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权力、私权利的制约与保障展开理论分析和应用研究。研究方法:理论性演绎分析和针对性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从公权力、私权利的制约与保障视角研究土地利用规划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研究结论:(1)公权力、私权利的制约与保障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规划公权力与土地利用私权利的来源与依据、界限和范围、相互关系、冲突与救济等问题;(2)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存在规划公权力过于强势和土地利用私权利保障不足等问题;(3)未来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中应加强人人关系协调尤其是权利的制约与保障等研究,实践中则应开展规划公权力的约束和土地利用私权利的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与政策改进。  相似文献   

2.
以"村土地利用显著特征分析→村土地利用问题分析→村土地规划控制引导"为研究思路,通过文献分析法、调研分析法等对村土地利用现状特征进行分析。农村土地利用存在土地利用无序、土地污染问题突出、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交通道路管护机制欠缺和人均建设用地过大等显著性问题。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建议:(1)合理进行指标分解,下达指标控制目标;(2)发挥规划引导作用,优化居民点布局;(3)推进中心村规划与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4)设置垃圾集中点配套用地,完善用地规划和垃圾处置管理;(5)强化规划编制公众参与,尊重地方特色;(6)强化技术应用,提高规划编制效率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双重目标下土地利用规划实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在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硬目标约束下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实施.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和文献归纳法.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规划的多目标序位应当因地制宜地加以确定,允许不同区域的规划目标序位各异;(2)规划思路和方法受制于规划目标,两者间存在制约关系;(3)规划基础数据的真实性是科学规划的重要依据,应当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相衔接.  相似文献   

4.
规划管制与土地发展权关系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鹏 《中国土地科学》2010,24(10):74-78
研究目的:对近年来国内外的规划管制、土地发展权及其关系进行评述。研究方法:文献比较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对国内有关规划和土地发展权的文献进行回顾,界定了土地发展权,并对其来源进行剖析,对土地发展权价值来源及其确定提供土地经济解释,对未来土地发展权研究和政策制定提出初步建议。研究结论:管制是土地利用中常用的行政手段,是对由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的补救。管制不仅限制了土地利用权利,而且直接影响土地价值,这种限制是土地发展权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5.
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仅对上轮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而且用积极的态度应对土地利用中的新问题、新动向,在规划编制思路和方法上进行了重大的创新和改进。从规划的实施效果看,规划对有效地保护耕地、保障发展等方面效力越发明显,龙头作用凸现。但是,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的时间短,总体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实践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研究目的:分析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公众参与案例,总结国内公众参与的实践,为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公众参与对于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行性有积极的作用.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应体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集思广益、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的规划理念,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但需从符合国情和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的角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县级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讨县级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综合归纳法。研究结果:提出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概念、编制意义、编制原则、编制流程和实施管理,通过对县级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分析探讨当前城市内部跨行政区域发展模式所需的土地管理新方法,有利于统筹区域城乡土地管理、促进资源与要素在功能片区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提高各类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的区际关系,推动各地区共荣式发展;提出运用平均、重点和保障性三个方案来解决功能片区内土地利用指标分配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为划分功能片区功能区、解决好所跨行政区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创造条件。研究结论: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一种全新的区域规划,不仅适用于我国城市发展对现有土地利用规划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延伸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介绍欧盟结构基金和区域发展规划环境评价,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欧盟战略环境评价分为6个基本步骤:(1)环境现状评价;(2)确定相关发展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标准;(3)制定规划草案与替代方案;(4)规划草案的环境评价;(5)确立规划的环境指标;(6)将评价结果与规划和计划的最终决策结合起来.研究结论:欧盟区域发展规划环境评价技术方法对中国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针对不同社会主体对规划认知及参与程度的调查与分析,提出提高规划认知程度的技术方法与管理措施,为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参与式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顺义区公众对"土地利用规划"广义认知程度总体较低,明显低于城市总体规划;但是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相关措施认知度却较高;(2)土地利用规划的权威性、统筹能力都有待提高;(3)公众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了规划的实施;(4)不同特征的社会主体对自身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认知程度差异明显。研究结论:政府应在规划各个环节中加强宣传,尤其强化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教育,促进部门之间紧密合作,培育公众的规划参与意识,提高规划的公众认知度,加快建立以人为本的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度对土地整治项目规划方案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究不同公众参与度对土地整治项目规划方案满意度的影响规律,为优化和改进公众参与机制,提高规划的满意度和可操作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灰色关联度和有序回归(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公众参与度对规划满意度有正向关联,总体上,A镇公众参与度高,规划满意度也高,满意比例比C镇高49.29个百分点;A镇公众参与度与满意度关联系数高于C镇,值域范围分别为0.270~0.788、0.203~0.672;不同公众参与度对规划满意度的显著性和边际效用不同。研究结论:公众参与是规划方案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规划可操作性的前提条件,而公众对规划的满意度则是衡量公众参与效果的主要指标,可根据公众参与度对规划满意度的影响规律,优化和改进公众参与机制,提高规划满意度:(1)提高公众文化程度,加大耕地流转力度;(2)实行多元化公众参与主体;(3)提供便捷的公众参与渠道;(4)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挥各个社会组织的作用;(5)实行广泛地全程参与;(6)建立健全公众意见反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广西的土地杠杆调控作用主要是通过土地规划、供应、价格等实现。从土地杠杆运用的实践看,存在土地规划适应性差,且与其他相关规划缺乏衔接,产业用地控制指标不健全,园区土地集约评价考核作用不明显、土地价格机制没有有效发挥等问题。建议从八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土地杠杆:(1)在土地规划编制过程中加强与其他规划的协调;(2)年度计划指标与产业发展相挂钩;(3)强化预审环节的"闸门"作用;(4)强化工业用地控制指标和用地目录的调控功能;(5)实施产业差别化供地政策;(6)积极盘活低效利用土地;(7)显化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考核作用;(8)强化土地价格杠杆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对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完善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完整的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体系、规划管理体系、规划编制体系.针对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的对策建议:建立<土地管理法>、<土地利用规划法>、<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办法>、技术规范、地方法规5级规划法规体系;建立完善透明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建立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4级规划编制体系.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基础,中国的规划体系还很不健全,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以和林格尔县台格斗村为例,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架构。提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需求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土地用途区细化、中心村庄建设用地规划和体系规划、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是村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不仅要有利于村产业发展、生产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同时要与各级各类规划相互协调,做到真正的"多规合一",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用地需求,更好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已通过并实施,大力推进县级土地整治和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为当务之急。为科学合理地完善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运用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全国县级土地整治试点规划编制工作的归纳和总结,探讨了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有关问题和做法,阐述了新时期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的定位和新需求及一些注意事项。研究结果表明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应抓住本轮规划的本质目的和紧紧围绕规划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重新审视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路和实践,引入动态规划理念,使动态规划理论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方法:借助时空锥理论、人地权籍时空系统理论,探讨动态规划的机理问题。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时空系统的综合性、过程性和多元性带来了纵向时间上和横向空间上的不确定性;(2)在保持土地利用规划原则性和框架性不动的前提下,应增加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弹性;(3)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是一种过程性和发展性规划,然而当前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并没有反映土地利用规划的这种本质。研究结论:(1)时空锥理论论证了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动态的时空系统,人们对其演进和发展的认知和利用存在着渐进性、困难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土地利用规划也必然存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刚性和弹性之间的矛盾。人地权籍时空系统理论指出地籍限定了土地利用的空间位置、权能边界和土地利用发展权,人们为了克服可利用土地数量的制约,不得不采用土地利用深度开发、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的方式,从而实现人与地及其之上的人与人开展土地利用活动关系的平衡。(2)土地利用动态规划认为在规划期内特定地块的类型、用途及规模是可变的,即在固定数量空间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发掘规划区的各种内在空间潜力,增加可支配空间资源,为其他用地提供释放和回旋的余地。动态规划的"动"是有原则、有约束的动,这个原则就是通过土地利用效益的提升作为补偿和保证。(3)土地利用动态规划的实现路径从时间尺度来看,规划时序采用逐渐缩口的指标分配办法;规划期限采用区域层级的差别化管理;规划期内采用滚动调整的规划方法。从空间尺度来看,坚持底线思维的前提下,从数量指标分配和土地空间分配两方面着手,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发挥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激励机制作用。(4)在明确土地利用动态规划的原则后,下一步重点需要研究土地利用动态规划的具体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不确定性与土地利用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从不确定性的视角,审视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思路,讨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客观上业已存在的不确定性及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应对之策,以提高确定性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文献综合法、逻辑推理法和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确定性规划与不确定性未来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模糊关系。人类无法控制不确定性未来,但是可以借助规划人为干预和引导不确定性未来的走向。研究结论:不确定性孕育着规划的产生,规划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缓解和抵消;土地利用规划中最基本的不确定性是预测未来和为了适应未来而在现在对失误进行的调整;应对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不确定性,目的在于增强对未来的预测能力和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利益均衡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土地利用规划中利益均衡问题的产生背景、原因及其理念。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减少私人决策对社会造成的损失,防止因市场失灵造成的土地资源低效利用。但是,中国现行规划在土地利用主体利益均衡方面存在制度缺陷,使其难以解决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问题,这是现行规划实施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是技术支持下的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应树立土地利用主体的利益与责任、以及利用中的代际之间、人地之间的均衡观,注重土地利用的多目标协调,实现规划代内利益均衡和代际间公平的同时,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土地利用规划本质、功能和战略导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规划本质、功能进行科学认知,对规划战略导向进行理性定位,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实现有限土地空间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从6个方面诠释了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用优化模型表达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功能,提出了新时期土地利用规划调控的战略导向。研究结论:规划本质从历史上看是人类文明用地的产物,从权利上看是对土地发展权的分配,从行政上看是对土地市场失灵的一种纠正,从宗旨上看是对未来土地利用的控制,从技术上看是对土地利用系统时空的优化,从管理上看是提高土地利用决策科学性的手段;土地利用规划最核心的功能是其对未来土地利用时空的导向,目前需要从单功能目标规划向多功能目标规划的导向转型;规划战略需要不断创新完善,即要明确3个基本判断和3个"兼顾"。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以2004年8月31日和2005年5月1日为界,将北京市住宅用地市场分为三个阶段,从土地供应量、地价、竞租曲线、土地—资本替代弹性等方面分析土地供应规则的变化对住宅用地招拍挂出让市场的影响。研究方法:定性分析,土地竞租曲线和土地—资本替代弹性分析。研究结论:(1)经营性项目用地招拍挂供应的政策对住宅用地市场的影响胜于“熟地”供应政策;(2)土地竞租曲线的变化反映土地市场在经过较大波动之后正在适应新的土地供应规则;(3)土地—资本替代弹性分析显示北京市住宅用地的市场效率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20.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土地整治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从土地整治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后期管护层面,总结梳理土地整治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与工程实践,并对其趋势进行展望。[结果]未来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不同规划中的具体体现以及不同规划的衔接和融合;(2)强化景观生态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设计方法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以及设计技术的研发创新(3)注重土地整治中生态措施在施工方面的落实以及施工技术的提高;(4)更加注重土地整治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后期管护的有效性,主要从技术和制度层面。[结论]土地整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贯彻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研究成果丰富土地整治内涵,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