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 佐牧同志在《经济研究》1983年第8期发表的《劳动生产率与价值创造》一文,针对在同一生产部门内生产力高的劳动究竟能否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一问题,提出了这样的见解:在通常情况下,在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等量劳动只提供等量价值;在特殊情况下,同一部门内生产力特别高(或特别低)的劳动,能在相同时间内提供更多(或更少)的价值。我认为,佐文由于混淆了价值创造与所谓“价值转移”、社会价值与所谓“个别价值”等概念以及对生产力、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的关系,在论述中未能正确地回答在同一生产部门内生产力高的劳动究竟能否创造更多的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济规律是经济工作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 ,发展市场经济 ,容不得盲从、盲目、盲动 ,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这里略举广泛运用指导经济工作的六个规律 :1用价值规律指导企业技术改造价值规律告诉我们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依据商品价值来进行。从这个规律看出 ,个别劳动时间形成商品的个别价值 ,当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企业有利可图 ;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缺乏市场竞争力。依据这个规律 ,企业应不断推进技术改造 ,以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  相似文献   

3.
何以穷国与富国同工而不同酬,单从社会经济效率中找原因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根据《资本论》劳动力价值理论及工资本质理论,不同国家生产力水平不同,劳动力价值也不同。尽管从事相同工作的工作效率基本相同,所拿到的体现劳动力价值的工资则不同。根据《资本论》商品交换理论和价值规律理论。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或劳动生产率与穷国差别不大的发达国家的那部分服务业,其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同行的高工资或劳动力价值,并非来自全社会创造价值的无偿分配,而是来自通过市场交换实现的本部门商品总价值量,归根到底是根源于本部门劳动者自身劳动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正> 劳动生产力(率)与价值创造问题在经济理论界已讨论了很多年,对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各人的理解差异很大。有些同志由于对引起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因素缺乏分析,没有能够全面系统地理解马克思的原意,因此错误认为:在同一生产部门内,各个生产者的生产力(或生产率)不论是高是低,在同一时期内,创造的个别价值总是相等的;就各个部门总体和各个部门总体之间的比较来说,劳动生产力与价值创造无关。  相似文献   

5.
劳动生产力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最重要的、最基础的,同时也是最抽象的命题.在《资本论》的阐述中,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具体体现.在市场价值这个层次上,超额剩余价值就失去了其自身与本企业劳动的联系.此时,超额剩余价值有两个来源:一是由于个别企业的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所带来的剩余价值的增加;二是来自于同一部门内部其他企业的价值转移.但随着竞争从同一部门内转移到不同部门之间后,市场价值也随之转化为生产价格.在这一阶段超额剩余价值来源于社会总剩余劳动,具体表现为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价值转移.而“成正比”理论的错误就在于混淆了价值规律的不同理论层次.  相似文献   

6.
<正> 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的关系中,我主张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价值,即“共同决定论”。下面通过对商榷意见的分析,来谈一下我的看法。一私人劳动创造价值还是社会劳动创造价值? 从广义上讲,任何劳动都是社会劳动。但决定价值的社会劳动不是指这种广义的社会劳动,而是指狭义的社会劳动,即为社会所承认的劳动。并且特指通过商品交换为社会所承认的那种劳动。在非商品经济下面,劳动都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劳动的自然形式即为劳动的直接社会形式,劳动不必通过交换就直接为社会所承认,它自始就是作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而存在。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在量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应该等于单位商品价值量。但这意味着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将包含死劳动,因而便否定了"活劳动价值一元论"。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相当于马克思所说的"价值产品"与"产品价值"的关系,也就是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应该小于等于单位商品价值量。从而使上述悖论得以克服。本文通过对旧价值部分的追溯,运用数学过程阐明了一切商品归根结底都是由活劳动创造的机制,论证了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由此,深化了对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一些重要结论的认识,并对近年所议论的一些重大课题(如所谓"成正比"的问题等)在新的基础上予以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8.
论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在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框架内 ,根据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基本规定和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正相关原理 ,揭示了非劳动生产要素对价值决定的影响 ,指出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基础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而价值规律的思想渗透于整个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过程,并逋过会计尽可能地反映其要求和作用。一、价值规律的作用首先表现为节约劳动时间。它是通过商品的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矛盾运动实现的。而商品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进行交换的,会计恰恰  相似文献   

10.
郝鑫 《经济师》2006,(8):37-37,39
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不代表劳动时间的简单平均。我们应该从劳动时间与劳动强度两方面考察商品的价值。劳动强度的不同反映了劳动复杂程度的差异。科技劳动是高强度的复杂劳动,在财富生产和价值创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9,(5)
文章通过再学习、再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并深刻理解进一步探讨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发现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和商品的价值量都是随社会平均生产力发展水平变化而变化的相对变化量。指出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是在社会状态和社会生产力不变的条件下才适用,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状态不断发展变化的条件下就不适用了。这一点早就被马克思认识到,并在多处提示过我们。只是由于人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长期错误的理解,才断送了劳动价值理论对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从而也造成了人们重"供求理论"而轻"价值理论"的危机。  相似文献   

12.
李丰  何凝 《经济问题》1991,(9):12-16
1.技术进步对产业价值和价格结构的影响 劳动或资金投入的增加导致的生产力发展是数量型经济发展,生产率水平上升导致的生产力发展是效益型经济发展。而科学技术进步是生产率提高的唯一原因,因此只有科学技术进步才能导致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消耗成本的减少。  相似文献   

13.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说错误的理论根源在于,否定了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混淆了使用价值与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质的差别,其结果是将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错误地理解为劳动生产力与使用价值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否定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理论的倒退。运用价值转形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的原理,破解所谓的"马克思的悖论",从而更好地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4.
超额剩余价值的实质及其来源问题,是马克思全部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在揭示出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以及剩余价值只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劳动的凝结,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以及剩余价值只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 间的凝结.只是物化的剩余劳动等原理之后,进一步阐明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它是采用先进技术的资本家无偿占有的由雇佣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的比采用社会平均技术的资本家所多得到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商品价值量决定的理论是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决定或影响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力、社会总劳动等因素进行探讨研究,从量的角度来再认识劳动价值论,揭示其内在矛盾,为完善价值理论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论题.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成“正比说”,产生这种错误观点的根源在于混淆了使用价值与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质的差别.要厘清“变动关系”问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这一命题.劳动生产力和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是本质关系,而劳动生产力和市场价值及生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则是不同层次的现象形态的关系.运用双重价值转形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理解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逻辑关系的金钥匙,破解所谓的“马克思的悖论”,从而更好地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存在两种含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商品之价值决定于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核心,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劳动价值学说的特点,在此问题的理解上绝对不能含混。自马克思提出形成和决定价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以来,在马克思主义者中将近一个世纪未发生过什么对它的不同理解。我国在本世纪50年代中期,有魏埙等同志在研究价值规律尤其是价值决定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等问题时,首次将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从单位商品的生产上去考察,它是指在一定时期生产此商品的生产部门在平均生产条件下的劳动耗费;另一方面,从社会商品的生产总量上看,它是指用在各种商品生产上的社会劳动总耗费。前者被称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据说这是《资本论》第1卷第1章第1节中所论述的必要劳动时间;后者据说是《资本论》第3卷第10章及以后某些  相似文献   

18.
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我认为,第一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但要正确认识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首先必须把握它们各自在内容和形式上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我们先看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特点。第一,它与社会分工所决定的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关。无论各种有用劳动在质的方面存在多大差别,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智力,都是人类劳动支出。正是这种一定量的人类劳动形成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在质上具有同一性,在量上具有差别性和可约性。第二,它是耗费在使用价值生产上的劳动时间。因此,不能脱离商品的生产过程来对它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任务,这是一项极富有创造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市场经济的灵魂是竞争性和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同时,必须在改革和创新中,培养和造就出能够驾驭市场经济的大批创造性人才.1.创造性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规律是价值规律.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就无利可图或亏本、破产,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赢利、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  相似文献   

20.
过去两年,我国经济学界开展了关于价值和两种社会必要劳动的关系問題的爭論,在这場爭論中,凡是錯誤地确认价值由“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同志,他們在举例說明需要大大超过供給,市場价值就由劣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个別劳动决定的时候,大部分人都錯誤地搬用馬克思的“虛假的社会价值”这一科学范畴,来解释从他們虛构的市場价值低位规定中必然冒出来的总价值“溢额”——即一个部門的商品总市場价值大于全部门个別价值的总和,而按理,它們是不能不相等的。这一方面表明他們还不怎么了解馬克思的“虛假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們所持的价值由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論点,是虛构和錯誤的。由于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論体系中的“虛假的社会价值”,我們过去宣传解释得很不够,现在还有不少人不熟悉它的经济內容。因此,为了便于一般讀者了解爭論中达一方面的問題,还得先将馬克思所确立的“虛假的社会价值”范畴簡单地說明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