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垂直专业化、环境规则和中国工业的贸易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唐杰英 《世界经济研究》2013,(7):52-58,80,88,89
文章在Cole等(2005)的分析框架下,构建模型分析在垂直专业化不同的行业分组,环境规则、外资参与程度等因素对中国工业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垂直专业化不同行业的特性及环境规则、外资参与程度、物质资本密度等因素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贸易竞争力较高的行业大多属于低排放行业,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没有成为污染产业"避难所";在垂直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分组,外资参与程度对贸易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在垂直专业化程度较低的行业分组,外资参与程度对贸易竞争力不具有显著的效应;人力资本、资本密度并不是中国工业贸易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王凯 《改革与战略》2008,24(10):55-58
尽管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静态、动态两方面贸易利益,且中国参与这一新型国际分工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由于所处层次较低,中国在分工进程中获取的贸易利益相当有限。若想提升贸易所得,必须在继续积极参与垂直分工与贸易的同时,加大研发投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以促使生产环节或产业由低附加值状态向高附加值状态演进。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的出口基地和制造业生产基地,工业制成品出口极大地拉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利用中美数据分别计算了中美两国间贸易成本、垂直专业化指数和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并实证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成本不断下降,中国对美贸易的垂直专业化指数逐渐提高。贸易成本的下降和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的扩大,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加剧了中国制造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4.
本收入给出了分配的数学模型--劳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并用此方法求出了安徽省六安市1999年度各县、区收入分配的劳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同时对该收入分配不平等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垂直专业化的贸易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直专业化是当代经济全球化在国际分工领域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通过研究四种不同市场结构下中间产品价格的决定,对垂直专业化贸易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在明确我国分工地位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垂直专业化水平和获取更高利益分配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收入不平等、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平等(inequality)如何产生,如何演进,以及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一直是研究者努力想解答的问题。在经典教科书中,不平等产生个人奋斗的动力,有利于增长,即便这些动力和增长以牺牲公平和社会保障目标为代价。Kuznets(1955)分析了经济发展对收入分配影响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贸易自由化与中国收入分配的演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运用一个动态两要素模型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个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效果,并从城市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两个方面考察了加入WTO后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变化,我们发现,从贸易比较优势角度来看,入世后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会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下,研究垂直专业化的决定因素及经济波动效应。结论表明,垂直专业化的均衡程度与一国制成品部门的相对技术效率以及汇率管制程度正相关,而与该国中间品部门的相对技术效率负相关。当技术冲击来自制成品时,贸易成本和汇率管制会抑制本国经济的波动幅度;当技术冲击来自中间品部门时,二者不再单一地压制本国经济波动幅度。协动分析表明,汇率管制压低了比较优势冲击下垂直专业化与GDP等变量的协动程度,贸易成本则影响垂直专业化与GDP等变量的协动方向。在较高的贸易开放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下,技术变动可能导致GDP和福利的反向变动。  相似文献   

10.
垂直专业化视角下的产品内贸易与中国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地方产业积聚的产生和发展,地方的比较优势决定了整个生产工序网络各个环节在全球空间配置的区位方向.对中国在垂直专业化中的利益分配问题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中国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对商品结构的升级作用不可忽视.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体现出中国的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出口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出口,说明中国在垂直专业化中获取了动态利益.产业内贸易为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提供了资本积累,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产品内贸易为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积累了技术条件,这为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供了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1.
As the global economy has become further integrated, the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chain has become more sophisticated, with diversified stages of production located in different countries. Economic theorists have argued that the fragmentation of the global production chain is partly attributable to the high growth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China, Japan and Korea,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se nations' trade. Using a multilevel model, it is illustrated that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has encouraged increases in trade among all three countries. In particular, China's outcome is remarkable considering how recently it became a member of the WTO.  相似文献   

12.
13.
14.
孙文远  裴育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81-86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对参与分工各国的收入分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品内国际分工时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从全国层面角度的分析显示,产品内国际分工显著导致收入分配恶化,在针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实证研究表明,东中西部地区在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过程中,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方向一致,但是呈现东中西逐渐减弱的态势.在此基础上,验证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呈现倒“U”曲线特征,实证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的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收入分配效应处于倒“U”曲线的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15.
叶龙凤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66-70
已有的研究大多从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外包等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重要表现形式入手,研究它们对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1998--2003年间23个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比率数据和其他行业相关数据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解释方程,研究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比率和本土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垂直专业化比率的提高有利于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东亚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了中国在东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认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比较优势的转化及提高吸收能力可以促使中国在东亚国际垂直化分工体系中获得更多的分工利益。  相似文献   

17.
江爱平  李湘黔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99-202
产品内分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的一种新的概念、方式和机制,是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发展中一个新现象、新问题。研究和探讨产品内分工的演进、特点和规律,对于解读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贸易的扩张,解读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Labor Market Reform,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year 1996 was a turning point both in terms of Chinese labor market reform aria m China's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Before 1996, labor market reform was mainly implemented through adjustment of people's occupation and income structure. Since 1996, employment restructuring has led to differentiation in terms of employment status. Labor market reform in the former stage resulted in slow growth in wages, whereas reform in the latter stage enhanced economic efficiency. Both stages have enabled the Chinese economy to apply i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low labor cost. Labor market reform has also increased income disparity and, therefore, new challenges are posed in sustaining economic growth. China needs to adjust i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introduce labor market reform that can improve income equality, so a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IT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在中日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中日IT产业的分工关系和产业竞争力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中国IT产品特别是IT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二是中日IT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经历了一个先是迅速上升然后又缓慢下降的过程;三是中日IT产品在总体上还处于垂直分工状态,单位产品价格相差悬殊。中国IT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经验为我们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