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核算方法所得出的碳排放核算结果低估了农业部门的碳排放。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隐含碳排放核算方法反映碳排放更加全面,为现代农业的低碳化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中间载能生产资料耗用而产生的间接碳排放是构成隐含碳排放的重要部分,也是引起隐含碳排放变动的主要因素。建议改进现有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以明确碳排放构成,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碳减排;明确农业中间投入品生产者减排责任,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要素全面向现代农业低碳化发展领域投入。  相似文献   

2.
〖JP2〗低碳产业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载体。在分析低碳产业技术经济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碳排放技术特征,将低碳产业分为具有能源替代技术特征、天然具有低碳排放特征和促使高碳产业低碳化发展等3类产业。根据碳素流变化特征,〖JP3〗将低碳产业分为碳存储产业、碳汇产业、碳替代产业、碳循环产业和低碳化产业5类。根据产业碳排放量和产业增加值指标选择低碳产业组合,满足成本最小化和碳排放量最小化的双重技术经济约束,并参考碳排放产出弹性,规划不同产业实现低碳发展的最佳升级路径。〖JP〗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与产业体系低碳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研究》2016,(12):62-75
本文借助Kaya恒等式对产业体系的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生产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升级对产业体系低碳化发展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构建产业体系碳排放模型,对我国29个省区产业体系及其三次产业1995—2014年间的碳排放强度、能源碳排放密度和能源消费强度进行测度,并对影响产业体系碳排放强度、能源碳排放密度和能源消费强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产业体系低碳化发展是由能源结构的变化所驱动,属于能源结构变化型;由于产出占比和能源消费占比较大,导致我国产业体系能源消费强度,即能源使用效率主要受二次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趋势,资源依赖型区域产业升级势在必行。文章首先构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产业升级模型;然后,以该模型为基础,以中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河南省为研究对象,探讨低碳化产业升级三条路径:效率提升、结构优化、产业集群。效率提升是减少消耗和碳排放量的基本方式,结构优化是低碳化产业升级的根本措施,产业集群是实施低碳化改造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产业低碳化发展是经济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基于产业弹性低碳化分析框架,采用对数方法研究弹性因子对产业排放脱钩弹性的影响力。实证分析表明:山西省建筑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日益重要。产业节能和减排弹性脱钩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的因素。因此,政府应大力支持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之下,东盟欠发达国家担心中国高碳产业向其转移,此可能阻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升级版的打造。为此,采用配对计量方法,把CAFTA作为虚拟变量,以总碳排放和人均碳排放作为环境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CAFTA的建立导致碳排放差距扩散,表明中国高碳产业并没有向东盟欠发达国家转移。为进一步消除东盟欠发达国家的担忧,建议将低碳化纳入打造CAFTA升级版的优先行动之一及中国的减排应走通过技术创新就地将高碳产业低碳化。  相似文献   

7.
城市低碳发展的核心就是要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武汉市现处于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亟需探索重化工业集聚的中部地区特大型城市低碳发展的综合模式。其发展路径必须以降低碳排放强度为中心,以低碳产业发展和低碳社会建设为重点,以发展新能源、重化工产业低碳化发展和低碳交通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当前海南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工作刚刚起步,最重要的是先以市县为单位进行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待方法成熟后可推广到省级核算.本文按照三次产业分类方法对海南海洋生产总值进行划分,并对各产业价值量指标和实物量指标做出详细说明,最后以三亚海洋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三种代表性产业为例,对海洋第一产业、海洋第二产业和海洋第三产业核算方法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构建MRIO模型和SDA模型,采用WIOD提供的投入产出和碳排放等数据,从行业和地区两个维度考察出口结构调整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并通过构建出口结构低碳化指数来衡量出口结构低碳化水平和解释上述影响的原因。研究表明:出口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碳排放水平;结构调整在中国对奥地利等14个地区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中起到了有利的负效应,这与出口行业结构出现低碳化的变化趋势有关;中国出口行业结构低碳化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重制造业出口占比上升,而对发达地区出口占比较高是导致出口地区结构低碳化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中国处于较低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是导致出口结构调整加剧碳排放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0.
作为要素协同共生动态系统的资源型产业链,其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并推动产业链的形成、发展和演化。在此过程中,资源型产业链的碳排放随着产业链演进的变化而变化,知识共享与合作程度的提升促进产业链碳排放的降低。该文基于资源型产业链的特征,从产业链演进过程碳排放的特点、产业链低碳化升级动力机制和产业链低碳化升级作用机理三个维度,构建资源型产业链低碳化升级的一体化的立体分析框架,剖析了在不同的演进阶段资源型产业链低碳化升级的变化状况,指出了资源型产业链低碳化升级的动态过程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被认为是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约束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等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已有碳排放影响指标的基础上,基于无量纲化的2002—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重新构建基于三次产业划分的碳排放核算指标体系,构建以重构指标为基础的碳排放占比核算模型,借助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2020—2030年的指标量及碳排放量进行预测,最后进行结果分析并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面对全球海洋产业发展格局加快调整、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海洋产业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和低碳环保成为海洋产业发展新的主题等新动向,我国要立足自身转型发展的基础与条件,适应世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与变动趋势,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快培育壮大海洋产业新增长点,推动传统海洋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海洋服务业快速发展,努力促进海洋产业高端化、知识化、低碳化发展,促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引入中间产品贸易建立定量核算方法,精确计算了OECD国家与我国的碳排放转移趋势与基本格局。模型第一步计算产业转移的规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核算碳排放转移规模。计算结果表明:中国与OECD国家之间产业转移的载体是混合型的,既存在高排放产业,也存在清洁产业,然而整体上中国显示出较大的碳排放净收入效应;高耗能的污染生产环节布局到中国,再通过中间产品贸易渠道供外国最终消费,由此隐性地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减排压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郑州市2012—2015年181家典型企业的调查数据,对不同类型产业的碳排放及其强度进行核算,并采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探讨碳排放强度、能源效率、单位用地能源消耗、人均用地及劳动力投入对产业碳排放变化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郑州市典型产业碳排放及碳排放强度总体有所下降,碳排放效率有所提升;(2)能源效率及单位用地能源消耗对产业碳排放起推动作用,而碳排放强度、人均用地和劳动力投入对碳排放起抑制作用;(3)各因素对高能耗产业碳排放变化的贡献值较大,而对用地及劳动力较多的产业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率较高。综上,不同类型产业的碳排放及其变化的影响机制有所差异,建议郑州市未来应针对不同产业的特点采取差别化的低碳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完善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在实现减排目标、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和应对国际贸易新形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建设工作刚刚起步,企业核算和报告碳排放量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因此,应积极借鉴国际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标准,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充分发挥企业碳排放核算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产总值核算为全面了解海洋产业结构、总体规模、区域布局,准确衡量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服务海洋经济管理,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核算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政策、发展规划等的有效性,其核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市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技术指南》就海洋经济核算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给出了海洋各产业增加值核算公式,对国民经济对比行业选择、增加值率与剥离系数的计算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了一个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基于货运规模、货运距离、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碳排放系数的碳排放恒等式.运用LMDI分解技术,根据中国远洋集团2004年-2008年能源消耗数据,分析了影响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能源结构因素、货运规模因素一直是碳排放量的拉动因素。能源强度因素先是碳排放量的拉动因素,后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起到重要助推作用。在节能降碳行动中,各工业部门的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上游行业承担了大部分的碳排放责任。而现有的碳排放责任核算方式对整体产业链,尤其对直接碳排放量相对较少的下游行业,缺乏更行之有效的节能降碳激励机制。因此,探讨如何合理地分配产业链碳排放责任,以达到降低整体碳排放量、推动制造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十分必要。论文从产业视角分析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的碳排放与经济特征,构建了基于碳基准的产业链碳排放责任再分配模型,并以电力产业链为例,针对碳排放责任进行了核算与再分配。结果表明,该模型推进了分配碳排放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我国确定天津市、重庆市、深圳市、厦门市、杭州市、南昌市、贵阳市、保定市八个城市为首批低碳试点城市,鼓励试点城市根据自身特点探索低碳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六年来,各试点城市碳排放规模与人均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的趋势并未改变,但碳排放总量与人均碳排放增速较试点前均显著降低,试点后各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也呈持续下降趋势;各试点城市的碳减排绩效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还普遍高于同类地区;各试点城市均已实现或基本实现其阶段性减排目标。总结试点城市的低碳发展经验,未来我国其他城市的低碳化发展应科学制定低碳发展规划、推进低碳发展相关机制建设、加快产业低碳化发展、倡导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理念、因地制宜探索低碳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地区碳排放核算是开展碳排放控制,进行碳排放责任划分的基础。电力行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地区碳排放核算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进行地区电力行业碳排放测算和碳排放特点分析十分必要。文章在对电力碳排放核算范围和核算方法界定的基础上,以云南省为例,根据2005—2014年云南省电力数据进行云南省电力消费碳排放测算及碳排放特点分析,以期对地区电力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电力行业碳排放特点进行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