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程海标 《经济师》2006,(1):54-55,57
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投入的增加,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能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文章通过实证表明,中国国内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教育投资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却没有随之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并运用相关性和计量分析,揭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本文在增长回归框架下,应用Arellano与Bond等人倡导的动态面板数据方法(system-GMM估计)和传统的固定效应估计考察了教育对地区收入差异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力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积极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溢出效应。不过与资本投资相比,教育差异仍不是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此外,本文的增长回归还表明,中国各省区的经济发展存在较快的条件收敛迹象。随后,我们分析了实证结果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3.
资本投入、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一个同时包含物质资本、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和R&D资本的拓展的MRW模型,根据我国31个省份1998—2007年的数据,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不同地区人均实际产出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而在西部地区,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认为,各地区资本投入力度以及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期间,我国初中教育投入经费的投入相较"十一五"期间有了不小的改善,但是教育经费的投入还是呈现出东部西部投入较高,中部投入最低的状态,这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关系密切,保证教育经费合理投入并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全国各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对促进我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新疆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新疆教育现状,对新疆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利用灰色关联理论与方法,计算反映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系数,提出增加教育投入,加快新疆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6,(6)
利用我国GDP和教育投入统计数据,检验了我国教育投入与GDP序列的平稳性以及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教育投入的增加可以加快经济增长速度,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投入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投入问题提出了建议:加大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调整教育投入结构,加大农村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投入;鼓励多元化投入办教育,大力提倡社会办学;保证教育资金专款专用,加强立法监督。  相似文献   

7.
在M-R-W增长模型框架下,将人力资本的内涵扩展至教育和健康两个方面。用教育收益率修正了教育人力资本指标,而健康则主要从投入角度加以测度。应用传统的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DGMM)估计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力资本促使全国省际间人均GDP增长出现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而三大地区内部的经济增长则表现出条件收敛趋势。从教育人力资本产出弹性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正从物质资本向人力资本方向转变。以每万人拥有床位数代表的健康人力资本促进了全国及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地区差异、企业投资与经济增长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微观视角研究了企业投资活动对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并立足于地区差异,阐释了经济质量失衡的企业资源错配成因。研究表明:在经济规模较小的地区,企业固定资产与权证投资降低了经济增长质量;技术投资则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相较于中央企业与民营企业,地方国企的投资活动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负面影响较大,尤其是在经济规模较小的地区。相反,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民营企业的投资活动更多与市场机制相匹配,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提升作用。进一步的检验表明,只有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技术投资对经济质量的提升效果才被显著释放。本文的研究发现不仅从企业投资的视角,解释了转型地区经济增长从"量"向"质"转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而且为理解企业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路径提供了制度性解释。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是现代社会生产的决定因素.人力资本提高可使社会生产效益指数增长.各个学龄阶段的生均教育投入,都应随着科技知识的指数增长而增长.我国走科技先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020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应达到50%,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要在2012年达到4%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并在2020年达到4.6%至4.7%,以带动全社会的教育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7%.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对全国和地区人均经济增长率以及对地区经济收敛性的影响效应.通过对截面数据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B收敛,但有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初期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健康人力资本对产出的效应要高于教育人力资本;东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影响,健康人力资本在中西部地区影响显著,东部地区由于人口老龄化因素,健康人力资本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经济收敛速度较快,且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助于西部实现对东部地区经济的赶超.  相似文献   

11.
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50  
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包含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并把公共资本投资分为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对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结论是,两种形式的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都可能具有正效应也可能具有负效应,取决于民间经济主体消费跨时替代弹性大小。其次,我们利用向量自回归分析框架,对我国1978—2004年间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实证分析。结论是,我国两种形式的公共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其中政府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正影响更为显著,而政府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正影响较小,且在短期内不利于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对我国今后科学制定财政政策和选择公共投资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健康、教育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与教育是人力资本诸多形成方式中最重要的两种,长期以来内生增长理论强调和重视教育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但健康与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健康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在Lucas(1988),Van Zon和Muysken(2001)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最终产品、健康和教育的三部门模型。静态均衡、转移动态和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在总体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中,健康对广义人力资本的贡献份额大于教育;健康的增量而非健康人力资本存量水平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健康的改善必须同时辅以教育人力资本的提高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公共健康支出对于健康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发展机会的均等和减贫;重视人力资本积累的经济体在10-15年后会呈现明显的经济绩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95,自引:7,他引:295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这种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外商投资分布的不平衡密切相关。本文利用 1 985— 1 999年时间序列和横断面数据 ,对外商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在这期间 ,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GDP增长率的差异 ,大约有 90 %是由外商投资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资本性支出分权、公共资本投资构成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建立一个财政分权框架下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最优公共资本投资配置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以我国全国和省份经济数据为基础对本文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我国公共资本投资构成不尽合理,全国和地方公共物质资本投资比重明显偏低;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公共资本投资事权划分也欠妥,资本性支出分权水平明显过高。这些结论对于我国今后财政政策的合理调整、政府间事权的科学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协整理论和Borensztein的模型,文章采用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对跨国公司R&D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跨国公司R&D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时效相对较长,并且影响力度逐渐减弱。对考虑人力资本的跨国公司R&D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后,本文认为在目前跨国公司的R&D投资过程中,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跨国公司R&D投资的引入对国内投资也不存在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29个省区1990—2006年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最新发展的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考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表现出鲜明的空间相关性,多数省区位于高-高和低-低类型区;(2)人力资本作为知识和技术进步的载体,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加入空间因素回归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的经济增长依然呈现鲜明的条件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17.
教育投入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差异越来越大。根据1980-2000年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教育生产函数发现,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以资本(固定资产投入)为基础的物质推动型,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大地超过东部地区,这为加大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推算出了高等教育对四川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92%。研究发现,这一比例在西部地区是比较突出的,发展教育与发展经济具有内函关联关系。文章还对比分析影响高等教育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联立方程模型和分布滞后模型,研究了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1)收入差距在即期对投资有非常强的负面影响,之后影响变为正,再逐渐下降至微弱的负,从长期来看,收入差距对投资的累积影响始终为负;(2)收入差距对教育的影响较弱,其累积影响始终为正;(3)由于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超过了教育,因此收入差距对于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主要来自于投资的渠道。从累积效应来看,收入差距对于经济增长始终呈现出负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发现,经济增长有利于降低收入差距。因此,控制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并反过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可能实现平等与增长相协调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