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移动通信大多需要有线基础设施的支持才能实现。为了能够在没有固定基础的地方进行通信,一种新的网络技术—Ad Hoc网络技术应运而生。随着Ad Hoc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随时随地地接入Internet已经成为广大移动用户的一种需求,因此,实现Ad Hoc网络之间以及Ad Hoc网络与其他网络的互联已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代通信》2005,(15):35-35
Ad hoc网络是一种特殊的多跳移动元线网络。Ad Hoc的意思是“for this”引申为“for this purpose only”,“为某种目的设置的,特别的”意思,即Ad hoc网络是有特殊用途的网络。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3.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网络经济时代,电信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现实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兴衰和战争的胜负。可以说,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国家安全,也没有真正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为此,《条例》主要从四个方面对电信网和信息安全作了规定。 一、禁止利用电信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的信息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 利用电信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内容的信息。 利用电信网络“制作” 是指利用电…  相似文献   

4.
以往电信网的安全是一个和网络运行质量相联系而被提及的问题。而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安全多指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的安全,这和电信网的安全搭不上边。但这一切都随着技术的进步、通信业的发展以及电信网的演变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深入探讨并较好地解决电信网的安全,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对搞好电信网运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安全问题在网络演进中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5.
何明 《当代通信》2006,13(14):65-6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用户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日益提高,同时,互联网上潜在的安全威胁也在不断增大,广大用户正面对着一个情况越来越复杂,安全风险程度越来越高的互联网环境,在各种网络问题之中,网络安全已经取代了网络可靠性和可用性而成为互联网的首要难题。在网络安全防御的过程中,用户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以及持续的投入,这对很多用户来说,难于实现。为了满足日趋复杂的安全需要同时降低成本,很多用户开始寻求网络安全业务服务商的协助,把企业的安全业务外包出去。因此,安全业务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6.
第一,奥运能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特别是网络建设质量。因奥运会对带宽、网速、网络质量和安全提出高要求,使得运营企业能更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特别是网络建设的质量;第二,奥运会要求增加宽带、多媒体、新业务的开发,这为通信新业务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P2P,改变互联网基础的潜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砾瑟  袁波 《当代通信》2005,(17):23-24
引子:P2P(peer-to-peer)是一种技术,但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有着改变整个互联网基础的潜能思想。在移动增值业务时代到来的前夕,P2P与网格技术、Poc、Ad、Hoc等其他技术一样,仿佛投资者充满希望的热土,又如苏轼词文里的梅花,让人看不清摸不着。  相似文献   

8.
随着3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全球越来越多的用户感受到了3G业务带来的乐趣。但显而易见,3G网络和目前仍大量使用的2G网络存在较多的不同之处,由于3G网络是一个半开放的网络,因此,从网络的IP化、终端的智能化及业务的开放性、多样性等角度考虑,3G网络面临的安全风险逐渐增大,这样一来,对网络的安全规划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陈平 《中国邮政》1999,(1):30-31
一、利用“绿卡”网络发展电子汇兑业务的必要性为用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邮政汇兑服务,是邮政部门的义务。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使得金融业的竞争日益加剧,特别是来自银行的电子汇兑,以其费用低廉、办理快捷、...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在我国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正在迅速改变着邮政等传统产业的面貌,人们在享受网上银行、电子邮件、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便捷服务的同时,也深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担忧。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从思想上重视网络安全,提高对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且必须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电信网络管理的概念比较熟悉,因为近百年来,电信业不管是固定运营商(自贝尔发明电话以来)还是移动运营商(自蜂窝通信发明以来)都在用好的网络管理系统,主要是保证语音业务为主的通信网的质量和安全运行。但是近几年来,在固网和移动网上为用户提供的带宽越来越宽,因此人们可以通过电信网(固定和移动)获得的业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于是如何保障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增强网络对新业务的适应能力以满足各种客户的需求,从而提高运营商的竞争力成了运营商最为关注的问题。传统的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上述需求,因此业务管理的概念和研究日显重要。  相似文献   

12.
邮政服务的社会性决定了邮政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中的不安全因素会辐射到社会,影响社会稳定,危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邮政网络的安全不仅包括邮政通信生产过程中人、财、物的安全,也包括所传递实物、信息、资金的安全。目前,邮政网络安全存在诸多隐患,如有章不循、违章作业、无章可循等,表明  相似文献   

13.
下一代网络(NGN)的业务质量直接受到承载网服务质量(QoS)和安全因素的影响,为了顺利部署NGN业务.必须对承载网提出具体的要求。NGN的信令、控制和媒体流主要封装在IP数据报中,利用IP网络来承载NGN的多媒体信息流.因此NGN业务的质量直接受到IP网络的影响,在目前的IP网络条件下,承载网甚至是影响到NGN试验和运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当代通信》2004,(16):67-67
针对上交所网站的实际情况,中科网威对该网站进行了安全评估,找出了网站的安全隐患和潜在威胁,并切合实际的对网站的网络架构进行改造与升级。尤其是分别从边界防护、区域防护、节点防护等多方面对网站进行安全防护工作。相关用到的产品包括:  相似文献   

15.
袁芳 《中国邮政》2013,(11):20-20
从2012年以来,集团公司加快推进“网络运营”的步伐,从网络组织、作业流程、资源整合等方面,采取很多新举措,为提升网运的效率和效益、加强对经营的支撑,发挥了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电子商务类快递迅猛发展之势,邮政网运的压力陡增,特别是许多基于传统处理规则的制度与办法,以及信息化手段应用的滞后,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内部的运营效率和对外的竞争力,邮政还有很多亟待破解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网络隔离是很多专用网络的没有办法的办法,网络上承载专用的业务,其安全性一定要得到保障。然而网络的建设就是为了互通的,没有数据的共享,网络的作用也缩水了不少,因此网络隔离与数据交换是天生的一对矛盾,如何解决好网络的安全,又方便地实现数据的交换是很多网络安全技术人员在一直探索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信业》2012,(7):86-86
网络创新领域的领先企业瞻博网络宣布对旗下“MYkonosWeb安全”软件进行重大平台升级,使用突破性的入侵诱骗技术抵御基于Web的实日寸威胁。最新发布的“MykonosWeb安全”提供了30种新功能和升级功能,增强保护能力,对抗更为广泛的攻击者和黑客技术;同时帮助安全管理人员简化配置,提高可扩展性,确保在数据流量激增情况下的整体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闻速递     
《当代通信》2006,13(11):16-17
中国联通“移动虚拟拨号专用网(无线VPDN)系统”获得国家权威安全认证,共同建设明、安全的网络——天津市举办“让网络更明、让网络更安全”主题宣传日活动,湖北省通信企业协会成立增值电信业务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中国国际智能卡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北京)RFID国际峰会在北京隆重举办,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与传统网络的融合、替代趋势的加快,特别是用户对个性化业务、多媒体业务、流媒体业务需求的日益迫切,NGN已受到全球通信业的广泛关注。那么,目前NGN的发展方向和进展如何?业界普遍认为,在全球NGN建设浪潮高涨的今天,更丰富的多媒体新业务与网络融合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开发和研究NGN的最终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一方面要注意到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的融合,在研究NGN的时候,必须考虑技术的相互融合;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信息内容、网络和服务相互的融合发展,以满足用户多样性的需求。”在不久前召开的“2006全球NGN高峰论坛”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提出了推进NGN发展的两个要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李梅生 《当代通信》2006,13(11):63-65
NGN网络分层模型 传统的固定网和移动网是两个分离的网络,具有不同的体系架构。NQN将是一个有线、无线合一的网络,移动网将作为NQN的一个接入网而存在。因此,基于多种业务提供的软交换技术是NGN网络发展的基础,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是控制、承载和业务三分离的开放性网络。基于软交换技术构造的NQN网络从功能上可以分为4个层面:接入层、传送层、控制层和业务层,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