,仍是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全面分析福建省不同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收集了2011~2012年福建省农业基础数据,结合福建省省情,构建福建省67个县域单元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和确定评价体系权重,利用加权求和法建立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子系统、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农业社会经济子系统和综合指标的分析,得出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数、空间分布状况,探讨其形成原因。[结果]结果表明:2011~2012年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总体发展水平良好,从总体上看,闽西和闽北地区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数较高,闽东地区的农业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较高,闽西地区的农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较高,闽西和闽北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较高。[结论]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未来发展方向,为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结合福建省湿地概况及其保护现状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构建,试图为构建完整的福建省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提供参照。[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借鉴、归纳总结,从法律机制建立原则、法律机制构建内容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措施等3个方面构建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及分析其效用。[结果]发现当前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立法理念不准确;(2)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3)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护不完整。[结论]福建省在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构建方面尚处于薄弱阶段,无法达到为福建省的湿地保护以及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提供法律保障的程度。并对此提出3点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2)明晰权责;(3)明确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作物的生产成本和收益与农民收入直接相关,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分析了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现状,以小麦、玉米为例探究了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成本收益,并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力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实施了多项惠农政策,粮食作物生产仍表现为成本高,收益低,农民播种积极性不高;粮食生产面临形势严峻,但陕西省粮食生产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该文还提出了提高农民耕种积极性、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化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生产成本收益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