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这就是“121号文件”。“121号文件”如同在房地产市场投入一枚重磅炸弹,引起购房者、房地产开发商、专家和商业银行各方的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2.
以“帮带、互助”著称的闽东人,在民间金融上也发明了诸多互助模式。通过“金融互助”,他们抵抗危机,做大了规模,但承担着“相互捆绑”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我没有责任替穷人盖房子,房地产开发商只替富人建房。”  相似文献   

4.
胡建生 《发展》2010,(9):5-6
“房地产新政”及其主要特点 4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新国四条”);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新国十条”),由此拉开此轮房地产调控的序幕,随后全国各省市的“房地产新政”相继出台。从目前情况看,“房地产新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于去年开盘,并日臻成熟的上海松江“泰晤士小镇”,似乎从未像近几个月这样“热闹”过。除了一对对前来拍摄婚纱照的新人之外,还有另一群肤色各异的外国人士正关注着“泰晤士小镇”的今日乃至未来——他们,代表着上百家慕名而至的中外传媒机构,其中包括路透社、美联社、英国广播公司、法国TV2等知名海外媒体。  相似文献   

6.
上海人为了买房。许多人负债累累,号称“百万负翁”,要二三十年才能还清此时欠下的安居债;上海人买车,得买政府卖的车牌,而且限量发行。养一辆车比养一个儿子还艰难。上海人的“痛苦指数”需要政府关注。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信息》2009,(2):19-19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主动采取措施,以合理的价格促进商品住房销售。对国务院“鼓励房地产商以合理价格促销商品房”,业内将此话解读为:“国务院吹响了楼市降价号。”但是,同样也可以这么解读,国务院并不鼓励房地产开发商以“不合理”的价格促销商品房。  相似文献   

8.
北京崇文门菜市场已被夷为平地。“地王”,这个之前与其素不相识的名字已取而代之。时隔15个月,“地王”再现,预示着新的趋势转向吗?  相似文献   

9.
“大限将至,何去何从?”近日京城房地产业界流行的最热的话题就是“大限和融资”。国家121号文、四号文的出台,对房地产界无疑达到了“洗牌”的效果,在土地这个问题上,大家要靠真金白银来竞买,过去靠“关系”拿地的便宜机会没有了,本来没有经济实力,单靠运作的“良机”没有了。  相似文献   

10.
立春刚过,北京的天气乍暖还寒,而“房价还要上涨”的预言.却让京城的人们过早地感到“燥热”,北京的房价怎么又要涨?  相似文献   

11.
胜者为王?剩者为王! 有一天,一位在证券公司工作的小朋友带着我爱吃的天津大麻花来看望我,谈话间她流露出在单位不如意,由于证券行业不景气,许多同事都纷纷离去,有人劝她走。我听了以后给她讲“剩者为王”  相似文献   

12.
《山东建设》2005,(17):31-31
有消息称,颇受关注的上海“十一五”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在上海市委建议稿、市政府讨论稿及人大讨论稿完成后将提交明年2月份召开的上海市“两会”表决通过。据透露,上海“十一五”规划着重强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分析认为,上海一直欲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政策依赖度相当高,具有不稳定性,影响上海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因此在新规划中,尽管仍然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但工业亦重新被重视。此外,  相似文献   

13.
刘鹏 《产权导刊》2012,(2):72-72
2011年10月份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长达数年的持续性上涨之后终于在"国十条"、"新国十条"等相关宏观调控下放的作用下,出现了止涨和部分地区回跌的局面。面临楼市冬天的房地产企业很"难过",一向在房地产市场存在意见"分歧"的潘石屹和任志强甚至组成联盟,联合其他18家房地产开发商共同发起了国内首个房地产电子商务联盟,打着将“定价权”交给购房者的旗号,准备“网上卖房”,被网友称为是“抱团取暖”。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价格的大幅攀升,招来泡沫大争论。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确实有“病”。级差利得税也许就是对症下药的良方。  相似文献   

15.
昱萱 《东北之窗》2010,(17):49-51
眼下,房地产市场备受关注的事情恐怕就是“两房”(空置房和保障房)了。其实,近年来,关于空置房和保障房的话题从未间断过.只不过纷纷扰扰了多年后.在楼市调控走向不甚明朗以及权威部门老是“躲猫猫”的背景下,逐渐“发酵”成为热点。现在。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中国究竟有多少空置房?保障房到底是给谁住的?  相似文献   

16.
有开发商提出要求,他说他的楼盘既不是高档楼盘也不是尾楼,但现在卖不动了,请问该从哪个“穴位”“下刀”?能否提供一个既不限档次高低又不论销售阶段的“滞销楼盘万能解套公式”?其实,哪有什么“包治百病”的“万能公式”,任何事情的有效解决都是离不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甘草药方”的。  相似文献   

17.
虽然温州人用自己血液中流淌着的顽强经商本能创造了当代中国一个又一个商业经典,但这帮中国的“犹太人”却始终没有停下匆匆的脚步,他们用特有的敏锐的“商感”捕捉着每一个商机,在城市中崛起的一座座高楼面前,他们如今也下起了赌注。  相似文献   

18.
有人用“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这句话。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以房养老”这一事物。  相似文献   

19.
李艳 《上海国资》2006,(3):22-23
近期有研究机构表示,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拐点”已到,极度“看空”未来几年的国内房地产市场。2006年房地产行业是否会至此“走熊”,房价会真的“暴跌“吗?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情形又将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本月初,2010年的上海世博场馆的红线区最后划定,原本归趋平静的“世博板块”又被吹皱一池春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