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历经两次历史性飞跃而形成的新的理论贡献,这个科学方法论集中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认识和把握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层次。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另一方面又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当代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为马克思主义增添了赋予时代精神新的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是改变当代中国命运的第二次伟大革命。在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键在于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对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诀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张桐娟  吴倩 《魅力中国》2011,(14):90-90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全局,再次强调提出了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因此,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经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摆到党的工作议事日程上来。本文试图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主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如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论断,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就是要让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古老的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实现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历经两次历史性飞跃而形成的新的理论贡献,这个科学方法论集中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认识和把握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层次。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另一方面又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当代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为马克思主义增添了赋予时代精神新的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耿姗姗 《魅力中国》2010,(23):80-80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这些人学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新的时期,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中国化进程,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其重大理论贡献在于:一是对发展本质的马克思主义分析。认为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是发展生产力。二是对发展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定位。认为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三是对发展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创新。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模式。这一新的发展模式是对当代发展理论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壮举。30个年轮,铭刻了当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篇。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我们也更加清楚地看到.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也在不断地给改革开放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徐寒春 《魅力中国》2013,(10):64-65
党的十八届代表大会召开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各行各业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胡锦涛同志在既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此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要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邓永发 《魅力中国》2010,(31):209-210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课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贴近中国的具体实际,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反映中国的大众心声,体现群众的主体性,使之通俗化,但要避免庸俗化是我们离不开的思想原则。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在新形势下发展马克思主义,顺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无疑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平台。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准备了理论前提,而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当代适用性。我国在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艰辛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这双重探索的成果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付霞 《发展》2011,(6):82-8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发展道路.从总体上看,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历史传统与时代特色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发展道路的统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是邓小平依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和我国的具体实际,以及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的趋势而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张乐 《魅力中国》2014,(7):271-271
随着我国目前改革开放正一轮又一轮的深化,全球化的大趋势在全球的的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不管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体现着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有力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继续得到新发展,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历史上的又一次新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7.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1,(收录汇总):17-2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掌握历史主动确保未来继续成功作出的重要判断。  相似文献   

18.
钟贤宾 《上海改革》1998,(8):16-19,15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告诉我们,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必须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共十五大指出,世界变化很大很快,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跟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注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而所有制问题则是首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而孕育、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领导经济建设的需要而发展,因而,也经历了百年演进历程,这一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回顾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百年演进历程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此,要展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百年演进的学理分析,对其客观进程进行历史逻辑梳理,进而讨论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续中国化时代化,形成新时代中国经济学派。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我国思想政治战线上开展了一场激烈的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和当代社会的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也称作中国社会史论战。它关系到中国革命的性质、道路、前途等根本问题。它不仅是一场学术论争,而且是一场政治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之间尖锐斗争的一个方面。通过论战,使更多的人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正确论断,捍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