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我国自古就有着送礼的习俗,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消费习俗支撑起了一个潜力巨大的新经济门类——礼品经济。本文就礼品经济盛行的原因和企业如何把握商机的战略思考提出了笔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使用1993、1997和2000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 探讨个人、家庭和社区层次社会经济因素对已婚妇女婚居模式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的居住模式稳定大于变迁:从夫居的习俗依然流行, 且呈上升趋势, 而从妻居仍就十分罕见;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与从夫居呈负关联, 与从妻居呈正关联。文化传承和经济因素共同制约妇女对婚后居住地的选择。一方面, 传统文化依然通过婚姻居住模式而延续着。另一方面, 教育程度的提高、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和都市化进程的深入提供了变化的信息。社会经济的发展赋予妇女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权, 使她们可能突破传统的从夫居习俗, 增加与父母同住的机会。社会转型时期的居住模式对家庭养老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钱国华 《时代经贸》2013,(22):139-140
本文许多企业财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见到餐费、礼品发票就作为业务招待费处理的情况,就如何准确把握企业餐费、礼品的用途,分清其实质,如何对企业餐费、礼品进行准确分类并对其进行正确的财税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胶东地区祭海习俗历史悠久.近年来,祭海的形式、内容已由传统的祭祀海神演变为欢送渔民出海、预祝渔业丰收的节日--祭海节.文章对胶东地区祭海活动的起源与发展、祭海习俗的演变规律与特点、祭海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祭海旅游进一步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展 《现代财经》2006,26(9):77-80,F0003
自开埠以来,天津的社会经济开始了近代化的发展,天津也从一个传统的旧式商业城市快速进化为一个近代工商业都市。伴随着这一变化,在新式工商企业不断建立的同时,天津商业习俗也在投资、经营、管理、销售等诸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近代化的商业习俗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6.
传统印染花布、窗花、剪纸、皮影、年画等等这些人们过去逢年过节的习俗物品,现在即使在农村也已经极少能看见了;中药受到了是否还有必要存在的严重挑战;没有了生存的土壤,许多传统技艺在无奈中不断走向消亡;随着城市的扩展,一些古民居、古习俗正在被轰鸣的推土机碾得支离破碎.  相似文献   

7.
刘志扬 《开放时代》2004,(2):108-119
饮食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差异反映了文化的差异和民族的特性.不同民族对饮食的口味偏好,应该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如何吃,怎样吃等饮食习俗的背后,除主要来自于地理环境的制约因素外,还有遗传学和不同民族体质差异的因素,以及宗教观念、民间禁忌、传统的思维定势等文化的因素.本文以藏族农村社区饮食结构和习俗为切入点,探讨在多元文化互动和现代化进程中西藏农村社区中所显现出来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以钢铁产业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城市,莱芜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习俗,其节日习俗、 生活习俗、 曲艺艺术不乏亮点可寻.虽然目前的文化保护工作还需要更多努力,我们还是希望,这些丰富多彩的"俗"能让机械化的现代生活多一点遥远的烟火气息的"味".  相似文献   

9.
江淮传统除夕习俗包括祀神祭祖、接灶、贴春联、吃年饭、辞岁、压岁钱、守岁等,本文对此习俗作了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中越两国在文化习俗方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中越两国相同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通过从清明节的由来、节日习俗、食俗等方面比较分析中越传统佳节清明节的异同之处,加深我们对中越两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以进一步推动中越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产权植根于习俗.理解了习俗产权,现代产权理论必然获得无限生机与活力.农地习俗产权的起源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得到说明.该模型表明,在没有第三方设计的条件下,我们如何在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自组织成一种互惠互利的习俗元产权制度.同时,经验研究的结果不仅对这一理论模型提供了某种程度的支持,而且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农地习俗产权元制度的起源.  相似文献   

12.
婚姻家庭是一个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一个社会的核心.随着经济全球化、 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随着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涉外婚姻的数量逐渐呈上升趋势.涉外婚姻作为涉外民事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婚姻双方的利益,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但是由于生活习惯、 宗教习俗、 文化差异、 婚姻法律制度等等差异,涉外婚姻冲突的现象十分常见.这也就对各国的国内法和国际法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3,(7)
文章论述了礼品业的资源要素,简要地回顾了温州礼品业的发展历程,提出了礼品业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虽然我国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受各种传统思想和固有习俗的禁锢,少数民族妇女的生存现状和权益维护仍然存在着问题,本文从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和意识观念三个层面就宁南山区①农村回族妇女权益保护不充分的根源进行剖析,以期为缓解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妇女权利发展的矛盾、加强本地区的回族妇女权益的保护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习俗是一种最基本的非正式制度,它以一种文化的力量影响着经济的增长,但现有的经济学对习俗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习俗不仅对需求、投资和区域技术创新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市场的稳定、消费心理的引导、经济信息的提供、制度的创新和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建设性功效。  相似文献   

16.
在银行大肆推广信用卡业务的初期,但凡是处于繁华地带的商业街,都有办理信用卡业务的临时驻点.填单即送礼品确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随着信用卡业务竞争的加剧,信用卡的功能得到丰富,它能给消费者带来的优惠也绝不仅仅是积分换礼那么简单.《经济》记者在此做一下梳理,以飨读者. 黑金、白金、钛金 级别决定服务 信用卡贴了"金"字边儿,就意味着消费者不仅仅在申办时面临更为严格的资产和信用审核,还意味着在申办成功后会享受到各大银行的招牌式服务.  相似文献   

17.
姓氏是一种符号,由于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中西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姓氏体系.本文通过对中国姓氏习俗和西方姓氏习俗的探析,分析了中西方姓氏习俗的异同,以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避免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18.
信用机制生产社会化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宝江 《经济师》2004,(3):262-263
经济发展、变迁、组解、整合过程中 ,有一种朴素的社会机制在控制着 ,即英国希克斯称之为的“习俗经济”。当社会进入到文明程度高级阶段时 ,“习俗经济”所起作用相对减小 ,需要超越政府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代替“习俗经济”即经济主体之间建立规范、标准、制度化、一贯性的信用机制 ,它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需要 ,与经济发展规模相伴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开埠以来,天津近代工商企业不断建立,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扩大销售,天津企业在西方先进的营销模式与营销理念的不断浸润下,营销手段不断推陈出新.在传统商业习俗中,形成了具有天津企业近代特征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20.
周红才  胡希军 《经济地理》2011,31(11):1943-1947
中国传统礼俗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特征.通过对传统礼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诠释,阐述了中国传统礼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性.以张谷英村为例,在分析了张谷英村遗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礼俗的基础上,总结了张谷英村传统礼俗的特征,提出了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张谷英村传统礼俗的保护与传承:以"村"养俗,注重建筑原貌的保护;以"境"护俗,注重人居环境的利用;以"风"扬俗,注重家风内蕴的弘扬;以"情"怡俗,注重礼仪习俗的承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