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产业生态: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第四个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活动与环境的冲突成为现代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产业生态作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为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提供了破解,也丰富了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对产业经济学的创新性研究。论文将产业生态作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第四个研究领域,与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区域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对产业生态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由此产生了与环境治理相关的环保产业.目前,很多学者就如何发展环保产业以便更好地为环境服务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但环保产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间接地影响了环境治理的进度和效果.文章在分析了长江三角洲环保产业的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产业集群来发展长江三角洲环保产业的新思路及发展环保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次产业分类忽略了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已不能准确体现可持续发展时代产业升级和换代的发展趋势,急需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该文在对传统三次产业分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了三次产业分类的局限性,探讨了基于循环经济的五次产业分类方法:资源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环境产业。该产业体系既全面和完整地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先后层次,又能够体现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过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国高技术产业中的17个行业在1995—0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上,突破了以往仅从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两方面考察的做法,增加了对技术创新环境方面的考虑。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显著影响;且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环境指标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技术创新产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相对最大,其次是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环境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相对最弱。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我国内陆地区产业RD环境,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从科技人力资源、RD配套服务、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经济与社会发展和政府政策支持5个维度构建了产业RD环境满意度指标体系。基于重庆、四川和陕西等中西部七省市产业发展实践,选取七省市IT产业RD机构和相关企业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利用SPSS18.0对156份产业RD环境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科技人力资源和RD配套服务对中西部地区产业RD环境的改善作用明显高于其它3个维度,且RD人员总量、RD资源开放与共享、成果交易市场完善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引进政策等10个二级变量与IT产业RD环境满意度显著正相关。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中西部地区IT产业RD环境和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产业集聚问题及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献忠 《生产力研究》2004,(9):139-140,170
各具特色的特色产业集聚 ,为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和强劲动力 ,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社会进步。本文通过分析浙江产业集聚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 ,认为提升产业集聚竞争力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必须重视促进产业集聚生产要素的高级化发展和产业集聚环境的改善 ,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释了产业生态化的内涵,并分析其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依据产业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建立了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模式。以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提出了实现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知识经济和低碳经济并存的时代,环境规制如何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绩效已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样本,开发了环境规制与高新技术产业绩效间的关系量表,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AMOS6.0软件验证了环境规制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命令性环境规制对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科技绩效的正向影响不显著,而激励性环境规制和自愿性环境规制对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科技绩效的正向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逐渐恶化,环境与产业的重重矛盾促使了产业生态理论的诞生。通过对产业生态学概念的文献回顾,指出产业系统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产业多样性与主导性协调是产业生态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以徐州市1995—2009年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多样性和主导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结果表明:徐州主导性产业已经形成,产业多样性先下降后明显提升,但两者之间的协调度变化不大。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开放条件下中国零售流通产业安全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售产业开放后,外资通过向中国输出技术、资金和管理等资源在优化产业生存与发展环境,以及提高流通产业整体竞争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对零售流通业的产业控制力和持续向好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本文以中国零售市场开放后1999—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从产业生存发展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控制力三个方面构建了零售流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开放后的中国零售流通产业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发现零售流通业在开放后虽然产业生存与发展环境得到了优化,整体竞争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对产业的控制力在减弱。总体看来外资进入后零售流通产业的安全性尚可,但由于安全评价值的走向趋势并不明朗,需要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1.
关于环保产业的界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目前环保产业界定问题上的混乱,提出将环保产品与环境友善产品区分开来是科学界定环保产业的关键,并依此对环保产业分类和产业发展政策提出若干理论见解。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对环保产业的财税扶持政策现状,指出我国环保产业在财税扶持方面存在着财政支出不足、财政补贴手段单一、税制不健全等弊端;提出综合运用财政工具、配置税收政策等对策,为环保产业架构一个有利于发展的空间,使我国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以吻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污染较高的工业行业主要有造纸工业、纺织工业、化学工业等。出口产品污染含量较高的行业是纺织工业和化学工业,进口产品污染含量较高的行业是化学工业和造纸工业。通过环境效应指数的分析发现,近年来,纺织工业和金属制造工业等对外贸易增加了国内环境污染,造纸工业和化学工业等对外贸易则减少了国内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再生资源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资源产业具有“双重”环境外部性特点,且在我国已经基本形成集聚发展业态,再生资源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污染的关系备受关注。以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为切入点,利用我国25个省份再生资源产业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实证分析我国总体以及东、中、西部3个区域再生资源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再生资源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总体呈现“非标准倒U型”关系,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化发展总体上加剧环境污染;我国东、中、西部再生资源产业处于不同产业集聚发展阶段,产生差异性环境污染效应。在此基础上,从差异化配套政策、环境规制、市场环境和回收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再生资源产业生态化集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熊比特的创新理论,本文构建了环境规制与产业链前沿技术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框架。本文首先将OECD成员和美国制造业产业发展构建为技术前沿面,以微观企业层面的数据为基础,通过稳健的TFP和价格加成的测度方法,量化了环境规制对产业链内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表明:环境规制能够有效地促进制造业产业链对于产业前沿技术的吸收能力,缩小与产业前沿技术面的发展差异,环境规制虽然在短期能够削弱企业的市场势力,但是在长期则能够显著地提升企业的市场势力,两者存在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据此,本文提出了优化产业链环境规制政策组合、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SBM超效率模型,对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电力行业环境效率进行测度,并开展空间差异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电力行业环境效率还比较低;呈现出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的走势;各年度不同省份的电力行业环境效率差异显著;且存在空间依赖性.通过Tobit回归实证显示:中国电力行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区域显著性差异;经济规模水平、电源结构、技术水平、燃煤效率对中国电力行业环境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人口水平对中国电力行业环境效率具有反向作用.最后提出了提升中国电力行业环境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产养殖业内因致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我国日益突出的水产养殖业的自身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影响作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产业布局不合理、养殖技术落后、制度安排不完善等造成水产养殖业自身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水域污染和渔业资源的破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降低了我国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破坏了水域生物多样性,动摇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应当采取合理的渔业产业政策,建立和健全渔业环境管理制度,大力发展生态渔业,从而改善水产养殖业的生态环境,实现水产养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和经济兼容:一次性木筷产业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一次性木筷产业发展的两种对立观点,分析了一次性木筷产业可以实行环境和经济兼容的可行性,提出了实现一次性木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产品替代问题、产品回收问题和财政措施.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methodology, based on materials accounting and operational research techniques, to assess different industry configurations according to their life cycle environmental impacts. Rather than evaluating a specific technology, our methodology searches for the feasible configuration with the minimum impact. This approach allows us to address some basic policy-relevant questions regarding technology choice, investment priorities, industrial structure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patterns. We demonstrate the methodology in the context of the European pulp and paper industry. We are able to show that current environmental policy's focus on maximizing recycling is optimal now, but that modest improvements in primary pulping technology may shift the optimal industry configuration away from recycling toward more primary pulping with incineration. We show that this will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amount and type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for the location of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production chain, and for trade between European member states. We caution policy makers that their single-minded focus on recycling may foreclose investment in technologies that could prove environmentally superior. Finally, we hint that member state governments may be fashioning their environmental policy positions at least in part on some of the trade and industrial implications we find.  相似文献   

20.
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国家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扶持的领域。武汉市发展环保产业既有国家政策支持、宏观环境良好、市场前景广阔、科教资源丰富和区位优势明显等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又存在市场信息资源整合不够、科教资源整合不够、政策资源整合不够与制度创新不足等发展障碍。武汉市发展环保产业必须实施资源整合,创新制度和体制,从而更好地促进武汉市环保产业集群的大力发展,把其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