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事实表明,凯恩斯基于"有效需求不足"所提出的"相机抉择"式总需求管理理论并没有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凯恩斯主义在全球的过度实施反而成为经济危机的幕后推手之一。就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而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无害需求,而不是笼统的有效需求。将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用增加无害需求、限制有害需求的方式来扩大总的有效需求,这将是长期中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1929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的严重就业问题,罗斯福在"新政"中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就业政策和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缓解了失业危机,为人类应对经济危机下的就业难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受当前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反思"罗斯福新政"的就业工程,可以为破解我国当前的就业难题提供一个思考的历史视角.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背景下如何调好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是学界的热点研究话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变化巨大:需求动力以出口和投资为主、消费成长乏力,要素分配倾向于资本所得、人际分配格局恶化,第一产业占比下降、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基于DEA评价模型对需求结构、分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关系进行论述。研究结果表明,需求结构、分配结构和产业结构间存在互动支撑关系,且近年来,它们相互支撑的状态协调度都近乎有效。发挥财税的收入分配效应、构建消费成长长效机制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是中国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债务资本市场问题确实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都是大家关心的,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它虽说是全球的DCM,我关注的重点是中国经济和中国DCM的现状、将来面临的挑战。首先,中国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国内需求回升的基础还平衡,民间投资还需要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赵春滨 《现代经济》2009,8(3):126-12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这场危机在一国范围内影响了其经济的平稳发展乃至一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它引发了国内有效需求的严重不足,导致国内失业人口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但是,由经济危机引发的失业,对男女两性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造成全球范围的、全面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全球经济危机下,给煤炭经济战略发展造成极大的创伤,持续低迷的下游煤炭需求产业,如冶金、化工、电力等行业产能的降低,对煤炭需求大幅减少,加上进口煤炭价格的低廉,国内煤炭市场凸显库存增加、煤炭价格快速下滑,阻碍了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炭企业如何在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摆脱困境,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所有经营管理者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彭景 《全国商情》2009,(5):95-97
农民增收难是当前农村面临的最根本、最突出的问题.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内需,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途径.本文以成都市青羊区为例,探讨了"以就业薪金收入为基础、以从集体经济中分配股金收入为支撑、以农民新居房屋租金和养老救助保金收入为保障、以自主创业经营性收入为补充"的农民长效增收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后,破解传统产业面临的"贫困化增长"难题,要根据其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较低、技术创新主要依靠行业外新兴技术扩散、可竞争性市场结构下企业间协调能力不强等技术经济特征,以促进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为着力点,更加重视政府在资助和协调传统行业吸收新兴技术创新成果方面的作用,对行业通用技术和公共技术平台等具有较强外部性的领域精准发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从收入分配上分析了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与 3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的相似之处 ,考察了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收入分配政策 ,藉此提出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 ,社会保障的断层、缺位是制约和影响消费需求增长的“瓶颈”,提高国民边际消费倾向是扩大内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本原因是劳动群众有限的消费,只有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才能从根本上消灭经济危机;凯恩斯认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决定了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又造成非自愿失业,政府需要干预经济来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两种经济危机理论在经济危机的成因、理论基础、危机的实质、研究方法、阶级立场、研究目的等方面存在根本的区别。我国要克服和避免经济危机需要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从收入分配上分析了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与3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的相似之处,考察了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收入分配政策,籍此提出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社会保障的断层、缺位是制约和影响消费需求增长的“瓶颈”,提高国民边际消费倾向是扩大内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在评析庇古的“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的基础上,提出了“非自愿失业”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严重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失业。同时,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是决定社会总就业量的关键性因素,从而否定了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提出“需求可以创造自身的供给”。他认为,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和收入,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造成的,而产生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三个基本的心理因素”: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偏好。因而他主张国家千预经济,因为只有国家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才能达到“充分就业”;并且这种干预存在乘数效应,即可以起到对就业量和收入的加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济危机呼唤“公平型”个人所得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危机的爆发不仅使世界经济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冲击,而且也使各国潜在的许多社会问题凸现出来。而绝大多数社会问题从根源上看都与收入分配不公密切相关。经济危机呼唤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所以.治理经济危机、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就要求改革现行税制。呼唤构建“公平型”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14.
姚雨峰 《全国商情》2009,(17):138-139
经济危机肆虐全球,对于经济危机的原因,经济学家众说纷纭,有一派观点认为"人性贪婪"是经济危机的罪魁桶首.本文试从资本的角度出发,探析经济危机下人性贪婪的问题,并指出其背后资本贪婪才是问题关键,给出相应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正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从供给和需求角度看,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是在有效需求与潜在供给的耦合作用下实现的。通过分析日本与韩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来剖析中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认为通过释放有效总需求和提高长期总供给能力,我国能够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相应的对策为:以初次分配改革为重点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完善再分配政策;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服务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适度延长退休年龄与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相结合,提高劳动参与率。  相似文献   

16.
国民收入分配与宏观经济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增长,有效需求能否持续增长是关键.目前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消费需求不足,而消费需求的形成与分配制度是直接相关的.本文分析了国民收入分配对有效需求及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并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战略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7.
楼丽娜 《全国商情》2011,(15):47-48
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融资难往往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当前因全球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危机面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为突出。本文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在全面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的基础上,以近年来杭州市西湖区在创新财政扶持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功实践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途径是"路衢模式"。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凸显了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意义,本文从当前税收体系不能有效调节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资金不恰当的征收方式、政府收入挤占居民收入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税收政策在提高国内消费需求上存在的问题,并从这些方面提出了我国扩大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纵观近十年,中国与全球经济共同走过金融危机,逐步迈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经济发展呈现出与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等八大特征;宏观经济政策也随之发生一定变化:从"双防"到"四万亿"强刺激,从强刺激到定向调控,从微刺激再到供给侧改革;从过度强调有效需求不足和危机管理向强调潜在供给能力下降和结构性改革,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帮助我们首先从金融危机中走出,也越来越呈现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特点:"三位一体"调控模式更加强化,调控目标的多元化决定了调控手段的泛化,在一定程度过多干预常态,同时也成为宏观经济波动的根源之一等等。而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以需求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不断降低,破解发展难题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必须正确认识宏观调控短期目标与改革长期目标的协调、正确认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正确认识培育、建立中国优势产业体系的长期性等六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均GDP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后,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承担在新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下的发展重任。产业结构升级难题、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内外需结构失衡、资源环境约束、人力资本困境等制约因素,使中国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挑战。因此,必须在总结各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剖析可能阻碍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阻碍因素,并由此提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