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献山 《农家之友》2009,(12):19-19
近年来,扶绥县令力推进“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夯实农业基础,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打造优势农产品,发展龙头企业,逐步发展现代农业经济,使品牌农业撑起农民增收一片天。今年一季度,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534万元,同比增长11.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55元,同比增长8.22%.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苏省仪征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丘陵资源,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节约型农业,初步形成了具有丘陵特色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为统筹城乡发展、致富农民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3.88亿元、农业增加值7.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26%、27.6%、38.9%。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导刊》2001,(3):27-28
近年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根本出发点,青田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立足山区实际,把发展温州城效效益型农业,推进异地开发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子来抓。通过调结构,兴科技,优布局、创品牌,强龙头,建小区,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2000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2132元,增长8.67%。  相似文献   

4.
打造"四有"合作品牌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正进入多元带动、加快发展、打造“四有”品牌的新阶段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轫于八十年代初,九十年代以后蓬勃兴起,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随着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活力不足等问题也日益凸现。为增强其发展后劲,全面提升发展水平,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江苏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抓住自身发展活力和带动农户能力这两个关键环节,大力推进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四有”…  相似文献   

5.
许多学者指出,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三化”,就是“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村工业化”。其中,“农业产业化”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组织化”的目的则是实现农业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农村工业化”的目的在于 为农业提供技术、就业及服务支撑。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从发展过程来看,“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是一个相对漫长的经济投入和积累过程,而”农民组织化“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实效。为此可以认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农增收的首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浙江省温岭市以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精心打造特色优势农业品牌,促进了农业经营效益和农民经济收入的显著提高,也扩大了农民消费,开拓了农村市场,拉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增长。目前,全市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入社农户1269户,带动22755户农户进市场。2002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推销当地农产品26多万吨,销售收入13851万元,帮助农户增收1750万元,户均增收1100多元;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5368510万元,比上年增长8…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玉溪市委、政府坚持“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战略,紧紧围绕“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全市经济在实现止跌、回升、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又迈上了新的台阶。2006年全市实现林牧渔业总产值69.1亿元,增长6.1%;完成农业增加值45.3亿元,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3534元,同比增加220元,增6.6%。  相似文献   

8.
《南方农村》2004,(2):19-19
温州人多地少,农业可开发利用资源日趋贫乏,该地乐清的农民很早就探索“走出去”发展农业的路子,现足迹已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人数已超过5700人,产业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储运和市场建设等多个层面。2003年在外发展农业用地47万亩,实现年产值18亿元。温州农民跨省发展农业 一年实现农业产值18亿元@立  相似文献   

9.
叶榭镇兴达村现有土地3118亩,农业户数725户,农业人口2335人。2005年7月,农民以土地人股组建成立“上海叶达蔬菜合作社”。全村农户全部人社,3118亩土地也全部入股,主要从事蔬菜生产及销售。通过一年来实践,成果显著。据统计,2005年农业总产值2571.91万元,比上年增长22.3%,农民人均收入7022元,比上年增长8.4%,全村农民收入比入社前净增133.43万元,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柳江县三都镇提出了“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同艺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以发展特色农业生产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香菜种植,据统计.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82元,全镇种植香菜面积8400多亩.产值3780万元.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均增收1112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5%左右,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1.
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淳县注重放大特色农业富民效应,致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品牌农业,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551元,同比增长14.7%,其中来自农业的收入为1720元,增长11.6%。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姜堰市始终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势头。2004年全市粮食、油料总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1%、21.8%;完成农业现价产值27.7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农业增加值14.9亿元,同比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46元。同比净增486元,增长12.3%。今年,姜堰市将在保持“三农”工作良好的发展势头基础上。着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田凤春 《中国改革》2005,(12):72-72
为了走出一条具有大庆特色和优势的农村经济发展路子,大庆市委、市政府先后确立了发展“四型农业”,实施“农转牧”战略和农村经济“三为主”工作方针.着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2004年.县域经济实现增加值73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285元。  相似文献   

14.
吃苦耐劳是中国劳动者的本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千百年来成为中国农民生存状态不变的定格?如今.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推进,一些有专长、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民应运而生。他们自主创业。不但实现自身生活和命运的改变.而且开始带动一大批农民创业致富。  相似文献   

15.
“百万生猪下广东、千万家禽过粤境”是贺州市八步区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真实写照。该区充分发挥毗邻广东的区位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将各类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珠江三角洲及国外市场,推动农民增收。今年上半年,该区完成农业总产值12.49亿元,增加值6.05亿元,农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2607元,同比增加566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丰市围绕特色化、产业化、标准化、非农化、外向化,全面推进农业发展,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努力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今年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3 32亿元,实现农民现金收入2105.5元,同比增长20 4%。 加快农业特色化。着力提高特经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全市粮经比例达到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黑龙江省双城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30亿斤以上,粮食产量位居全国县级第八位,鲜奶产量居第一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省内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为了加快由农业大市向畜牧大市、经济强市的跨越,双城市坚持以产业化思维谋划县域经济发展,依托农业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强市富民的路子。2004年,双城市生产总值实现126亿元,财政总收入6.01亿元,同比增长16.5%和25.2%名;农民人均收入3868元。  相似文献   

18.
田东县在新农村建设中立足本地资源,以特色农业为方向,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业拳头品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效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江苏农村经济》2007,(1):F0002-F0002,1
海安地处苏中交通要冲,是苏中地区一个特色农业大县。2006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2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20元。全县耕地面积84万亩,其中亩产出2000元以上的高效面积占26%。近年来,海安积极发展精细加工业、精品畜牧业、精深加工业,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实现由“百万雄鸡下江南”向“名特优新进超市”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20.
江苏要情     
800万:3.36亿 先建后补“激活”江苏设施农业 800万补助吸引来336亿元资金投入设施农业!自2007年起,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开发项目区首次尝试用少量财政资金实行“先建后补”,对农民投资的高效农业设施给予适当补助。近两年,此项资金共投入800万元,吸引农村闲散资金参与设施农业的投入达到3.36亿元。由此发展的近8000亩高效农业设施,使3200多户农民户均增收2400元以上。这一尝试为财政支农资金从“加法”向“乘法”转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