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综述兼论我国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经济学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起源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这两个理论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在此之后,比较优势的思想成为了现代国际经济分析的起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把对比较优势形成的原因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创立了要素资源禀赋理论,该理论又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二战以后,国际贸易理论在解释市场竞争不完全、要素密集度转换、产业内贸易和规模经济发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提出的主要理论有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克鲁格曼的产业内贸易理论,迪克特和斯蒂格利茨的DS模型以及萨克斯、杨小凯等人的内生分工与专业化贸易理论,这些理论被统称为"新贸易理论"。本文旨在对西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比较和综述,并由此把握住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并对贸易理论中最为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给予较为全面的再认识,同时提出广义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经济和贸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产业内贸易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东盟双边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内贸易所占的比重日益扩大,发展趋势逐渐增强,用产业内贸易理论来解释我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内贸易问题就越来越具有说服力,产业内贸易理论已经成为研究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系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产业内贸易的大量发生向传统贸易理论提出挑战,产生了产业内贸易理论。80年代后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该理论。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大主流经济学派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本文对各大主流经济学派的产业集群理论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着重介绍了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贸易经济学、新增长经济学到产业经济学中有关产业集群理论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5.
从新古典到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新古典经济学框架成为当代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以来,作为微观经济理论延伸的贸易理论一直在新古典传统下演进和发展。尽管新贸易理论(New Trade Theory)代表了一股长期以来对标准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不满的暗流,但总的来说,它也只是在新古典传统内部修修补补,难以剔除新古典框架的一些致命缺陷。  相似文献   

6.
国际分工理论发展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期间经过古典阶段、新古典阶段和新贸易理论阶段,反映了国际贸易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古典、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揭示了贸易互利性的“双赢”理念,并解释了产业间贸易现象;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现象,并将贸易分工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但是,新理论与传统理论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对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对贸易分工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进行评述,对于纠正学术界对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某些“误读”,并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业已融入全球化的中国经济实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贸易与内生经济增长:一个理论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贸易理论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是在试图解决新古典框架下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相冲突问题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新贸易理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运用内生增长理论可以对新贸易理论提供新的解释,运用新贸易理论同样也可以对内生增长理论提供新的解释。本文试图围绕着要素积累、内生技术进步、内生技术结构与内生专业化等主要问题,对贸易与内生经济增长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这一前沿理论的进展有个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8.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上海经济发展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为上海创造了绝好的发展机遇,要抓住机遇,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看清白己的优势,明确在国际分工中的定位。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上海在国际分工现阶段的定位选择。为此,本文引入新古典贸易理论中的要素禀赋说以及新贸易理论中的竞争优势说,通过对要素禀赋、国内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产业支持等因素的考察,得出结论:上海应该发展它具备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时,要使得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还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教育来创造要素,更进一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人力资本和知识要素的积累等来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在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进而切入国际高端市场。  相似文献   

9.
新贸易理论与自由主义:冲突与融合中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新贸易理论框架中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之间的冲突为线索,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新贸易理论的发展,说明了在新贸易理论分析框架中贸易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的冲突突破了以往发展的格局,贸易政策观念的对立似乎不再体现为理论分析范式的对立,它更多依赖于一种理论的信仰和相应的理论假设前提,自由与干预似乎可以共存于统一的贸易基准模型之中,而不是传统的非此即彼的理论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H-O-S理论一直占据中心地位,但是“里昂惕大之迷”的存在使之陷入了困境。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坚持并继承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贸易的真正来源在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并非资源禀赋的差距,新李嘉图主义以一种比较动态的、长期均衡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把收入分配置于整个的突出位置,并贯穿分析的始终。  相似文献   

11.
规模报酬递增和新贸易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贸易分析是否采用内生增长框架,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新国际贸易理论采用静态分析模型,致力于贸易模式、特别是行业内贸易模式的研究。在第二阶段,经济学家将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归结于技术知识生产所具有的外部性。在内生增长的动态分析框架下,由于讨论了技术知识的生产问题,新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贸易与增长的关系和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全面分析了理论的演变,并对这些进展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出发,运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商品出口贸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论是,中国外贸出口的显示比较优势已经开始由资源密集型产品向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应该进一步开发中国比较优势产业的潜力,并积极扩大规模报酬产业和产业内贸易,支持中国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以此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3.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当前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前沿课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产业内贸易的界定、测量;理论上解释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从研究发展趋势来看,在产业内贸易的界定、测量等方面需要逐步统一标准;而从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来看,该研究是一个开放的课题,需要根据经济发展不断加入新的解释因素.  相似文献   

14.
90 年代以来,东亚各国(地区)间出现了比较优势趋近、贸易依赖度加强、产业内贸易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由于东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东亚地区的供求关系、产品多样化与规模经济的矛盾、以及区内直接投资等出现了新的变化。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贸易的扩大及产业的升级都是有利的,因此我国应重视并发展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把产业内贸易分为水平性和垂直性两种,并利用修改后的Grubel和Lloyd指数,计算了我国与14个主要贸易伙伴的总产业内贸易、水平性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根据本文的研究,目前我国主要还是以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为主,其比重达到80%;水平性产业内贸易指数较小,一般都不超过10%。与此同时,本文还时影响我国总产业内贸易、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我国总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外国投资、人力资本正相关;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外国投资正相关。地理空间位置与它们都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助要素禀赋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转移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对新疆发展加工贸易进行理论分析.认为新疆发展加工贸易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具有发展加工贸易的内在需要和良好外部机遇.对新疆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3年Melitz提出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不断发展.本文基于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企业层面的数据对新新贸易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实证研究.主要检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要素生产率、资本组成形式、要素比率及企业所处地域等因素对中国企业出口选择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生产率水平较高的企业反而不容易出口,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适用于中国.此外,外资份额比重大和东部地区的企业更容易出口.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韩贸易规模的扩大,产业内贸易也迅速发展。本文利用1992--2005年的贸易数据,从发展趋势、行业分布等多角度、多层次的计算中全面揭示中韩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内部结构和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新贸易理论及其政策的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福 《特区经济》2005,(8):248-249
由于传统的贸易理论无法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以及产业内贸易,因此一些早期的经济学家就开始从技术、需求、收入等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战后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比较典型的有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收入与偏好相似理论等。但是这些理论都只是从某个角度来说明国际贸易中的现象,不能概括全部或大部分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现象,并且各种理论都是建立在各自特殊的假定条件下,相互之间并不能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一个统一的一般理论没有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成品进出口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林琳 《世界经济研究》2005,105(2):39-43
随着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国时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日趋活跃。本文从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入手,对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跨国和跨产业的对比研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