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同日本贸易条件变化和波动情况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中国同日本贸易条件的变化和波动情况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发现:从1987-2006年,中国同日本的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整体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则出现了明显的恶化;中国同日本贸易条件的波动主要是由中国对日本初级产品出口份额大的波动、中技术产品及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以及高技术产品贸易条件的较大波动引起的,而减小中国同日本贸易条件波动的关键在于减小高技术产品贸易条件的波动.  相似文献   

2.
依据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对中国与东盟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和波动情况进行经验分析,结果发现:在1987~2006年期间,中国与东盟的整体贸易条件和初级产品贸易条件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制成品贸易条件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恶化:中国与东盟初级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稳定、资源型制成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大的波动对中国与东盟整体贸易条件的波动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波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凡  张璐 《中国市场》2010,(32):41-41
本文着眼于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更大的价格贸易条件波动性,力图说明其与FDI的关系,以实证数据为基础,利用协整模型对价格贸易条件年波动率与FDI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长期内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年波动率与FDI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协整关系,而且FDI的增加是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波动减小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帕氏价格指数对1992-2013年大陆与治湾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研究其发生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两岸初级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比较平稳,而两岸整体贸易和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主要处于下降的趋势中,且下降幅度较大;在制成品内部,资源型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波动不大,下降比较多的是中高技术类产品。台商对大陆投资、两岸贸易环境的改善、台商从事加工贸易等是引起两岸价格贸易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最后对进一步推进两岸经贸关系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回归方程对1981-2007年中国贸易条件变动趋势进行测算,研究发现:中国贸易条件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其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下降是主要动因。在此基础上,利用协整模型对价格贸易条件与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长期来看,价格贸易条件与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上升是造成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1995-2006年我国贸易条件指数,对我国入世前后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和波动性进行分析,得出入世前后我国整体贸易条件和绝大部分种类商品的贸易条件是下降的.前者在入世后下降更为明显.入世后我国整体贸易条件的波动性和大部分分类商品的波,动性大于入世前,且入世后的贸易条件出现明显下降的分类商品,入世后的波动性也比入世前较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回归方程对1981-2007年中国贸易条件变动趋势进行测算,研究发现:中国贸易条件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其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下降是主要动因.在此基础上,对于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长期来看,汇率变化对于贸易条件无显著影响,出口商品结构、FDI和关税水平对贸易条件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快速增加并不伴随着我国贸易条件而改善。其中,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是中国总体价格贸易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根据SITC的分类标准,将工业制成品分为纺织服装类、化学类、机械及运输设备类、金属冶炼类产品。通过计算产品的出口额在我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分析各类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对中国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使用脉冲分析,对其进行方差分解。通过实证检验,分析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结构,以及在中国的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变化的原因。结论显示,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必须优化其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出现较大波动.本文根据2005年7月至2008年10月的统计数据,运用周期波动特征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十大进出口国别贸易的周期波动性.结果显示:中国对印度、俄罗斯、韩国和欧盟进、出口贸易的波动性较大,对日本、美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波动性较小.另外,出口总量周期波动的原因主要来自对中国香港、日本和美国的出口波动;进口总量周期波动的原因主要来自对日本和韩国的进口波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1981-2006年的数据,对我国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单要素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与我国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均资本存量与收入贸易条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例与价格贸易条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与收入贸易条件、单要素贸易条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累积外国直接投资占国内资本存量的比例与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实际汇率变动与三种贸易条件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1980-2006年的数据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情况进行了协整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改善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合理流入会使之进一步恶化,汇率变动能够改善初级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却使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12.
在成本传递和"部门转移效应"基础上,本文构建并检验了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贸易条件的传导路径,同时利用VAR模型模拟了油价冲击的动态影响,最后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是否改变了油价对贸易条件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1)能源密集型产品与整体贸易条件的运动轨迹基本一致,先恶化后改善,最终收敛于0,但不管恶化还是改善,主要取决于外部因素的影响;(2)由于"部门转移"比较弱,非能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条件改善,贸易福利虽有所提高,但仍会导致失业和资本闲置,从而扼杀社会经济长期健康的发展;(3)全球金融危机强化了能源密集型产品与整体贸易条件的运动轨迹,但削弱了国外的"部门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不断走低.贸易条件的变化由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决定,而价格变动除受供给和需求变动支配外,还直接受汇率、关税水平的影响.此外,国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经济周期及通货膨胀率、世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世界经济周期的波动、各种非关税壁垒等,也会影响贸易条件的变动.其中,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关税及汇率是影响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变动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影响供求关系来影响贸易条件;产业结构、关税及汇率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贸易条件.改善贸易条件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才能有效与长久.  相似文献   

14.
FDI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5~2006年的统计数据,建立了包含价格贸易条件、初级产品进口额、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贸易顺差和外资企业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这5个变量的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工业制成品出口是导致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重要原因,而初级产品进口对改善价格贸易条件有正效应,但正效应目前还不显著,FDI对改善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有显著的正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改善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和实证比较选取Aquino指数对中澳两国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测度,然后利用GHM法将产业内贸易细分为垂直型和水平型,从更深层次研究中澳两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发现:中澳两国初级产品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较低,但Aquino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产业内贸易水平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中澳两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初级产品,但无论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都不具有优势,中国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没有表现出预想优势,贸易条件持续恶化,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与澳大利亚有较大差距,但差距呈现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浙江省入世前后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贸易条件的变动受入世的影响较大.其进出口产品、初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及制成品要素贸易条件在入世后均相对趋向不利的变动;收入贸易条件则以入世为界趋于改善;经过调整计算的价格贸易条件也显示出入世后的贸易利益变动不利于浙江省.文章最后重点分析了入世后影响浙江贸易条件变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改善其贸易条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HP滤波分解法得到台湾主要宏观经济时间序列的周期性成分,归纳总结了以波动性、协动性和粘持性为指标的台湾经济波动的典型化事实。台湾经济波动典型化事实表明:(1)台湾主要宏观经济时间序列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粘持性,包括台湾实际GDP在内的大多数经济变量波动性并不剧烈,除少数变量相对于GDP波动呈逆周期关系外,大多数均呈顺周期关系;(2)台湾经济波动相对于其同中国大陆、日本、美国及东盟的双边贸易波动呈顺周期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2002—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延长表),从总体、26个产品部门以及三次产业视角测度中国进出口产品隐含碳污染贸易条件的变动情况。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进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污染贸易条件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但其数值都远远大于1,这表明中国出口产品远比进口产品"肮脏",中国成为全球转移碳排放的"污染避难所";26个产品部门的隐含碳污染贸易条件都大于1,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隐含碳污染贸易条件且稳居前两位,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及餐饮业排名后三位;第一产业隐含碳污染贸易条件除2002年小于第三产业外,其余年份均大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且呈逐年上涨态势,第二和第三产业则是先增加后减小,但第三产业减小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1981~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货物及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的低估、实际资本存量的迅速增加和国内生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加深是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Granger原因。文章据此认为,宏观经济内部失衡,投资率过高消费率偏低,生产能力相对过剩,迫使企业低价出口,是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逐步摆脱了低收入国家常有的出口商品结构的特征,由以初级产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结构转变为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使贸易条件有所改善,避免了贫困化增长的现象,但是,作为中国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增长速度和效益都在下降,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