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衡中求倾斜,即实施“平衡——倾斜”战略,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平衡——倾斜”作为一种战略也是一种策略,其主要内蕴是:通过改进和完善农业信贷的授体和受体,修复已失衡的信贷投入机制;同时,改善投资环境和条件,以达到建立农业信贷倾斜均衡机制的目的。具体设想如下:  相似文献   

2.
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在各自平衡的基础上统一平衡的原理,通常被人简称为“财政、信贷平衡关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理论。陈云同志对这条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了重要的贡献。他明确指出:“所谓综合平衡,就是按比例;按比例,就平衡了。”“按比例是客观规律,不按比例就一定搞不好。”五十年代中期,基于财政、信贷两类资金性质不同,但又具有内在联系的这一特点,当时提出了两类资金要“统一安  相似文献   

3.
2016年我国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期,财政平衡的程度反映着我国财政运行的基本情况,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十三五"期间财政平衡的程度进行预测,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参考。本文比较了衡量财政收支平衡程度的各种指标,认为财政平衡度(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是衡量财政收支的平衡程度的合适指标。在对有关预测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选择了两种预测方法进行分析,一是基于财政平衡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做直接预测,一是基于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两个分量做结构分析预测,最后再综合两种预测,得到我国"十三五"期间财政平衡度各年度预测值依次为0.929、0.927、0.927、0.926、0.927,其平均预测值为0.927。  相似文献   

4.
收支矛盾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矛盾。财政资金在需要与可能上的矛盾在我国四化建设中将长期存在。从我国财政收支的状况看,尽管我国财政理论界一再强调要坚持“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财政支出总是大于财政收入。建国以来,就有17年发生了财政赤字。特别是1979年以来,财政连续几年发生赤字。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财政理论工作者和财政实际工作者的极大关注。我认为,有必要对财政赤字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5.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1985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为保证“七五”计划的顺利完成,继续保持财政收支平衡是非常必要的,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本人拟对“七五”期间财政收入增长数学模型作一点探讨。我们先讨论财政收入增长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信贷的基本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集中反映,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早在1957年,陈云同志就指出:“财政收入和银行信贷都必须平衡,而且应该略有结余。只要财政收支和信贷是平衡的,社会购买力和物资供应之间,就全部来说也会是平衡的。”这个正确论断,对于我们在当前经济建设中保持信贷基本平衡的问题,仍然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7.
财政、信贷、外汇、物资四者的综合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标志。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外汇收支都属于以使用价值运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的运动,物资供需既是使用价值的运动,又是价值形态的运动。四大平衡集中地体现了国民经济中价值运动及其与使用价值运动的关系。因此,搞好四大平衡,既要求使用价值形态的平衡,又要求价值形态的平衡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平衡。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财政信贷综合平衡,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过去我们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搞好财政信贷综合平衡,是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问题。一、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财政动用上年结余必须结合信贷计划统一平衡。1953年初财政计划动用上年结余,扩大基建投资,曾发生银行压缩商业贷款、商业“泻肚子”的问题。经验说明:财政收支、信贷  相似文献   

9.
财政货币政策作为需求管理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调控手段之一;与财政货币政策有关的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一、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 财政货币政策作为国家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工具,主要是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与信贷收支活动从宏观上调节经济。  相似文献   

10.
国家每年以多少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以多少资金用于提高人民生活,财政收支平衡情况如何?这对于银行信贷平衡、货币投放或回籠,有重大影响。因此,在安排计划时,财政与信贷必须统一平衡,统—安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新的不平衡,又需要把财政收支同信贷收支联系起来,统—检查,综合分析,以争取实现新的平衡。为了提高信贷计划工作水平,我谈谈财政平衡与信贷平衡内在联系的体会,供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合理赤字     
周舵 《金融研究》1985,(9):29-31
我们过去的财政工作和计划工作有很大的成绩,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它们所依据的宏观经济理论还是不够严密的。我们这里想就财政赤字与国民经济的宏观平衡以及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作一点粗浅的探讨,不当之处,望专家学者们不吝赐教。在财政计划工作中,我们历来的指导原则是"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宏观要求","是社会主义财政区别于资本主义财政的主要特点"(人民大学编《国民经济计划学》下册,1979年版,第256页)。其理由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财政信贷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与社会可供分配的物资,必须是相互适应的……在财政信贷收支总额平衡的情况下,一般说来物资供求总额也是平衡的"(同上书,第275页)。反之,"如果财政收入节余过多,和财政节余相适应的一部分物资,就不能用于社会再生产和提高劳动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对外经济不平衡,本质上是国内经济运行不平衡的外在反映”,“对外不均衡同样也会反作用于国内均衡”……这里我们摘录了郭树清《宏观四大目标与实现内外均衡》一文相关内容,引作开篇,意在厘清问题的理论框架,把握分析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财政的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财政的收入与支出来实现的。对任何国家的政府而言,财政收支平衡应该是其财政的最高目标。尽管凯恩斯以后,有些国家政府实行以赤字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需求、实现就业。但是,如果一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过大、收支难以平衡的话,那么国民对政府调控经济,发挥其职能作用的信任程度就将大打折扣。在我国,财政收支管理的“越位”与“缺位”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收入地出两条线的管理也显得极不协调,需要及时地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4.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在时间进度、增长率和规模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财政收支差异加重了宏观税负水平。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加大财政收支管理与监督力度,有效控制财政平衡关系,增强财政收支的协调性,并在财政可承受范围内,探索有效的结构性减税措施,有助于降低宏观税负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央行通过“窗口指导”,明确要求各商业银行2008年新增信贷总额不得超过上年,同时还要求应保持信贷投放在各季度更为均衡。为保证上述“窗口指导”的认真执行,央行还给出了超过指导线之后配套的严厉惩罚措施。种种迹象显示,在经济明显降温之前,2008年宏观部门的信贷控制力度将为近年来所罕见。严厉的信贷紧缩在给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一定压力的同时,也蕴涵着一些宝贵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6.
央行通过“窗口指导”,明确要求各商业银行2008年新增信贷总额不得超过上年,同时还要求应保持信贷投放在各季度更为均衡。为保证上述“窗口指导”的认真执行,央行还给出了超过指导线之后配套的严厉惩罚措施。种种迹象显示,在经济明显降温之前,2008年宏观部门的信贷控制力度将为近年来所罕见。严厉的信贷紧缩在给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一定压力的同时,也蕴涵着一些宝贵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几年来,我国工业发展过快,粮棉油生产徘徊,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严重不平衡,与忽视农村信贷投入,特别是农业信贷投入,是不无关系的。因此,在当前治理整顿的新时期,使农村贷款向农业倾斜,对全面治理通货膨胀,发展国民经济,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试图通过对龙岩地区农业贷款投放现状及“倾斜”难点的分析,寻求“倾斜”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与商业信贷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作用与地位相比,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国内尤显滞后。作者在对江苏省制造业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和计量分析基础上,从微观行为层面揭示了商业信贷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行为中的行为模式和运作机理。研究发现,基于企业间商业信用的商业信贷相对发达国家使用不足,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首因;我国中小企业的自身产业特性和技术能力,决定了其在交易市场上的弱势地位,进而决定了其2/3商业信贷净借出者身份;商业信贷中应收款和应付款普遍的“期限错配”特征,形成在宏观紧缩政策冲击下“银行信贷渠道”和“商业信贷渠道”交互作用机制下的资金链风险。  相似文献   

19.
这里所说的农业银行信贷收支“虚假平衡”,是指农业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采取违背信贷资金运动规律,甚至违反信贷纪律、结算制度的办法,组织和调节资金营运,以求资金来源马资金运用在量上保持短期的相对均衡。这种虚假的信贷平衡,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把农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引入高风险、强波动、低效应的困境,而且给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不能不引起信贷决策部门和金融理论界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20.
对基础货币量的预测和支配是中央银行政策运作的关键,也是预测货币供应量变动的核心。在现实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主要是中央银行和财政当局。与西方国家有所区别的是,我国财政的地位和向经济的强大渗透力,已使它对货币供应量的总量、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财政收支的变动规律通过货币流通这条纽带极大地影响货币供应量变动的长短期趋势。从建国后三十几年来的财政收支变动和现金变动来看,两者的走势也是吻合的。当然,专业银行和公众的行为并非对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毫无作用。货币需求在现实社会主义经济中是有软约束的刚性需求,其主要需求过殷部分是货币需求中的扩张需求,它是公有制必然产生的刚性需求。货币供需的均衡在这种条件下是难以达到的,平衡点总是远离均衡线,而且,远离的动态状况是供给和需求的缺口始终存在,显示出紧张运行的特征。货币政策指标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可包括三个政策指标:货币供应量(包括狭义和广义的)、信贷总量指标、固定资产贷款指标。三个操作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