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学认为,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影响力有两种: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是管理者凭借自己手中的职权,对被管理者产生的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管理者凭借自己的品德、才能、知识、修养、情感、人格等个人素质对被管理者产生的影响力.前者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后者具有自然性、全方位性和动态性.  相似文献   

2.
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它强调了“人”作为管理客体的重要地位,也隐含了管理是极为复杂、包含极大主观性的过程。同样,管理是管理者通过对被管理者的管理,利用组织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把管理的本质理解为“人对人的管理”。在这个表述中,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的地位都得以体现。实际上,由于管理者对权力的掌握,他们担负着协调、指挥、引导被管理者的责任,从而在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与对员工的管理相比,管理者的自律应该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当然,无论是对员工的管理还是管理者…  相似文献   

3.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密切联系与相互作用的,一方依赖于另一方的存在而存在.企业管理不仅要从管理者一端出发,研究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作用,也要从被管理者的视角出发,高度重视和谨慎对待被管理者,从而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达到"双向互动"的有利格局.与此同时,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要求企业管理既要立足自身,又要密切关注外界环境变化,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内外联动"的局面,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密切联系与相互作用的,一方依赖于另一方的存在而存在。企业管理不仅要从管理者一端出发,研究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作用,也要从被管理者的视角出发,高度重视和谨慎对待被管理者,从而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达到“双向互动”的有利格局。与此同时,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要求企业管理既要立足自身,又要密切关注外界环境变化,两老结合起来,形成“内外联动”的局面,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在管理中提倡人文关怀已是企业管理的大势所趋,但也常常使管理者无所适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不同程度地对人文关怀产生了误区,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误区一:把人文关怀与讲人情混为一谈.认为在工作中、管理上,员工时时处处要得到关心,违纪时也不能批评,更不能处分.这样的"以人为本",实际上是把人文关怀与讲人情混为一谈,这种简单化的认识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吴凡 《质量春秋》2007,(12):55-55
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组织、指挥、率领、引导被管理者去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后者不仅是前者存在的前提,而且是前者所依靠的对象。所以,如何依靠被管理者去实现管理目标就变成了管理者极为重要的课题。被管理者和管理者一样,有多种多样类型。高明管理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根据被管理者的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灵活的管理策略。即注意针对性不搞“一刀切”。被管理者的行为类型和管理者的应取策略大体如下。  相似文献   

7.
浅析管理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韬 《现代企业》2001,(9):45-46
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 ,影响或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管理学认为 ,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影响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体现的是管理者的权力和地位。它的特点是管理者对下属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 ,以外推力的形式来发挥作用。在它的作用下 ,被影响者的心理和行为主要表现为被动的服从。一个管理者如果仅仅具有权力性影响力 ,对下属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是有限的。因此 ,还需具备一定的非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没有明显的约束力。它体现的是管理者本身的素质、人格、学识等方面修养…  相似文献   

8.
管理之度     
管理意义上的度,是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支配、控制和影响被管理者思想、意识和行为的程度和力度。从系统的角度上看,企业管理可分为  相似文献   

9.
面谈是心理咨询的重要技术和手段.而管理沟通是人们进行思想或情况交流,以此取得彼此了解、信任及良好人际关系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沟通过程就是面谈的过程。一名管理者70%的时间用于沟通交流,不但要善于把自己的思想、对问题的看法、建议传递给其他成员或被管理者.以获得理解和支持;还要善于从企业内部广泛的沟通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情报,从而进行决策。因此,管理者掌握一些面谈技术可以增强沟通技巧,妥善了解员工内心想法.  相似文献   

10.
一、信息化下我国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复合型人才缺乏企业引入会计信息系统之后,内部控制制度较传统会计控制范围更全面、控制程序更复杂,从过去的会计部门主导内部控制发展到信息化带动的各职能部门并行。它要求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全体员工的参与和努力,但是现实的情况往往是管理者讲战略语言,财务人员讲财务语言,信息技术人员讲技术语言,因此只精通会计语言和会计操作的财务人员是远不能满足信息系统下内部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由若干个环节构成,而且每个环节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而串联起整个系统的工具就是沟通。沟通是整个链条上十分重要的一环。管理与沟通密不可分,有效的沟通往往意味着良好的管理,成功的管理则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管理艺术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作为对权力进行配置和使用的管理,囿于权力天然的“扩张性”和“压迫性”,被管理者无可避免地显现出无奈和“可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等同于控制——主要用罚款、开除等制度手段来剥脱被管理者的话语权,削弱其反抗权,保证对象的服从。这是传统意义上对“管理”的诠释。随着时代的进步,把“管理”人换作“经营”人,这种思维转变首要的亮点就在于。把人当作关键的资源而非利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对于事必躬亲的管理者,下属们也许会遵从命令,但不会把这当作一种关心或者好意,反而会认为这是多管闲事。在现实中,员工每天都要做出很多管理者无法监控的事情。无论是多么有力的管理者,都不可能管理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细节。事必躬亲的管理者从生理上讲,精力会很快耗尽。还存在一种弊端:你什么都做了,  相似文献   

14.
冯荧荧 《企业家》2002,(2):41-42
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影响或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管理学认为,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影响力分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体现的是管理者的权力和地位。它的特点是管理者对下属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以外推力的形式来发挥作用。在它的作用下,被影响者的心理和行为主要表现为被动的服从。一个管理者如果仅仅具有权力性影响力,对下属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是有限的。因此,还需具备一定的非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没有明显的约束力。综体现的是管理者本身的素质,人格,学识等方面的修养水平,具有感召力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相对于权力性影响力而言,非权力性影响力更能激发下属的工作能动性,更有助于提高管理效能,意义更为深刻。现代管理对管理者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正确运用权力性影响力的同时,重视增强和充分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才能成为真正有效的,可以影响他人行为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15.
管理管什么     
梁洋榕 《财会月刊》2010,(6):I0007-I0007
什么都管就会变成什么都管不了 中国管理者数量众多。有不同级别的,有大型公司的,也有小型公司的,但是,这些管理者头脑里都有一个视为圣经的管理思想——做更多的工作。追求卓越导致管理者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做更多的工作意味着什么都要管。有些管理者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或者学会分身之术,可以去做更多的工作、管更多的事情,把自己当成无所不能的勇士了。  相似文献   

16.
<正>组织行为学中把权力定义为一个人(A)用以影响另一个人或群体(B)的能力,它是依赖的函数,B对A的依赖性越大,A就在无形中运用了权力。但有权力未必就能指挥,因为权力的有效行使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与支持。权力从何而来,是什么赋予个体或集体以影响他人的能力呢?是权力的基础。那么在企业管理中又如何建立权力的基础呢?作为一名领导,都希望能够以自身为表率.统领全局.以崭新的姿态治理好自己的企业,都希望和自己的员工同舟共济,锐意进取,然而往往是适得其反,为什么呢?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弄明白权力的实施需要一个基础。而这个基础是建立在企业内业已存在的官僚主义和政治障碍之中的。  相似文献   

17.
鼓励冒险和创新处于变革时期的企业,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需要积极主动,为企业的振兴与发展出谋划策。转变与变革往往使人们有一种不安全和不稳定的感觉,员工和管理者都易于堕入徘徊等待的状态,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工作。应该向员工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容许他们犯错误,但是不容许他们懒惰。换言之,要让员工知道,并不期望他们把工作做得很完美,但是要求他们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做事果断,注重行动。创造支持环境处于良好工作环境中的人更愿意接受变革。企业应给员工带来心理安全的工作环境,使下属更乐于冒险,乐  相似文献   

18.
企业从总体上讲是一个经济组织。但中国的企业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企业,它不仅承担着经济任务,而且也承担着政治职能;不仅要出产品,而且也要培育人。中国国有企业的这种性质,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人的思想教育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的行为动机受环境、文化的影响。因此,从人本意识出发,为职工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提供一种智力支持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考虑,也值得考虑的课题。倡导一种理念人类活动的一般规律表现:需求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精神需求是…  相似文献   

19.
胡圣龙 《河北企业》2000,(9):41-41,43
<正> 在企业管理中所说的以人为本,它既是一种管理方式,更是一种管理思想。以人为本,我认为就是要在企业管理中,把人当作根本、把人作为核心,树立三个方面的观念意识,(1)树立"企业即人",有人企业则存,无人企业则止的观念意识;(2)"企业为人",办企业是为了满足人,满足社会人的需要;(3)"企业靠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是全体职工,办企业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树立三个方面的观念意识,回答三个问题,即回答:企业是什么,企业即人;企业为什么,企业为人;企业靠什么,企业靠人。以人为本的管理,在一些管理理论成熟较早的国家的企业不断开花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现代企业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应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企业管  相似文献   

20.
正很多管理者眼睛往往是向外看,一直盯着员工,觉得员工这要提升,那要改进,总感觉员工不尽人意。其实如果换个角度,多审视自己,把员工当做一面镜子,照照自己,发现最后需要提升的只是自己!很多事情的迎刃而解,需要改变视角,静心顿悟!1、当下的环境是最合适的环境要立足现实,不要去假设一些不可能的条件,比如:如果谁在去做这件事就好了,如果人数再多一些就好了,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