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他曾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累计为国家交售平价粮80万公斤,成为全国劳模;他致力于病虫害防治,经销无公害化肥,服务于农业生产,被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在送科技下乡时看到很多农户年收入不足千元,累计花费10多万元培训科技家长数万人次;如今,他又投资建农业科技生态园,带动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因农致富的全国人大代表、海南椰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光兴,以自身企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实例现身说法:椰树集团作为加工椰子的龙头企业,每年加工量可消化海南年产量的60%,仅此一项就带动了50万农民脱贫;目前集团6000员工中,近一半是农民,集团已发展成为以工带农、反哺农业的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3.
"公司+协会+农户"合作社模式 门头沟区雁翅镇芹峪肉鸡养殖小区地处北京西部深山区,距市中心70公里,协会以北京华都肉鸡公司为依托,严格按照华都肉鸡公司的规范要求科学饲养,实现规范化管理,并以股份制的形式,形成了"公司+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围绕雁翅镇建设"生态涵养建设"大镇目标,养鸡业产生的鸡粪和养殖污水经过加工处理后,作为全镇11000多亩林果和3000多亩农田最好的优质有机肥,成为生产绿色有机果品、农产品的首选肥料,从而形成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机结合,效益互补,良性循环.以雁翅镇芹峪养鸡协会为代表的肉鸡养殖业已成为门头沟山区农民致富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全区农业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4.
和元 《开放潮》2003,(9):48-49
创建于1983年的福建圣农实业有限公司,在福建省欠发达地区的闽北光泽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牵手肯德基,作为该跨国公司在中国南方的最大供应商,发展到如今,资产总额达5.8亿元,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利润3375多万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9亿元。共带动1.2万户农户增收致富,年均增加农户收入达4050万元,户平均增收3546元。 圣农公司的快速发展和对“三农”与  相似文献   

5.
平南县     
《广西经济》2006,(6):F0004-F0004
平南县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进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投资5000万元兴建广西平南中丝茧丝绸有限公司,计划用2-3年时间发展10万亩桑园建立优质蚕茧基地,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目前,湖北省供销社系统兴办、领办的专业合作社有609个,综合服务社3700多个,各类协会组织154个(其中全省性行业协会8家,在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一旦条件成熟,同类专业合作社便组建新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全省供销社系统的引导下,入社农户达100万户,吸收股金约8000万元,带动农户300万户,年助农增收约5亿元。2005年,全系统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农副产品40.57亿元,同比增长19.26%。  相似文献   

7.
东风送暖,春意盎然。中央1号文件再次指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助农增收的紧迫性。供销合作社在逐步走出低谷之后,如何摆脱羁绊,找准切入点,组织农民,富裕农民?天津市津南区供销社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养虾、养猪、养奶牛的初步尝试,探索性地实践了一条龙头企业 中间组织 农户,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助农增收的路子。它像株株春苗,虽刚刚破土,却显露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乳业公司于1956年建厂。由一个饲养32头黄牛,170只山羊,18户农民组成的生产合作社发展成为有固定资产3200万元,日处理鲜奶250吨,年生产乳制品7000多吨,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创利税500多万元的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石家庄乳业公司成功的奥秘何在?对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涉农企业发展有什么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茅山老区句容市从优化发展环境、政策扶持等方面着力,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又好又快地发展。到2011年10月底,全市农民合作组织已发展到486家,入社农户达8.5万户,占全市总农户的53.87%,带动全市14万多农户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河南禹州市采取“公司+村+农户”的三级阶梯运作方式,由农业和粮食部门负责与农民签订购粮协议1700多份,协议收购优质粮面积3万多亩。农业部门专门抽出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分赴各乡镇办进行技术服务,全力解决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目前,该市采取以会代训、现场指导等方法培训农民20多场次,开展广播电视讲座31次,印发技术资料3000多份,受益农民达8万余人,有望直接增收300多万元。禹州农民有份“增收合同”@余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山东省夏津县为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立足本地实际,把畜牧业作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突出重点来抓,遵循市场规律和农民意愿,以畜牧产业为支撑,以合作组织为载体,构筑畜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平台。全县建立畜牧合作组织36个,其中行业协会8个,农户达1万户,占总户数的15%,全县规模饲养达到60%。全县大牲畜、羊、猪、禽存栏量分别达到40万头、50万只、60万头、800万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8%,农民人均畜牧收入1800元,人均增收300元。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彭泽县农村信用社转变经营观念,面向农民推出优质、快捷、简便的小额信贷服务。自2000年以来,累计直接向农户发放贷款6700万元,占贷款总额72.5%,惠及了全县近5万余户农民,优化了资产结构,提高了自身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信贷助农、扶农、富农的新路子。这种小额贷款主要以农户为对象,以种植、养殖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等涉及农产业为主,少则百元,多则万元,期限根据农户所从事的产业而定,从一个月到一年不等。彭泽县农村信用社在信贷资金投向坚持“面向三农、小额为主”信贷原则,提出了“万户扶持工程”把小额农…  相似文献   

13.
宿迁市八集花生专业合作社是由泗阳县供销社和八集乡政府牵头合办,成立于2002年10月,成立时入社社员257户,社员股金50万元,注册资金50万元,带动农户1870户,助农增收300万元,产品销售321万元。2005年起,合作社开始加速发展,入社社员3500户,带动农户5600户,注册资金100万元,帮助社员实现收入150万元,现经营额3600万元,利润250万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合作经济》2007,(8):32-32
目前,海南省供销合作社按照“创办一个专业合作社,发展一个产业,致富~方农民,改造一个基层社”的指导思想,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采取领办示范、组织协办、试点带动等形式,大力兴办生产种植型、加工运销型、综合服务型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达30家,种植面积达15000亩,年运销反季节瓜菜17000吨,入社社员近6200户,年助农增收近2000万元。他们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采取自销、联销、中介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民运销各种瓜果菜,不断壮大为农服务、助农增收的实力。海南省供销合作社入选2006年“干社干品”富农工程的6家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868户,带动农民2980户,年销售额1937万元,帮助农民实现收入1473万元,打造注册农产品品牌2个,有效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助农增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谭舒 《重庆与世界》2010,(12):60-63
重庆“两翼”地区有300多万户农民,近1000万人。人口多分布在较偏远的农村和山区,经济发展和交通条件都比较落后,二、三产业的发展相对困难。但它的土地资源、林地资源占全市65%以上。“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启动后.社会各方面积极响应,广大农民拍手称赞,各地决心大,干劲足,措施实,势头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滦南县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县内奶牛、生猪、果菜、水产、肉鸡等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特色经济迅速发展。为确保农产品顺畅销售,滦南实施“经纪活农”工程,积极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这县发展农村专业协会85个,农村经纪人823名,辐射钢锹、奶牛、肉鸡、生猪、苇帘等14个产业。同时,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农村合作组织联合会,有效整合了经纪资源,带动和促进了全县农业特色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结构调整信息》2004,(4):12-12
延庆东部山区植被茂密,烂漫的山花丛中,群蜂飞舞。该县发展空中绿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5万群蜜蜂酿出了幸福路。截止目前,全县养蜂户达到545户,预计蜂业总产值5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增收近万元。  相似文献   

18.
如何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助农增收中寻求全新发展,是供销合作社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今年以来,承德市供销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助农增收为中心,大力组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为着力点,通过推进“基地 农户”、“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 农户”等模式,走出了一条在助农增收中寻求社农双赢的全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北票市立足畜牧产业发展实际,积极为农民选择养殖致富项目,大力发展肉鸡产业,肉鸡生产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明显看出畜牧业是北票市的传统产业,也是实现农户稳定收入和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在短短的十年间,通过北票市宏发食品有限公司创建的"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和独特的经营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央1号件及相关惠农政策激励下,江西省樟树市突出建基地、育龙头、拓市场,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市培育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宜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带动就业达8000多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农业龙头企业32家、固定资产达6亿多元,带动农户5.8万户;有药业、生猪、蔬菜等专业协会6个,各类农产品运销联合体931个,85%以上农副产品实现外销。2005年,农业产业化中仅农业龙头企业上缴税收达8000多万元,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人平实现增收153.6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