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鹏  赵玲  胡凯 《科技和产业》2011,11(9):9-11
在后危机时代,制造业应通过转型升级培育持续竞争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价值链升级。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升级间的相关程度明显。在此基础上,以中国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当前对支撑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贡献较大的生产性服务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业这些传统服务行业,从而进一步指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金融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应是将来发挥支撑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作用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背景的产业升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环节上活动的相互渗透、延伸和重组,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反映。价值链高度相关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基础动力,技术创新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内在动因,规制放松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外在动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过程实质是价值链分解和重构整合的过程,生产性服务业关系性地融合到制造业价值链的基本活动中,以及结构性地融合到制造业价值链的辅助活动中。根据价值链之间作用方式的不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分解和整合的方式和过程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理论分析了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作用机制,利用WIOD(2016)数据库中2003~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投入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该作用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生产性服务投入对高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显著为正,对中低技术行业的正向作用不显著;生产性服务投入将通过技术创新和融资能力作用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但人力资本效应与理论预期相反,进一步分析表明人力资本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FDI对中国本土制造业的外溢效应是中国利用外资的重要理论与政策问题,已有研究较多集中于FDI外溢效应如何受来源方和接受方自身特征的影响。在开放经济升级的新形势下,高质量的营商环境离不开现代服务业市场的发育,知识密集度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和专业化分工深度对于促进中国对外开放条件下的产业创新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文章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作为中介因素,分析其FDI技术溢出对中国本土创新效应带来的影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作为提供技术开发、交易和创新成果转化功能的现代服务产业,在中国高度外向的开放型产业价值链内,对价值链构成起到促进技术流动和转化以及促使人力资源流动便利化的作用。文章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这一"媒质"作用分解为市场网络机制、创新成果流通机制和人力资本流动服务机制,通过实证方法对影响作了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本土制造业吸收外资研发外溢的积极效应有正向影响,相关结论对于中国下一阶段制定利用高质量外资导向的促进政策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范围内服务业发展欣欣向荣,服务业开放已成为全球趋势。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服务业呈现愈加开放的状态。然而,我国制造业发展受限于资源和技术,长期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中下游。当前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增强,服务业开放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程度加深。基于此背景,通过2009—2020年的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服务业开放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关系,结论表明服务业的开放可以显著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地位提升。因此,建议进一步深化服务业开放程度,以促进我国现阶段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而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最新全球投入产出表构建更加细化的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分别利用OP和LP方法测算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二者进行匹配,实证分析了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提升所带来的自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制造业生产分割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在效益。结果显示: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提升对于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国内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创新效应大于国外服务要素投入带来的溢出效应;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创新效率提高更明显;降低制造业投入成本、技术创新和溢出是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影响机制,基于中国制造业服务投入结构现状,信息技术服务、研发与商业服务、金融服务业等高技术服务对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和创新效应需要得到进一步释放。  相似文献   

7.
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正成为当前一个学术热点,在研究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动因、集聚度测量方法以及集聚影响因素等进行文献研究后发现,现有研究多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自身角度进行较为单一的分析,而对其所产生的作用与产业升级整体联系的分析却存在明显不足,未来应关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创新的关联性、匹配性,加强以提高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产业价值链布局、创新资源分配及政策精准扶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度,运用基准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通过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产生的中介效应显著弱于直接效应,技术引进不能成为数字经济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有效路径;数字经济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促进作用呈现出“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当人力资本水平跨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持续增强。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发展对于克服鲍莫尔成本病和破解“中国制造”升级难题以及助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标准,本文首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程度进行精准测算;继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利用我国行业层面数据,计量检验“营改增”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营改增”不但能够直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相对于低端生产性服务业,“营改增”促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效果更好。拓展性研究表明,“营改增”试点主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影响二者之间的协同融合,并且“营改增”政策具有较强的滞后效应。这意味着后续增值税改革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制造业升级的主要作用机制,测算江西省2009—2019年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与制造业效率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