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石油企业在管理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工作挑战,更有效地迎接挑战,成了影响石油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石油企业管理中纪检监察部门承担监督责任展开分析,先简单阐述了石油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承担责任的价值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个层面,深入地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石油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承担监督责任的新路径,以期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张瑞祥 《西部财会》2005,(5):26-27,50
管理会计应在“柔性”与控制的前提下,在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变化越来越迅速的情况下。向企业的决策部门提供适时有效的信息,协助决策部门做好资金、资源的有效规划与控制。文中通过对企业生存环境以及传统管理会计局限性的分析。指出传统管理会计需要创新。并提出了用管理会计提升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能的加强,基层质量技监部门各内设机构和所属单位参与执法和管理服务的频率越来越高,给一些企业造成一些误解,有的企业认为地方质量技监部门这种做法是“重复检查”、甚至是“乱检查、乱管理”。如何履行职能9让企业满意、让政府满意、让消费者满意,是摆在当前基层质量技监部门面前的课题。为此,去年以来,江苏省淮阴质量技术监督局大胆改革传统的监督模式,  相似文献   

4.
极具前景的企业教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运动需要教练,企业运行也需要教练。不可想象,缺乏优秀教练的足球队也能取得好成绩?”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人本管理”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家的重视。然而如何了解人、沟通人、善用人、调动人的智慧,以真正实现“人本管理”?企业教练通过专业的策略、工具、架构与方法协助企业订立行动  相似文献   

5.
现代管理的人性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管理学的发展,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发展轨迹,就是管理冲破“见物不见人”的狭隘视野,越来越关注起“人”,关注起精神文化的因素来了。而一旦“人”进入到管理理论的视野中,我们可说,就开始有了企业管理哲学,企业的人性化趋势也就日益凸现出来了。现代管理正是以这种人性化管理为特征的。人性化的管理的内涵人性化管理以重视人的情绪、情感等因素为前提,表现在让职工在工作中常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瑞典著名的“沃尔沃”牌汽车厂提出一个口号:“让工人愉快地工作是企业成功的根本。”企业应努力塑造一种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够感到…  相似文献   

6.
企业管理的内涵与外延非常丰富,不同的企业管理者,都有各自的管理重点。随着工业从“蒸汽化”进入“电子化”,人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于是,一种以尊重人的尊严,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学说风靡全球。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企业管理者们,把这种学说的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中提到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建立“以人文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思路。在各企业中都设有行使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部门.作为担负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各自承担着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工作.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实现整合.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最新的管理理念中,“执行”这个词越来越有影响力,越来越被明智的管理者所认可。企业财务管理主体——企业投资者、经营者以及企业财务部门为了打造完美财务管理.务必在”执行”上下功夫、见成效.并力求完美。笔者认为.完美执行涉及决策、控制、沟通、奖励、文化、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以人为本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法宝。企业要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主体潜能,推动企业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国家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而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改革,从而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企业管理需要以“人”为核心,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尊重人的价值,抓住人、开发人、培养人、用活人,通过多种激励手段培养员工共同价值观,使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此外,“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也提倡企业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更大的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一、人本管理的实质 众所周知,早期的企业都是以资本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企业谋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最主要手段。因此,这一时期的管理是以“资”为“本”的。随着生产方式的改进,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对企业生产率的贡献越来越大,从而将企业中的人提升到一种比物力资本更为重要的地位上来。于是,人在企业中所占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也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十多年使中国的企业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在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学会了经营,完成了从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的转变。许多厂长、经理、营销人员、外贸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营销工作的重要性。他们在实践中,借鉴世界各国企业的先进经验,“销售折扣”就是常用的一种行业竞争,促进销售的方法。本文拟就此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人事管理把精力放在员工的考勤、档案、合同管理等事务性的工作上,被定位为后勤服务部门。到了90年代,随着企业基础管理新式匠深刻变革,在管理中,人作为一项资源,而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人们所强调的“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在这一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制度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3.
杨庆梅  张义国 《公司》2000,(11):34-34
当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重视人本管理。在人、财、物、产、供、销六要素中,人是第一位的,抓住了人,也就抓住了根本。 但问题是在实践中,有些企业对人本管理的运用缺乏科学性,没有充分发挥人本管理应有的巨大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采用的人本管理模式有所偏废。 通常情况下,人本管理共有六种模式,既敬人、信人、安人、诲人、激人和律人。然而一些企业单一采用“律人”模式,使员工积极性受到挫伤。正确的作法应当是实施“六人一体化”现代人本管理模式。 第一、“敬人”模式。“士为知己者死”。人的首要需求就是被人尊重。敬重人…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思想与企业文化理论概述 以人为本思想在西方社会起源于对宗教哲学“神本”思想的对抗,即把人从神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尊重个人自由、独立,侧重于个体意识,宣扬个体间的竞争取向和道德心理上的罪感取向。早期的人本思想强调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爱护人。为此,对人的理解由泰勒与麦格雷戈理论代表的“经济人”过渡到梅奥、马斯洛及麦格雷戈理论代表的“社会人”。此后.随着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人的因素在管理理论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现代企业管理应该是对人的管理,是对人的价值观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效率、追求效益,通过对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组织协调,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企业中“人”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以人为本”正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实践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但是,怎样理解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人”,如何在尊重人的理性价值的同时,重视非理性因素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价值,是企业管理理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正是许多非理性的因素决定了员工的兴趣、态度与忠诚;决定了他们的积极性、持续性、创造性;并表现为道德、意志、观念与企业的个性品质。必须在理性化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人性化管理,实现对人的非理性的管理,才能使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提高企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一、人本管理不应该成为”杂货筐”人本管理的研究近几年取得了很多成果。号称已经实行人本管理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连税务系统也打出了“以人为本,依法纳税”的旗帜。可是,综观人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发现有两个问题值得重视:第一,理论研究上,大部分研究者把人本管理定位为“以物为本的管理”的对立面。论述的主要思路是: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要素,要把人当“人”看,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在指出一大堆不实行人本管理的严重后果之后,开出的药方无非是尊重人、理解人、满足人的需要等等,有的作者从“儒学爱民”的角度,引用儒家思想论…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物业服务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管理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流程制度,一直靠“人治”的方法很难把企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8.
一、折旧费用单设会计科目的分析 企业对固定资产折旧的现行会计处理是生产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费计人“制造费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销售机构的计入“销售费用”,经营性租出和附营业部门的折旧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但笔者认为应将折旧费用单列会计项目进行核算,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企业管理“以人为本”是一个价值论命题,强调企业管理要把人和人的需求、发展放在最根本、最重要的地位。“人本”是与“神本”、“资本”和“物本”相对应的一种价值观。企业管理“以人为本”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它是在生产关系不断变革,管理理论不断创新的历史趋势下,企业管理重心由“资本”、“物本”向“人本”转移的结果。而科学发展观的诞生,又赋予了“以人为本”以新的时代内涵,并给企业管理提出了从理念到制度进行系统创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大企业感到自身活力的缺乏。其原因就在于,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层次繁多,组织机构僵化,经营机制不灵活,使企业难以适应企业环境的变化;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竞争,导致创新意识的淡漠。西方的学者们为之送了一个“大企业病”的雅号。为根治这种顽症,工业化国家还发动了一场叫做“企业重建”的管理革命,其目的就在于,通过管理变革,达到提高效率、完善服务,更加主动灵活地参与市场竞争。其中,美、日、韩一些企业采用的“化大为小”方略,虽不能说成效卓著,但也不失为治疗“大企业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