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4年.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一百货”)通过交换股份的方式实现了对上海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倚称“华联商厦”)的吸收合并。为简便起见.下文中将这起案例简称为“百联合并”。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同属上海百联(集团)有服公司(以下简称“百联集团”).因此合并是一起典型的关联性和同属性的并购案侧。那么.百联合并的动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1999年6月上市公司清华同方合并非上市公司鲁颖电子拉开了换股合并序幕。自2008年以来,中国并购市场日趋活跃,换股并购以其不需要支付大额交易资金且易为双方股东接受等特点而备受青睐,许多的上市公司通过换股整合了资源,优化了产业结构,在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的同时,也为国家的经济总收入添砖加瓦。本文以土豆网和优酷网的换股合并交易为例,通过对两家公司合并的动机和相关数据分析来了解上市公司合并动机以及该行为对合并方的价值效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兼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进一步凸显,本文以全流通时代我国第一例换股并购——上港集团换股并购上港集箱为例,对上港集团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合理性。一、合并要点与会计方法的选择(一)合并要点一是此次合并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且是控股公司吸收合并控股子公司。在这次合并以前,上港集团  相似文献   

4.
百联集团成立于2003年4月24日,是由原上海一百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物资集团四个国有大型集团合并重组的大型国有商贸流通集团.实质上百联集团就是上海市属商业和物资两大系统的合并,基本涵盖了当今世界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全部经营业态,资产总规模580亿元,经营总面积660万平方米,经过七年梳理整合,现在有510户大大小小的成员企业在经营,其中,集团直接控股并管理五户上市公司,拥有以上海为中心的辐射长三角、连接全国25个省、直辖市7 500家商场和超市,从业人员25万.百联旗下荟萃一大批商业知名企业,如:上海第一百货商店、永安百货、华联商厦等等百货公司;拥有联华超市、华联超市、世界联华、快客便利等连锁企业;有上海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上海有色金属市场、上海燃料总公司、木材总公司、金属总公司、化纤总公司等流通企业;有上海第一药品商店,亨得利钟表;还有上海乃至中国两大拍卖行上海国际拍卖行和上海拍卖行.  相似文献   

5.
5月10日的上海晴空万里.百联集团董事长张新生却始终惦记着两个在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召开的股东大会.这将决定百联集团的未来。下午.他总算笑到了最后.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间的吸收合并最终高票通过。  相似文献   

6.
取消权益结合法可能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我国产权市场不完善可能阻碍购买法的全面运用。采用购买法对换股合并进行会计处理,必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被并企业。当被并企业是上市公司时,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割裂为流通股和非流通  相似文献   

7.
百联的挂牌,不论是对百联集团本身还是对国资委来说,都出了一张难度颇高的“考卷”,这场“考试”的意义不仅在于上海商业的重组。更在于国资改革的“百联模式。是否可行。百联到底是“航母”还是“恐龙”.就看它会交出怎样的答案了  相似文献   

8.
经济业务不断有新的变化,作为反映经济信息的会计业务也有不同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换股合并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并进行分析,总结出上市公司换股合并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应面临新的选择,以实现其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4月月24日百联集团正式挂牌,5月28日百联集团便宣布组建一百集团百货连锁事业部,方向是经营中高档百货,这是百联成立之后正式组建的第一个事业部,业界将此举称为”百联集团重组第一枪”。  相似文献   

10.
《楼市》2014,(15)
正中都老板的"失联"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说明在如今这样的大环境下,做地产,特别是做商业项目要清楚自己的综合实力(资金、资源、人才等),才能做适合自己的项目,绝对不能"屁股决定脑袋",盲目乐观,不然还会有更多的地产老板"失联"。近日得知中都百货关门了,老板"失联"了。对于这个公司这样的结局,也是意料之内的事情。中都在开始做百货的时候,很多人就不看好,我也是其中一员。商业地产特别是百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掀起热潮,新三板挂牌公司巨大的商业价值成为A股上市公司竞相追逐的目标.随着新三板自身交易的活跃,越来越多的新三板公司开始主动出击,并购A股上市公司或者其他新三板公司.2015年12月,新三板挂牌公司上海君实生物将通过换股吸收合并众合医药,向众合医药发行735万人民币普通股股票,成为新三板首例换股吸收合并案.本文将从并购手段选择、并购过程、并购动因、以及换股并购优势来总结对新三板并购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蔡宁 《财会通讯》2004,(7):63-63
首先,我国产权市场不完善可能阻碍购买法的全面运用。采用购买法对换股合并进行会计处理,必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被并企业,当被并企业是上市公司时,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割裂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具有公开交易市场的这部权益可采用购买日的市场价格计量,而非流通部分如何计量呢?当被并企业是非上市公司时,我国目前虽有场外交易市场,但这些市场并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并购方式主要为现金收购和换股并购。对于并购企业来说,现金收购需要大规模融资,在资金来源以负债为主的融资模式下,会面临着一个必然的逻辑,即随着企业不断地收购扩张,其资产负债率会不断攀升,债务相关指标会不断恶化,并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会不断增加;而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反过来又会恶化企业进一步扩张的能力,从而使企业并购不具有持续性。换股并购指并购方以新发行的股票替换被并购方的股票。由于换股并购只涉及到并购双方股票的发行,不需要进行债务融资,不会受到融资规模的限制;同时又由于这种并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兼顾并购双方股东的利益,因此从财务角度而言,换股并购能使企业并购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逐渐成熟,中国证监会为企业提供了多种上市渠道,同时严格要求资本市场及上市公司,对资本质量不高的企业予以清退。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发布与实施,吸引了大量发展前景好、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回国融资。2018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物流行业的发展,鼓励物流企业降本增效,带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以物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该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前后的财务绩效变化,以期为换股吸收合并行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合并特别是在换股方式的企业合并中,究竟应该采用何种会计方法,购买法,还是权益法?历来存在争议.但目前美国会计准则等均取消了权益结合法,规定在企业合并中全部采用购买法.难道购买法要"一统天下"吗?我国正在制订企业合并的会计准则,我国的企业合并,特别是换股方式的企业合并应怎样规定会计处理方法?笔者就此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清华同方采用换股方式吸收合并鲁颖电子的成功,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用该种方式进行并购,在证券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证券监管部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等也提出了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所以,这一部分拟对已出现的若干起换股并购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着重阐述换股并购涉及的有关财务会计问题,该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将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换股并购的会计处理,究竟适用购买法还是权益集合法?  相似文献   

17.
外资并购换股支付为公司的资产重组提供了一种全新方式。该支付技术可以灵活运用到上市公司之间、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之间、外国投资者与境内公司之间。作为国外通行的一种支付方式,换股并购在我国的出现预示着巨额并购活动中支付瓶颈的突破,换股支付必将以其特有的方式在我国并购市场活动中得到大规模的运用。但是这种新兴的方式在我国还存在许多法律困境,需要进行综合的制度设计予以破解。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内钢铁两大巨头,宝钢与武钢先后发布重组公告,毫无疑问重组后的宝武钢会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巨头,在全球范围内也就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会进一步提高我国钢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然而企业合并总是伴随着风险的,本文首先介绍了宝武合并的案例,其次分析了并购动因,紧接着对合并的风险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从换股合并风险、 债务转移(偿还)风险、 资产负债的整合风险、 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整合风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相关的建议,为其他有合并意向的企业提供了新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瀛 《英才》2012,(2):104-105
"强制分红"是否会产生一刀切的负面效果?对于业绩比较差,有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是否会雪上加霜?对于业绩较好的公司对其成长性和长远利益是否有所损害?"铁公鸡"变"奶牛"?这在2012的A股市场上将不再是传说。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公告,要求上市公司和专业机构做好2011年年报编制、审计和披露工作。更引人关注的是,公告强调,上市公司应完善分红政策,  相似文献   

20.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反思与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企业合并会计方法主要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两种。随着换股合并在我国的出现,购买法的使用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国多起换股合并采用了权益结合法。本文拟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对企业合并不同会计方法的实质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正确使用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一、我国企业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