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明代以来江南农业的生态适应性—以吴江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璞 《中国农史》2001,20(2):23-32
传统时代,农业为其经济核心,经济结构的转变以及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为前提;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又是农业生态环境变迁的结果。明代以来,吴江地区的经济发展,正是在农业种植结构由粮食独重转变为粮桑并重的前提下发生的;种植结构的转变也是由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等因素在内的农业生态环境的转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评价气候特点与自然景观,分析生态气候变异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提出山地丘陵农业开发要注意水土保持,发挥南亚热带气候优势,发展优势农业。提出防止气候恶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区作物气候生产力及其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长白山区玉米、水稻和大豆的气候可能产量模式和地理分布模型,计算了各地的气候生产潜力,并进行了地形影响订正。结果表明,长白山区主要农作物气候生产力的地理分布特征主要取决于地势、地形和经度,气候生产力随着海拔的升高按照三次抛物线函数递减,随着经度的升高按照线性函数递减。主要山体的南、西南坡气候生产力较高,北、东北坡气候生产力较低。该项研究为长白山区农业立体开发提供了综合气候生态依据。  相似文献   

4.
农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江苏省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可谓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自古以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地区,农产品的主要来源地。但在长期使用这些自然资源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环境污染——养殖污染。江苏地区的畜禽养殖主要分布在城郊结合部和广大的农村地区,规模化大型养殖和小户养殖都比较多。但是大多数的畜禽粪尿都没有经过处理肆意排放,有些直接排入河道;有些露天堆置,雨后随径流进入水体。另外,为了增加水产品产量,向水中直接投放有机饲料化肥、畜禽粪便和农药的现象屡见不鲜,加剧了水体的污染。化肥和农药的滥…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资源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业资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不断下降,水资源短缺,这给我国经济发展、粮食的安全供给、社会稳定等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防范农业资源风险,可以采取诸如强化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更新观念、发展高新技术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农业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主导作用。评估湖北省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今后统筹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协调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2009—2015年湖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容量及生态赤字,分析了该省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组分变化和各项农业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开发状况,对资源开发总体形势展开了评价。[结果] 2009—2013年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逐年递增,2014和2015年明显降低,但人均生态足迹远高于人均生态容量。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草地构成了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的主体,且开发强度呈上升趋势。其中,玉米、小麦、稻谷、蔬菜以及各类畜产品和水产品,部分能源资源的开发强度增强。[结论]湖北省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已超过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严重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态,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面临较大压力。全省需要从改变消费和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合理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发展高效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等方面入手,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效率,降低人均生态足迹,维持生态容量。保证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山西省生态农业自身特色,从资源的自身景观价值、资源条件及生态环境3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了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以期为山西省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评分法计算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综合得分值,通过专家打分法对山西省14个主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结果](1)对于评价体系的准则层而言,资源价值和生态环境权重相同,总权重占比达到90%,是评价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主要部分,资源条件权重最低; (2)对于评价体系的项目层而言,资源生态质量权重最大,其次是资源科教价值,再次是文化价值; (3)对于评价体系的因子层而言,资源的奇特性权重最大,其次为资源的生态稳定性,两者权重值相差不大,均是评价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因子。[结论]山西省主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分布在Ⅱ~Ⅳ级,且Ⅲ级水平最多,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长江上中游农业资源利用和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长江上中游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提出的灾后重点方针提出了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藏野生食用菌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西藏48种野生用菌的生态地理分布情况,以期为西藏野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翔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对农业气候进行系统分析,为农业气候的定量分析和分类评价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近20年来,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气候要素的适宜度曲线、适宜态与隶属函数的建立;(2)气候要素适宜度的综合研究——农业气候适宜度模型的建立;(3)不同尺度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的分区与分类评价研究;(4)用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理论分析指导生产实际的研究。今后,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研究应着重探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建立更符合农业生产实际的生态气候适宜态谱与隶属函数;(2)进一步完善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模型;(3)加强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分布区和生态脆弱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稳定、实现有序稳妥开发是确保耕地后备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文章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采用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成果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以期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第二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特征,构建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以及土壤盐渍化等3类因子共11项指标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采取单因子评价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测算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敏感性。[结果]根据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可将景泰县耕地后备资源划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区域。综合来看,景泰县耕地后备资源约91.32%面积存在生态敏感性问题,其中以轻度敏感性为主;从单因子角度看,景泰县耕地后备资源的水土流失问题最为突出,敏感性面积比例超过96%,其次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面积达到65.50%, 1.77%的区域对土壤盐渍化存在敏感性。[结论]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为保证耕地占补平衡以及降低生态风险,提出对策建议:应着重对于敏感性高的区域实施更为科学的保护和开发措施,避免造成恶劣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宁南县农业资源特点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南县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水土保持成果尊定了农业的发展的基础,目前全县共有3种农业生态系统模式,传统家业铧种植业,养殖业模式和山地小庄园模式,建议保护水土资源,增加投入,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乐至县土地资源特征、利用特点与问题,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3项对策,一是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二是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土地利用;三是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通过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实现养分高效利用。系统总结国内外秸秆利用补偿政策,可为创设适合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生态补偿政策提供借鉴与参考,调动各方开展秸秆利用的积极性,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秸秆利用补偿政策,系统梳理秸秆利用生态补偿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实践,对我国秸秆利用生态补偿制度的创设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 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正在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政策框架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参与主体和方式较为单一,需结合法律、政策和经济手段,构建一种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结论 建议我国在未来的秸秆还田生态补偿工作中,要建立利益驱动和政策导向机制,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扩大补偿内容、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开展多形式宣传引导,推动秸秆利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山西省农业生态效率的县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文章以山西省各县(市、区)为研究对象,引入超效率分析法,构建SSBM-ESDA模型,评估山西省各地农业生态效率;同时选择Tobit模型,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1—2020年山西省农业生态效率值基本处于0.3~0.5,整体处于较低水平。107个县(市、区)中,优秀等级17个,均值为1.412;良好等级4个,均值为0.911;中等等级20个,均值为0.677;较低等级38个,均值为0.479;低等级28个,均值为0.349。县域农业生态效率等级以较低和低为主,总占比达61.68%。农业生态效率较好的县(市、区)集中分布在西部省际沿线区域,形成以“忻州—太原—吕梁”为重心的西部高效率区。2015—2020年全省农业生态效率略有提升,并在空间上进一步加强了“忻州—太原—吕梁”的西部高效格局,但整体水平仍较低。人均农业增加值、农业规模化水平对农业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农业受灾率、机械化密度、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工业化水平对其有负面影响。[结论]现阶段山西省农业生态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县域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西部沿省际线地区...  相似文献   

16.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国家层面的重要生态功能,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区位重要,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探索绿色、和谐发展的新道路。为科学指导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十分必要。研究借鉴国内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国家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构建了以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意识与文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等5个方面为准则层、33项指标层组成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近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荔波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已完成2020的目标值的77.02%,较2013年有明显提升,但在生态文化培育与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并依据评价结果,分别尝试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文化与机制体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荔波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其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高粱是我国重要的多用途旱地经济作物,生产区域广,生态条件复杂,栽培方式多样,因此,构建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品种选择、种植规划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文献研究、生产调研和专家问卷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利用德尔菲法,利用橙子办公软件设计调查问卷,借助专家微信群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专家问卷调查,使用SPSSAU优序图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根据反复征询意见,确定了各项指标的判分原则和标准,按综合得分将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分为适应(≥90分)、较适应(76~89分)和不适应(≤75分)3类。根据所建评价方法对适应性评价试验中6个代表性品种,对其在6个地区的表现进行综合打分评价。[结论]证明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8.
密山县野生维管植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密山县植物资源的初步调查结果.计有维管植物99科、 230属、 572种;对各类经济植物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一些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种类。  相似文献   

19.
资源关联性大数据分析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时代,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实现人类社会经济重要领域的预测。大数据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我国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开展大数据关联分析。文章对资源关联性大数据分析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探讨,对农业环境资源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另外,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我国有关农业生态环境数据与模型相对独立,并没有得到最为有效的整合,对数据监测的结果仍缺乏统一的分析、对比及评价。该文对大数据分析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指出大数据时代下决策的制定将越来越依托于数据与分析的支撑,利用大数据对不同信息进行关联性分析,找出数据间的因果性与必然性,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决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以地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万荣县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采用多囚子综合方法,选取土壤侵蚀、生境、地质灾害作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因子,利用遥感影像资料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其进行分级评价,获得各生态环境问题的单因子敏感性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指数法,多因子加权求和,得出区域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按照4级划分出了生态敏感区.结果分析表明,万荣县生态敏感性高度敏感区占到总区域面积的9.2%,主要分布在黄河湿地和稷王山林区;中度敏感区占到32.5%,主要分布在台地断层沿线、黄河湿地内侧以东地带和孤峰山地区;轻度敏感区和一般敏感区分别占到3.4%和54.9%,主要分布在广大农耕区和居民点.在分区评价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各生态区的保护和开发对策,其中高度敏感区严禁过分人为活动和非保护性开发建设,中度敏感区保持生态优先下的适度开发,轻度和一般敏感区要优化布局,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