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有位年轻人到奔驰公司要买一辆轿车,看完阵列厅里的100多辆各种车后,竟没有一辆中意。他表示想要一辆灰底黑边的车。销售员告诉他,本公司没有这种车。公司老板得到情况后十分生气,对销售员说:“像你这样做生意只能让公司关门歇业。”老板设法找到那个年轻人,告诉他两天后来取车。两天后,年轻人看到了他想要的灰底黑边车,但还是不满意,说这车不是他要的规格,经验丰富的销售部经理耐心地问:“先生要什么规格的,我们一定满足您的要求。”三天后,年轻人高兴地看到他想要的规格、型号、式样的车。可是他试开了一圈后,对销售部经理说:“要是能给汽车安装个收音机就好了。”当时,汽车收音机刚刚问世,大多数人认为汽车安装收音机容易导致交通事故,但销售部经理犹豫了片刻仍对年轻人说:“先生下午来可以吗?”  相似文献   

2.
一位国家领导人、两位部长、五位副部长,三十多位省、市、自治区质检系统代表,两百多位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相聚一堂,纵论质量、呼唤信用。6月16日,北京,“质量和安全年”质量诚信论坛上的级别之高、范围之广、场面之大,俨然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我国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两则故事:一位顾客走进一家大型百货店,找不到想买的东西。她看见两位售货员在柜台后说话,就来到她们面前。但她们照样说个没完。最后,她鼓起勇气向其中一位问了一声。另一位售货员则厉声打断她:“对不起,你没看见我们在说话吗?”这位窘迫的顾客赶忙离去,发誓再也不进这个店了。这家商店最终关了门,员工则抱怨是“管理不善”的结果。一家汽车公司的一位工程师拒绝采用最新开发的设计,尽管其价格更低、结构更坚固、外型更美观。这种事在这个公司的工程部很常见。几年后,这家公司的车场上排满了卖不出去的车,公司只好决定关…  相似文献   

4.
十个女孩子,一位男班长,一部车,组成了一个流动营业厅,组建不足半年,却跑偏了菏泽市城区每个乡镇和各大驻城单位,创造出了放号2702部的佳绩。她们说:严格而又宽松的管理氛围,才创造出了班内所有成员优质的服务意识,而服务就是效益,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班的全体成员才全身心地投入到放号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亨利福特曾经扬言:不管消费者需要什么年,我们只生产一种——T型车。然而,这样的时代早已过去。如今的生存法则是:不管消费者需要什么车,我们只生产一种——符合他们个性的车。  相似文献   

6.
曾经听到一个故事:在一个升到高空的热气球上,坐着三位探险家,一位是政治家,一位是艺术家,一位是科学家。热气球发生故障,必须减轻负担,三位探险家开始讨论谁先跳下去。他们谁也不想第一个跳下,而且各有各的理由。他们打电话到美国,让美国国民讨论。有的人说,政治家最重要,有的说艺术家不可少,有的说科学家最有用。最后一个小孩说出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谁最胖谁跳下。在14日举行的21世纪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就发生了一场类似这样难有统一答案的争论。这场研讨会虽然门票800元/位,仍然吸引了100多名各界人士参加。记…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位朋友告诉笔这样一件事:在他下属的一个小企业里,有一个年仅20多岁的财会人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共挪用了70多万元公款购买“福利彩票”,近日因“东窗事发”而被司法机关列为案件之一,目前此案正在调查、审理之中。但其父母却为了帮  相似文献   

8.
吴仕逵 《英才》2007,(7):126-127
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孙皓被俘后,押送到北边,魏国皇帝嘲讽他说:“我在这边为你准备好了油锅。”孙皓反唇相讥:“我在那边也为你准备了油锅。”对方听了哈哈一笑。这样的回答比乐不思蜀的刘禅强多了,显得很有骨气,尽管他在位时十分残暴,但这样的回答算是他一生中不多的亮色。  相似文献   

9.
雷贤君 《乡镇论坛》2014,(36):46-46
春节社火是农村的一个盛大节日。在笔者的家乡,社火那天,集镇上人山人海,盛况空前。人们都想一睹传统文艺表演的风采。有锣鼓表演、有麻辣鼓车表演、有秧歌表演、有踩高跷表演、有舞龙舞狮等。那时,我对踩高跷情有独钟。踩着离地几尺或一丈多的木棍上,就像表演杂技一般,是一件非常神气的事儿。在家乡,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  相似文献   

10.
马蓉  孙艺  叶茂中 《经营者》2004,(1):64-64,81,82
我们都知道,糖果市场差不多近10年都是不愠不火的,这样一个市场,是不是就像这样一个状态发展下去呢?看起来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奇迹。首先来看几个数据。在雅客项目开始的时候,我们对国内主要的25个糖果品牌里做了一个市场研究:在糖果品牌认知度里,雅客排名是在最后一位:在糖果品牌广告认知栏里,雅客也是排在最后一位;在最喜欢  相似文献   

11.
笑口常开     
《乡镇论坛》2011,(19):48-48
识字小孙子刚开始认字,爷爷问他:“—个广底下一个木是什么字?”小孙子说:“床。”“那一个广字底下两个木呢?”小孙子想了想答:“双人床。”下边有大轿车司机车经过一个山村时向一位居民打听:“请问,此地哪里可以找到汽车配件?”“往前走,过了那个急转弯处有个峡谷,那下边多得是。”  相似文献   

12.
《中外管理》2004,(2):97-97
有一个人开车到加油站,他停在服务区,三个工人快速地迎接他:第一位为他洗窗,第二位为他检查机油,第三位帮他量轮胎气压。他们很快地完成这些工作。交了十加仑油钱后,这个客人就把车开走了。三分钟后,他又开回来了,这三个人又冲出来迎接他,这个人说:“很不好意思,我想知道有没有人为我的车加油了呢?”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2012,(9):74-89
法拉利F12 Berlinetta 坊问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当法拉利的F1赛车成绩很差时.他们的民用车就会很好。”03、04哪几年是法拉利的鼎盛时期,他们那时的民用车除了F430之外都是不温不火;而2009年几乎是法拉利车队历史上最差的一年,于是,那一年有了让所有人都为止惊艳的458Italia。  相似文献   

14.
提名候选“村主任”为何落选在每次的换届选举中,各地都得花不少精力做落选者的思想工作,据了解,这项"让退"工作,颇为不易。然而,在今年的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开始之前,笔者熟悉的一位镇长,却主动要求辞去领导职务。他的报告上有这样几句话:"我这个'过河车'已无...  相似文献   

15.
从前有个村子,村子里住着几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还有一个是使船的。村里只要有兄弟不和.邻里间闹矛盾一类难以调和的事,都请他们去调解。有一次,本村有兄弟闹分家,由于人多嘴多心眼多,分了几天也分不好,于是,就请这四个人去说和。这四个人也觉得这事棘手,便先到厨师家开个碰头会。厨师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也过去才行。"赶车的接过话茬儿:"嗨,咱原先也不是没有管过这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出大道就行。"使船的听了…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寓言:一位富豪临终前将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自己的一位远房亲戚——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在接受遗产后,这位乞丐亲戚身价立变,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随讯赶来采访这位幸运的乞丐,问他道:“在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在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险公司负责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前些年,饮水机还不多见,买一个要花几百块钱。后来不知是哪个有头脑的经营者,发明了“订水票,送水机”的模式。人们对饮水机这个免费的午餐当然是“来者不拒”,为了不浪费饮水机,买桶装水也成了一种习惯,客户重复购买的次数多了,  相似文献   

18.
尽管我已经很多发这样写开头了,但是没办法,这就是一个汽车杂志编辑真实的生活。没错,又有朋友向我咨询该买什么车的问题了。这一次,我的朋友是一位身高1.9米的壮汉,虽然正沉浸在刚刚喜得贵子的快乐中,但这位充满柔情的铁汉已经开始为自己一家规划日后的幸福生活了。  相似文献   

19.
杨柳 《英才》2006,(6):46-53
一位中国知名企业家曾向索尼前CE0出井伸之讨教:为什么日本有那么多国际大公司?中国企业应该向日本学什么?出井伸之犹豫了片刻,回答说:这取决于市场的规模,中国像美国一样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因此向美国企业借鉴一些经验或许更有参考价值,身处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如果中国公司不能在本土市场有良好的表现,就很难向海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冶金企业文化》2008,(4):36-36
一天,圣日公司派韦伯去一个农场送资料,农场主是一位40多岁的男人。办完公事后,两人散步时,这位黑人大叔问韦伯:“小伙子,你在公司干得怎么样啊?”韦伯苦笑着回答:“不是很好!公司里像我这样的人有上千个,就算我再努力,也不会有什么辉煌的业绩!”黑人大叔“呵呵”一笑,问:“小伙子,你回头看看。能不能找到我们走过的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