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卡工程》2004,8(7):68-69
虹膜是一种在眼睛中瞳孔内的织物状各色环状物,每一个虹膜都包含一个独一无二的基于像冠、水晶体、细丝、斑点、结构、凹点、射线、皱纹和条纹等特征的结构,据称,没有任何两个虹膜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3.
虹膜识别技术是利用虹膜终身不变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来识别身份的,虹膜识别技术与相应的算法结合后,可以到达十分优异的准确度,即使全人类的虹膜信息都录入到一个数据库中,出现误识和拒识的可能性也相当小,但是这项技术的无法录入问题已经成了它同其它识别技术抗衡的最大障碍,不管怎样,虹膜识别技术的高精度使它能够在众多识别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所有虹膜识别技术都是以John Daugman博士的专利和研究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4.
《金卡工程》2003,(5):56-60
依靠指纹的唯一性,我们就可以把一个人同他的指纹对应起来,通过把他的指纹和预先保存的指纹进行比较,就可以验证他的真实身份。  相似文献   

5.
庞燕 《金卡工程》2003,(3):59-60
当前,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个隐私的保护问题,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门禁系统、ATM提款系统,还是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计算机数据的存取,以及网络交易中的身份确认等等,都存在隐私的保护问题。传统的安全环保方式不外乎使用密码、个人识别码(PIN)、磁卡或钥匙,但这些方法只能提供有限的保障,而且它们经常会被非法盗用或滥用,造成个人隐私及财务的损失,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以其特有的稳定性,惟一性和方便性,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安全、认证等身份鉴别领域。  相似文献   

6.
7.
孙海东 《金卡工程》2004,8(2):39-40
在中关村海龙大厦,人们已经可以买到指纹锁,把这种锁安在自家的大门上,从此您就可以告别钥匙,因为您的指纹就是任何外人都无法仿造的钥匙。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青年科学家谭铁牛说,所谓生物识别技术就是指通过计算机,利用人体所固有的生物特征或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的身份鉴定。  相似文献   

8.
《金卡工程》2004,8(7):70-70
生物识别技术(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是利用人体生物待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生物待征是唯一的(与他人不同),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的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分为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边远 《金卡工程》2004,8(7):65-67
根据IBG(国际生物集团)的预测,到2005年年底,全球生物特征认证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22亿美元。同时,市场每年将以超过80%的速度快速增长。随着生物特征认证技术的成熟、应用面的扩大以及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有望达到数千亿美元。2003年6月以来,ICAO向其成员国公布的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王晓涛 《金卡工程》2004,8(7):72-73
技术发展没有止境 IBM在最初推出计算机的时候认定:全球的计算机需求量不会超过5~10台;比尔·盖茨在最初将DOS的基本内存定为640K的时候宣布:无论什么样的程序,640K的内存都太大了。显然,在许多新技术发展的初期,即使是最具天才的创始者也难免低估了它的发展潜能。生物识别技术同样如此,早在  相似文献   

11.
生物识别技术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引起国际学术界、企业界、政府以及国防军事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国家高技术开发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发展基金委员会都将生物识别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持方向,并部署了相关的研究项目。有关专家呼吁,作为世界人口的第一大国,中国有待建立人口生物特征资源库,以配合国家信息化建设,为此,编译了国内外有关信息,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1.引言 利用生物特征的主要手段就是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来进行身份鉴定的过程。由于生物特征本身与传统的密码等身份鉴别相比,具有很大的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应用。目前较常用来进行身份鉴别的生物特征有:面像、指纹、虹膜、声纹、步态、签名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网络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虚拟的网络环境里如何确认用户的真实身份,成为了网络应用的关键所在。生物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手段,可以解决目前网络安全机制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涉及银行内部职务犯罪、银行卡(票)证失窃后的冒领犯罪以及网上银行诈骗时有发生。在这一系列金融案件中,有些是利用了银行信息系统用户身份认  相似文献   

15.
16.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新的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虹膜、面部识别等)逐步应用于客户身份识别与校验,与传统的面对面识别形成替代或补充关系。本文简要归纳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情况,分析以新技术开展客户身份识别的优势与不足,研究可行的风险管理手段,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兴朝阳产业和信息安全领域应用的主力军,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关注。在用户方面,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让金融机构意识到支付安全和数据的重要性,理所当然,生物特征识别和移动支付成为了"亲密的小伙伴"。随着指纹、脸部识别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些全新的应用,给金融生活带来了更多支付方式,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多便捷体验和更好的安全保障。同时,生物识别技术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应用市场将获得更加迅速的拓展。  相似文献   

18.
建新 《金卡工程》2004,8(4):37-38
恐怖分子再怎么变,与身俱来的生理特征和后天养成的行为特征却变不了。生物识别技术正是抓住这一点,通过计算机,利用人类自身生理或行为特征来进行身份认定。在“9·11”事件后,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对这项技术进行大力扶持和研发。  相似文献   

19.
岁末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袭。为应对这只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全国范围打响。疫情波及各行各业,生物识别首当其冲。为最大限度地阻隔病毒传播,戴口罩、戴手套成为了全国人民在抗疫期间的日常操作,而这也给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常用的生物识别方式带来挑战。隔着口罩无法进行刷脸支付和刷脸解锁、戴上手套后指纹识别失效等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全副武装”之下,生物识别如何有效发挥作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陈建 《金卡工程》2006,10(6):70-72
中国生物识别(以指纹识别为主)行业的发展虽然与国际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滞后,但目前同国际生物识别行业发展程度一样,也同样步出了导入期,进入了成长期的中期。现在的发展速度,已经完全跟上了国际先进地区的发展节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