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本文运用岭回归和主成分分析,对1982年后重新开放的寿险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和主因子模型,本文证明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寿险业自身的发展是寿险需求增长的根本原因,本文还发现了在以往的寿险需求研究中学者们有所忽略的变量,即寿险给付与赔偿额和社保政策。本文通过这两个模型比较好地解释了二十多年来我国寿险业飞速发展的动因,提出了下一步发展寿险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首次采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并在非线性的框架下对我国30个省份2000—2015年的寿险需求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我们构建城镇化综合衡量指标,研究收入水平与寿险需求的非线性门限效应并解释不同省份寿险发展不平衡的原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是影响寿险需求的关键因素,在不同的城镇化过程中,收入增长对寿险需求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同时,研究发现,综合城镇化水平的差异也是造成不同省份寿险需求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其中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教育水平、城镇化率能增强收入增长的寿险需求效应,而社会保障支出则弱化收入的寿险需求效应.说明要促进不同区域保险业的平衡发展需要兼顾收入水平和综合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最后,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现阶段促进保险业均衡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从1982年恢复寿险业以来,寿险业历经四次大的波动,第一次是1984年-1986年,保费增长率由594%下降到159%;第二次是1987年-1997年,保费增长率由58%增长到92%。从以上四次波动时间和幅度来看,前三次正是我国通货膨胀高发期,而且其波动高峰与通货膨胀高峰相吻合,第四次波动是市场利率政策性调整的结果。尽管寿险经营风险的外部表现是由于利率波和通货膨胀,而其深层原因是由于险种设计开发落和资金运用渠道和结构不合理。这也正是影响我国当前寿险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本文试图通过美国寿险产品的阶段发展与我国寿险产品现状的比较,剖析我国寿险产品的不足,并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险种开发战略及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均GDP1000美元前后各国的寿险需求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国经济呈现出不同的增长速度。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国际寿险需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收入、城市化水平和金融发展是影响各国寿险需求的重要因素。因而,我们要从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中充分挖掘寿险业发展的潜力,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城市化进程中大力倡导现代保险发展理念,并且从加强寿险业与宏观金融环境的联动中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5.
论寿险市场营销及渠道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营销员制度改变了保险公司传统展业模式和整个保险市场格局,对人身险保费规模的变动具有重要影响。寿险公司在谋求业务发展时的非正常手段给寿险市场发展留下了隐患,因此要克服非正常营销行为。现有寿险营销模式对寿险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保险经营理念的创新与挑战。创新寿险营销渠道模式已经成为推动寿险营销策略步向个性化、多元化的重要因素和寿险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面对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发展空间,面对加入WTO带来的保险市场的更加开放我国保险企业面临着压力和挑战,我们的相关技术及操作水平亟等提高。为此,本文讨论了线性变额受益寿险模型及其相关几类寿险,研究其相互联系及递推关系,并试图为其 个较为合理且严密的逻辑构架。  相似文献   

7.
我国寿险业规模经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依据我国保险业的12家寿险公司自1999年到2003年的五年统计数据,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对我国寿险业是否具有规模经济作出了实证,并依据范围弹性作出了度量,得出相应的结果。作者试图通过这些结果,为我国寿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发展农村人寿保险,为农民提供保险保障,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服务,是我国保险业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险业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农村寿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发展农村寿险业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日本寿险业的盛衰变迁是日本保险业多年来盲目扩张、追求规模、过分依赖政府保护、缺乏富有竞争优势的管理体制、缺乏透明的经营管理及财务制度结构、资金运用失败的必然结果。为此,建议我国寿险业界着重从开发新险种、适当放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进一步加强对保险公司的法人监管及资金的专业化管理、建立健全保险业社团法人体系等诸方面寻求解决之道,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寿险市场。  相似文献   

10.
寿险营销中精神意愿的缺失,导致寿险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协调,致使寿险营销陷入困境,给寿险业发展带来了社会心理障碍;在寿险营销中强化精神意愿,是协调寿险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领寿险营销走出困境,破解寿险业发展的社会心理障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作为投资型寿险代表的分红寿险在我国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间分红寿险发展呈现出高速平稳的势头,现已成为我国寿险产品市场的第一大类险种。本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分红寿险产品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又进一步讨论了分红寿险产品在我国寿险市场上是否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二元经济框架下的中国寿险需求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寿险需求是保险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使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从二元经济视角研究了社会保障、农民纯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通货膨胀以及储蓄等外部冲击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农民收入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是影响中国寿险需求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社保和商业寿险呈替代关系,但本文的实证结果意外证明了两者具有长期互补性。由此,我们衍生的政策建议是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拉动寿险需求的长期政策,同时应不断完善社保机制,实现社保与寿险的长期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利用从国内66篇文献中提取的126个经验结果,使用Meta回归方法,探讨了经验研究在样本构成、模型设定、估计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如何显著影响了寿险需求的经验结果。研究发现,样本中投资型寿险的占比越高,则得到的社会保障、利率、居民储蓄对寿险需求的正向影响越大。是否采用逐步回归进行变量选择、自变量数目、是否采用动态模型、是否控制不可观测异质性等研究设计特征也显著影响了部分因素的经验结果。此外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表偏倚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识别中国寿险行业的技术进步偏向.从微观主体入手,将寿险公司承保与投资活动同时纳入分析框架,利用DEA-Malmquist指数分解法构建了技术进步偏向模型,给出了中资及外资寿险公司在人力、经营费用和资本的投入偏向,以及承保和投资的产出偏向判断,来回答中国寿险公司技术进步是否存在异质性的现实问题.研究结论显示:中国...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行业公认的四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其自身的成长壮大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保险业的成长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增强了资本市场的活力,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有序发展;同时,保险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和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为社会的安定、有序、稳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又为保险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为保险业规模的扩大、业务的增长、保险质量的提高以及保险队伍的壮大发展提供了外部可能性空间。一国保险业成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成为一个不争的实事。在这种背景下,深入分析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各项宏观经济因素,对管理监管政策的制定以及保险公司发展战略的规划,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过分依赖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已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符合现代文明、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此,应摒弃"经济发展决定论"片面化的思想误区,着重建立健全三项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拓宽农村社保资金来源渠道,提升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由“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发展而来的,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但是还存在养老金给付水平过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缺乏科学增长机制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养老金给付的适度水平区间,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立足于满足居民“生存公平”需求,给付水平不宜过高,也不能过低:给付下限是满足最低生存需要的恩格尔系数标准;给付上限是保证基本生存需求的生活必需品消费水平,目前可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进行测算。应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以适度水平为目标平衡地区差距,并不断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虽然我国保险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30%的平均增长率,但与那些相对发达的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的保险市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当采取完善保险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保险监管的法律法规;重建保险市场的社会诚信;规范保险中介市场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源于美国次贷问题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而经济发展状况又是影响我国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文中利用保险需求收入弹性模型,对2006年1季度至2009年1季度的季度GDP数据和保险业的保费收入季度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有效需求有很大影响的结论,并从调整结构、开发危机保险产品和转变经营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保险业防范金融危机影响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