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很难说是谁第一次提出了“民工潮”的概念,但没有人会忽视“民工潮”现象 一向“安土重迁”的中国农民,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连绵不断地涌现出大规模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的“民工潮”。据统计,现在全国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数多达8600万,其中今年以来新增600万,全国处于流动状态的农业人口已近1.3亿,相当于日本总人口。流出的农村劳动力主要来自农产品主产区的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以安徽省为  相似文献   

2.
“民工潮”的理论透视孙自铎(合肥230053,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民工潮"是继农业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又一次对国民经济形成巨大冲击的社会现象,引起了全国上下的普遍关注。近年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民工潮"的现状、特点等作了直观描述,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张宏  张佳 《特区经济》2009,(2):126-12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然而,在"民工潮"汹涌澎湃之际,也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即大量外出人员的回流和回归。通过分析回流现象背后的原因,探讨回流给社会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从而找出妥善、积极应对"民工潮"回流的有力措施,这对于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喻国华 《特区经济》2004,(12):172-17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四亿人口就有九亿多农民;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了曾视为生命的土地,远离了曾经日夜厮守的村落和熟悉的农事,涌进各地城市,于是,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农民掀起的“民工潮”。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进行着跨省区、跨县市的地域性转移,形成一股无法抗拒的潮流,这股潮流被称为“民工潮”。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外出打工者不过几百万,而目前在外流动的民工已逾1.14亿。  相似文献   

6.
浅议农村循环经济与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艳凤 《中国经贸》2009,(10):162-162
本文对农村循环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每年春节前,大量民工返乡,春节刚过,大量民工又再度外出,南来北往穿梭于各个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之间,“民工潮”已成为我国春运期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容置疑的是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遏制的趋势,据估计未来几年农村劳动力仍将以每年1300万人的递增速度流向城市。如此大规模的民工进城,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巨额的物质财富,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不少便利,也为缩小城乡差别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我们也应清醒意识到在民工潮的背后同样也折射出当前农村所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时下,打工农民的回流现象引人注目。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以民工潮著称的安徽、湖北、四川、江西等省,近几年农民工回归率达38.4%。进城农民在都市闯荡一番后,缘何又回归故土,个中原委,发人深省。土地诱惑。这几年一些城里人钟情于黄土地,种田也能发大财,让土生  相似文献   

9.
10.
起落民工潮     
20年民工潮潮起潮落.农民工的身份地位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从“盲流”到“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称呼的变化折射出社会对农民工的逐渐认同。  相似文献   

11.
魏文静 《改革与战略》2012,28(4):70-72,102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核心,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和地位。当前我国处在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农业的现代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为了有效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韩飞 《乡镇经济》2009,25(6):67-70,108
浙江发达的乡镇企业为实现农村向城镇转变、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但是,由于小城镇的规模小,缺乏大城市那样的各种必要发展条件,使得从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愈趋深刻的企业与乡镇之间发展关系上的矛盾。因此,只有坚持不懈地继续推进农村和乡镇的体制改革与制度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才能有望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及其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束缚,推动城市和农村及乡镇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国营 《乡镇经济》2008,24(10):9-12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要实现农民的现代化,首要是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而在当前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方面与农村现代化的要求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必须引导和教育农民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法制观念、科学观念,使农民实现思想观念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十四五”时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形势、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超  刘合光 《改革》2020,(2):20-29
当前是"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谋划的重要时期,恰逢"两个百年目标"交接、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五期交汇"的重要历史节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上,则事关消费、技术、业态、成本、要素、制度、供需、基建、生态、民生等多个方面。未来应把握政策改革的方向,在顶层设计上转向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支持更多地向农村发展倾斜,实现财政支农资金集约化和市场化使用,坚持保供给、调结构、转方式并行,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依靠信息化技术促进政策落地,科学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相似文献   

15.
卢珂  张智勇  周云 《改革与战略》2012,28(6):93-95,206
基于湖北省保康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社会调查报告,分析保康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建议,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又必须借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居民通过接受教育,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也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南盛镇在劳动力开发中所出现的人力资源的产业配置不合理、组织体系不健全以及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采取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和医疗保健投入、组建学习型的组织、人力资源的产业合理配置、集约化经营、边干边学边开发、增加城市向农村劳动力的溢出效应等措施来提高该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对重庆的调研表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偏低和现行的土地营理政策等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要因素。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应采取完善农民工外出就业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土地管理政策和现行土地流转制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以及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玉玲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6):61-63
产业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文章分析了当前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城镇产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指出应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促进欠发达地区城镇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腾飞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增建  王金叶 《乡镇经济》2009,25(5):109-113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是一种强调由当地利益相关者主导的发展模式,它需要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和参与,其关键是通过内部整合力量、社区动员、当地旅游资源和社会团体潜能开发、乡村特有文化保护、政府职能转变等,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完成社区组织建立和组织创新、构建内外各利益群体协调平台、增强个人和组织的权力、重构符合时代发展的乡村文化、建立利益相关者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创新政府参与形式等等,最终形成由当地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地方综合发展能力提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