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于诗的语言来说,隐喻极为重要,而隐喻往往是诗人力求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诗歌所传达的内容的方式。诗人运用隐喻并不是转移意思,使诗变得晦涩难懂,而是用隐喻在我们的脑海里产生一个可见的图像,使我们看得更清晰、更明白,从而更好地理解诗的含义。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隐喻,隐喻与诗歌的关系及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主要是探讨隐喻在诗歌运用中的功能,例如认知功能,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2.
作者William Henry Davis(1870-1940),英国诗人,曾是牧羊人,也许是生活异常贴近自然之故,他的诗清新自然.萧伯纳称其为"真正的诗人".主要诗作有<月>(The Moon)等.  相似文献   

3.
《失乐园》是英国诗人弥尔顿晚年的三大诗作之一,这部史诗不仅思想内涵深刻,而且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创造性的写作风格,堪称为西方文学史中最辉煌的艺术史诗之一。  相似文献   

4.
同韵俚语是英国的一种特有俚语,通过押韵造词的同韵俚语,其巧妙构建和使用体现了英国人独有的现实体验和认知方式。本文选取同韵俚语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同韵俚语的起源、结构、特点,并试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隐喻理论分析同韵俚语背后反映的英国人的认知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同韵俚语的转隐喻认知模型。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作为瑞典著名诗人,专注于“纯诗”写作。作为隐喻与超现实主义的语言大师和著名诗人,他善于把日常生活的事物象征化、隐喻化,语言表达凝练、准确、精妙。通过象征主义的超现实与隐喻手法的运用,让读者体悟到万事万物的美感。  相似文献   

6.
狮子的哲学     
白野 《企业家天地》2006,(12):65-65
有一个人披着狮皮走到野地里,有一只老虎看见了,以为是一头狮子,吓得转身就跑。这个人以为是老虎怕自己,心里非常得意,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居然能把老虎吓跑,就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了。  相似文献   

7.
作为英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取得了辉煌的诗歌创作成就。在他短暂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处处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强烈追求。生活的坎坷以及现实的黑暗都没有改变济慈积极的人生态度。独到的美学理念加上丰富的想象力使济慈产生了对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的深刻感悟。  相似文献   

8.
英国十九世纪湖畔诗人华兹华斯在其诗歌中把一个感性的、充满着讯息的自然呈现给后世读者。诗人心灵与自然交融 ,获得了平和、纯净和欢乐。二百年后 ,“回归自然”成了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的途径。解读华兹华斯自然诗具有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英国十九世纪湖畔诗人华兹华斯在其诗歌中把一个感性的、充满着讯息的自然呈现给后世读者。诗人心灵与自然交融,获得了平和、纯净和欢乐。二百年后,“回归自然”成了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的途径。解读华兹华斯自然诗具有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牧场》以自然富有乐感的口语和众多隐喻映射诗人创作的理念。作为诗集序言诗,《牧场》成为诗歌创作的象征。诗人将自己的才智与追求,通过诗歌审美技巧构建了乡村田园的精神栖息地,以探索人类最好的生存方式,而诗歌也成就了这位大诗人。  相似文献   

11.
语法隐喻是诗歌创作的常见手段,是表现诗歌意义和意境的有效方法。对比分析唐诗《登黄鹤楼》的原诗和其两种版本英译文语法隐喻手段,表明在语法隐喻理论指导下,译者能更好地解读原诗的隐喻,能更好地译出原诗的意义和意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通过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两个英译本在选词和句式上的试探性分析,探讨体现在诗体结构中文化内涵的传递,以说明西方译者和读者在译文文本产生以及接受上的差异,从而为翻译工作者调整其古诗翻译角度提供一个参考视点。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中西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也有所体现。本文用对比法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的体现,说明了掌握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重要性,指出英语词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文化敏感度,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色彩本是客观存在,古代文人融合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联想、移情,营造出或素淡或斑斓的色彩,使情感具象化、色彩化。古典诗词色彩的运用主要有单色色彩的运用、对比色彩的运用和调合色彩的运用。色彩运用是古典诗词化实为虚的一种艺术手法,能增强诗句的色彩感和节奏感,点染意象,烘托气氛;又能借此传情,引导读者透过丰富多彩的色彩意象,去探析色彩中所蕴含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孟浩然五言绝句《春晓》的四种英译文作了剖析,认为古典诗译成英文应尽可能保持原诗简练的风格及韵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汉语的语句长短,即语言容量,是随着汉语的日渐成熟而不断增加的。语言容量的大小,客观上影响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语句承载能力。对于四言及其以下的语句而言,单句难以完整容纳主谓宾和定状补,所以,在二言诗和四言诗中,一个完整的句意,往往需要由两个二言句或者四言句来配合完成;当语言扩容到五言及其以上语句时,一个五言句就可以基本完整地容下主谓宾甚至部分定状补。从这个意义上说,四言诗过渡到五言诗,绝不仅仅是增加了一个字的问题,而是本质上改变了诗体。因为有了五言句,所以才能诞生五言和七言的格律诗,才能把中国古典诗歌推上辉煌的顶峰。  相似文献   

18.
借鉴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兰芝五次落泪的情感状态进行探讨,揭示了其在指定环境中的复杂情感走势,目的是使读者正确把握其内心情感活动,领悟此诗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大量教学实例探讨了如何运用英国语言学家利奇的词义类型理论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并阐述了词义类型理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首先是文学主题的交鸣与内在情绪的共振,具体表现为对社会、人生的失望而归向内心的体验与思考,在这种心理体验与思考中呈现的是对现实的深刻理性批判,对人类自我的冷峻反省;其次是以纯诗追求为价值目标,分别从诗歌的音乐美、象征美、语言等形式的陌生化方面,表现出对诗歌形式本体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