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马锡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国有控股公司之一,它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治理模式成为许多国家争相效仿的对象.目前,我国国有投资公司还没有明确的定位,法人治理结构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借鉴淡马锡成功的治理模式,对于国有投资公司的经营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相似文献   

2.
张善 《时代经贸》2007,5(1X):132-133
淡马锡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国有控股公司之一,它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治理模式成为许多国家争相效仿的对象。目前,我国国有投资公司还没有明确的定位,法人治理结构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借鉴淡马锡成功的治理模式,对于国有投资公司的经营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相似文献   

3.
邢良智  杨华芳 《经济师》2002,(11):144-144
如何尽快规范国有股东和上市公司的行为 ,进一步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 ,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国有控股公司和上市公司加快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文章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孙烽  李苗 《财经研究》2004,30(2):5-15
本文从理论层面对国有金融控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其优化路径进行了探讨,初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在控股经营的组织模式下,国有金融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较一般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而言,因其治理目标和机制的不同而被赋予新的内涵;(2)由于国有金融控股公司的股东性质为国有股权,因此"国有产权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同样存在,因此,强化股东权利、防范"内部人控制"的有效途径在于引入非国有的产权主体,而这一过程可以分步实现;(3)国有金融控股公司所处金融行业为竞争性行业,而国有金融产权则处于"国退民进"的政策大背景下,因此,国有金融控股公司国有金融股权集中度的改变是必然的趋势.若集团层面保持纯国有产权性质不变,则集团对子公司的(国有)金融控股模式仅仅为未来组织模式变化中的中间阶段而不是最终目标.反之,若集团层面变成混合产权性质,则集团对子公司的(混合)金融控股模式可以继续保持下去;(4)随着市场环境有效竞争性的增强,在制度基础(产权制度 组织模式 法人治理结构)变迁的不同阶段,国有金融控股公司应适时地分别采用"以进为主"和"以退为主"的国有金融资产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国家控股与控股集中的特殊制度背景是引发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代理冲突的导火索,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上述治理环境,以控制权结构为研究载体,利用2005—2008年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1)无论在国有和非国有公司,机构制衡均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但这种制衡效应在非国有公司更为突出;(2)在国有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但在非国有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线性关系;(3)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持股对国有公司的倒U绩效影响受制于公司控股集中度,随着控股股东控股比例提高,机构持股的边际效应增大。本文证实了机构投资者对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公司控制权结构对于机构治理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公司内在环境的治理是促进机构投资者发挥新兴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首创跨越     
如今的首创集团正面临一次新的跨越:出让部分股份完成私募,之后力争在香港或国外资本市场上市,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国有控股公司。在保持国有控股的同时,引入中小股东,这可以使得首创集团拥有更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使集团成为一个“大的投资平台”,为旗下的各控股公司解决“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对于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尤其是国有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公司治理,也称为法人治理、公司管理,是随着现代公司制中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出现的,是协调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的机制。这个机制能保证公司的管理层在股东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的情况下,以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或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现阶段,由于我国国有企业与国有控股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股所占比例过高、股权过于集中,存在“所有者缺位”或“产权虚置”的现象,企业治理结构效率大大降低。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冲突,是我  相似文献   

8.
境外战略投资者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战略引资的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虽然境外战略投资者在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作用还较为有限;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还面临诸多问题和不确定性.2008年底以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不仅在国内金融界和学术界引发了关于战略引资的争论,而且还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继续推进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目前有关当局应当在总结战略引资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最后,本文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双向进入”是现阶段理顺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领导体制的现实性选择。它能够比较好地解决改制企业中“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和矛盾。以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双向进入”的具体操作过程中 ,应注意抓好四个环节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建民  刘星 《当代财经》2005,(9):112-115
本文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对公司进行保“壳”和再融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论文通过对存在控股股东型公司关联交易量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型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量明显多于法人控股型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配股盈余管理比法人控股型公司更为显著,同时发现国有控股型上市公司在确保“壳”资源免遭“ST”或终止上市的同时可能直接转移了上市公司的利益。因此不公平的关联交易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信息真实性,误导了投资者和侵占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股权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饶茜  唐柳  刘斌  姜宇 《经济管理》2004,(2):82-88
实证研究显示: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家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与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均呈显著性倒U型相关;流通股比例与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正相关。还发现国有控股型公司比法人控股型公司更倾向于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法人控股型公司与不具有控股股东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有控制公司多数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从形式上看.国有控股公司内部确实形成了一套不同于原国有企业的有效治理结构。但由于诸多内、外部原因,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文章针对国有企业改制成国有控股公司后的权力制约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国有控股公司的有效权力制约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独立董事形成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独立董事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独立董事在国有控股公司中比例较低,而在控股权发生变更时显著增加。这说明国有控股公司对规范的治理制度改进的接受程度低于非国有公司,而即使是流通市场外的接管行为也是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这个发现表明了全流通不仅有利于国有股权的退出,而且有利于市场接管机制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控制行为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对国有控股公司中大股东行为的基础、特征、治理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6,(2)
独立董事制度属于英美法系国家的财务制度安排,这项制度在公司的实施,不仅能够制衡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加强财务监督,还能起到有效保护股东的利益等等。独立董事制度引入我国符合了我国目前比较特殊的发展情况,我国现在的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国有控股公司,国有投资主体是控股股东,加之我国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很容易出现侵害小股东利益、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等行为。公司形成一个有效科学的财务监督制度体系至关重要,由此将独立董事制度引进了公司的运营与管理中。  相似文献   

16.
国有跨国公司境外企业股权结构的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和产权关系的延伸,使其委托代理呈现出双重型、叠加式的特征。基于此特征,文章确立了双重型、叠加式委托代理理论并作为国有跨国公司境外企业公司治理研究的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完善国有跨国公司境外企业公司治理的前提和基础在于委托代理链能否形成有效的传导机制以及各级委托链的委托人和代理人是否明确。在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优化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应从控股股东或大股东对经营者和中小股东对其代理人两条途径同时降低公司治理成本,并通过模型对控股股东或大股东获取租金的合理界限与范围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7.
完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如何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则是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对经营管理者的绩效评价及薪酬体系的完善又是其主要内容。一个完整合理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指标的设定、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权数的确定、评价指标的确定、绩效评价计算的方法。考虑到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特殊性提出了企业职工收入相关考核指标。薪酬激励体系包括基薪、年薪、股权、期权等形式组成。在对经营管理者绩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激励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杨青 《生产力研究》2008,20(5):144-147
股权分置改革后,国有股权的流通和退让将有助于缓解一直困扰国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虚化现象,在保障国家利益的同时,其他投资者通过搭乘法人控股股东的"便车",其利益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但是,法规和市场竞争环境的缺失是弱势利益方缺乏保护的根源。因此,要维护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我国公司治理的三步曲是: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完成国有股权的退让,金融和法律制度的改革,最终形成高效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9.
股权结构与财务重述: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以财务重述为研究视角,在考察控股程度与控股股东性质交叉作用的基础上,研究股权结构的治理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在没有绝对控股股东的情况下,无论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最终控制人是国有还是非国有性质,其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都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显著要高;在绝对控股条件下,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比国有性质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显著要低。研究结论表明,分散化的股权和国有股权对公司管理层的制约效果相对较差,从而使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可能性更高。本文借助公司财务重述行为,深化了已有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并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有振 《经济问题》2008,(10):102-106,116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原则,初步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然而,现行治理结构仍然存在着缺陷:投资者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真正理顺,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为此,必须优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即必须引入“金股”,构建多元化股权,激发投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经营的关注与监督;必须理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等各方关系,确保分权制衡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效率和制衡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