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海荣 《发展》2013,(10):22-23
经济持续放缓的背景下,政府高层提出经济运行“上下限”说,并明确提出“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这意味着就业走势将直接决定着未来政策变动。目前反映就业走势的指标走向并不一致。尽管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持续一年有余,今年上半年新增就业却超过700万人,为历年同期之最;不仅登记失业率保持稳定,月度调查失业率也稳定在5%左右。从总量看,就业并未因经济下行受到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政策出台背景、政策出台的层次、政策内容和执行体系对中俄大学生就业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应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的配套法规、加大政策投入,建立就业服务机构、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和建立大学生就业评价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的内涵及意义,分析了福建省高职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探讨了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出路指导对策。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队伍建设;开设职业指导课,推动大学生就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毕业生竞争力;开展职业规划指导,规划人生之路;积极拓宽渠道,努力开拓就业市场;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4.
在农民工不断向城市转移与就业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职业歧视、待遇歧视、非正式制度歧视、人力资本投资歧视以及身份歧视等。农民工权益受到侵犯和损害。因此,一方面要完善法律制度,逐步取消农民工歧视性政策;另一方面进行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加强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奥肯定律”在中国存在着失灵现象,即高的经济增长率同时伴随着高的失业率。在“奥肯定律失灵”背景下,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问题就更为突出。为了解决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难问题,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质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人口就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和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着正向关系。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吉林省经济却出现高增长低就业现象。本文对吉林省经济高增长低就业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促进就业:我国近期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近年来实际经济运行结果看,物价平稳、经济稳定增长、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唯有就业形势严峻,失业问题严重,当前应将促进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先目标。为此,必须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立高层化就业竞争机制,大力发展小企业,加速城市化进程,大力推进社区就业,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主要利用浙江省1978~2010年间的年度就业人数与人均GDP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使用就业弹性、Grange因果关系、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对经济增长与就业情况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单向的格兰杰原因,即经济增长是就业的格兰杰原因,而就业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并且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最后,在文章结尾处就此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按照奥肯定理,经济增长能够促进就业增长。本文以江西1981—2006年的GDP和三次产业的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应用Eview5.1软件,实证分析了江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相关关系,提出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同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当前我国就业政策的选择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应该重新拓宽就业政策的思路,着重应该放在几个劳动密集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上,使得就业与经济增长并行不悖。同时,对于就业政策的地位,工资与就业的侧重及城镇化道路的选择等方面都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也进入了一个"大众化就业"时代,这给中国的就业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政府需要加强对经济、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市场等方面的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就业环境,以逐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衡量新业态下青年灵活就业质量,采用扎根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围绕薪酬福利、工作特征、社会保障、职业发展、工作感受5个维度构建一套评价新灵活就业质量的标准体系。采用该评价体系对206份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灵活从业青年就业质量的综合评分为62.3分,其中社会保障54.7分,薪酬水平61.3分,工作特征70.0分,职业发展68.4分,工作感受68.1分。反映出新灵活就业青年存在社会保障严重缺失、薪资收入并不理想、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工作幸福程度不高等问题。据此,提出提升青年新灵活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透视经济高速增长与失业高踞不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政府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大力发展生产,努力推动积极的就业政策,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就业增长弹性却在下降,城镇登记失业率不降反升。如何辨证地认识目前这种经济高速增长,失业率亦在增长,就业压力日益严重的形势,转变发展观念,将"就业优先"放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更  相似文献   

14.
刘黎辉 《科技和产业》2009,9(9):48-50,92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不仅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也是与广大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重要课题。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湖南省就业形势严峻。面对金融危机对湖南经济带来的挑战,在外部不利的条件下,为不让全球经济危机变成湖南省就业危机,就要把就业问题放在政策首位,把稳定就业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将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就业创造型"的经济增长,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5.
李文菁 《特区经济》2007,(12):40-41
文章分析了广东省经济增长过程中就业增长六个方面的特征,结果发现:广东省就业人数增长率变化轨迹与经济增长变化轨迹基本一致;广东省就业弹性27年来先下降后提升,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度依然偏高;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是安置就业大军的主战场;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就业安置的主渠道;珠三角地区仍聚集了过半就业人员;就业人员文化素质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系统角度,构建地区就业格局演变模型,解构就业数据,研究中部地区就业格局演进轨迹。结果表明:中部就业自然增长率演进方面,23年前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能解释轨迹演进的86%,历程为:1981-1984年为"V"形,1987-1996年为复杂波动,1996-2011年为"长U"形,2012-2015年为低幅波动,2016-2020年由4.47升至5.66,并在2021-2030年下降并维持在4.00以上,中部用工荒在2016年进入潜伏,2024年左右爆发。中部内部就业格局演进方面,直至2011年,除1983年与1985年外均为拥塞,2012-2015年缓解明显,2016-2021年却逆转加重,2021-2030年不断缓解但无法解除,因而中部内部很长时间内仍存在就业难。中部内外就业格局演进方面,1979-2003年中部吸纳西部劳动力的同时并向东部、东北转移劳动力,2003-2011年中部、东部、东北则为竞争,2003年中部出现"恐慌式用工荒",至2011年"恐慌"仍在扩散。  相似文献   

17.
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缺失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日益增多,原有的社会保障格局已不能应对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需求,其社会保障的缺失成为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文章针对我国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在政策法规、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就业观念、制定相关法规、完善社会保险、优化就业服务等完善我国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借助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对内蒙古第三产业及其内部各行业吸纳劳动力的情况与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相比,内蒙古第三产业近年来保持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第三产业中传统的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新兴的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行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行业。  相似文献   

19.
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过高的失业率往往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寻了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悖的现象,并据此总结了我国出现高增长伴随着高失业现象的原因,即源于经济体制改革和人口总量等历史因素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文章提出了四条缓解失业的对策,即保持制造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调整劳动力结构,完善就业服务及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20.
祝志杰  于非 《中国经贸》2008,(18):42-43
本文分别对经济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与名义就业和有效就业进行协整分析,通过对两个协整结果的比较分析引出中国隐性失业严重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提出了解决中国隐性失业显性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