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CPI持续小幅上涨,处于温和通货膨胀状态。2004年1~8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同比上升4.0%,8月份比去年同月上涨5.3%。CPI变动的主要特点:从月度分析,CPI增长已进入3%~5%为区间的温和通货膨胀水平;从月环比分析,CPI增长波动较大,7月份下降0.2%,8月份上涨0.7%。推动CPI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是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的上涨。粮食价格上涨是推动CPI上涨的最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一、物价将温和上涨. 首先,物价总体会往上涨,我们不用担心再出现通缩.其次,我们也不用担心会出现通货膨胀,因为受各种因素制约,物价也不会涨得太快.总体来说,2004年将是一个物价温和增长年.我们初步预测,2004年CPI上升为3%左右,上升幅度较大,但总体仍在温和区域.  相似文献   

3.
2013年全国CPI运行基本平稳,波动幅度不大,大部分月份CPI同比涨幅控制在2%至3%的区间内,只在2月、9月和10月份由于春节、中秋的节日消费等因素造成CPI同比涨幅超过3%.从CPI运行趋势看,2013年CPI已经进入上行周期,根据历史经验判断,中国CPI的上行周期一般会持续两年左右,且周期的高点会在第二年出现,因此预计2014年物价上涨压力可能比2013年略大一些,CPI走势将呈前低中高后低的倒“U”型演变.由于中国将在2014年逐步推进大宗商品价格市场化改革,CPI通胀率可能在2014年下半年上行,即便如此,由于政府对物价调控一向高度重视,积累了丰富经验,加之经济增速不会出现偏快局面,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新的一年中国的整体通胀压力将处于可控范围内,预计中国2014年的CPI涨幅将在3%-5%这一温和上涨区间的下限上方运行,并可能在二季度达到最高点.物价上涨是跟老百姓生活相关度最高的一种经济现象,尽管涨幅仍将处于可控区间,但低收入群体对于物价上涨仍会非常敏感.因此,在物价调控目标实现整体无忧的同时,要高度重视主要农产品供应的保障和价格的调控,不能因为CPI数据处于温和可控状态而放松警惕.  相似文献   

4.
<正>预计2023年国内物价水平温和可控2022年,国内通胀呈现出“PPI高位回落,CPI低位回升”的特征,通胀剪刀差逐步收窄。进入2023年,在外需持续走弱、内需企稳回升的背景下,预计CPI温和上涨、PPI低位震荡,通胀压力总体可控。笔者预计,2023年CPI同比中枢为2.2%,PPI同比中枢为-0.5%。从CPI方面看,防疫政策优化将带来年内消费需求回暖,通胀中枢或将小幅上移,食品与非食品走势相反,结构性通胀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5.
券商大看台     
《证券导刊》2008,(15):37-39
安信证券贸易顺差大幅减少通胀压力继续上行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通胀水平不断攀升、经济增长明显回落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大宗商品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带来的供给冲击。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发展,短期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可能也将处在较低水平。以此为基础,预计二季度的CPI涨幅约7.9%,经济增速约10.8%。在通胀压力高企的背景下,短期内宏观调控的重心仍将继续维持在"防通胀"上。  相似文献   

6.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延续减速态势,但随着稳增长政策措施逐步见效,经济呈缓中趋稳态势,积极因素增多,全年可以实现预期增长目标。预计全年GDP同比增长7.7%,CPI同比上涨2.7%。展望201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宽松,世界经济将继续温和复苏,但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稳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的政策组合将进一步显效,落实"十八大"精神将为经济发展和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企稳回升。预计全年GDP增长8%左右,CPI上涨3%左右。  相似文献   

7.
好股论坛     
《证券导刊》2010,(22):95-95
5月经济数据出炉加息降温--weh2003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1%,当月CPI环比下降0.1%CPI涨幅较上月上升,主要受翘尾因素影响,预计未来仍将上行,有望于7月份见顶然后回落5月份工业品出厂  相似文献   

8.
在充裕资金面的影响下,一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走出一波温和上扬行情,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3.7%左右下行至一季度末的3.35%附近。文章综合相关数据分析后预计,未来工业增加值增速、货币供应量将有所放缓,新增贷款有望平稳增长,宏观经济仍将高位运行,结合经济走势相似年份的CPl均值,预计二季度CPI上行至3%后逐步回落,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收益率曲线整体小幅上行,收益率曲线呈现陡峭化态势。  相似文献   

9.
外刊文摘     
《证券导刊》2010,(13):9-10
3月CPI将小幅回落温和上涨仍是全年主调作为另一个重要物价指数,专家和诸多预测机构都认为,3月份PPI将继续上行,近期升速继续加大的可能性很大。从已经公布的3月份PMI中购进价格指数来看,该指数自去年11月份以来已连续5个月保持在60%以上,最近又见明显攀升。这一指数与PPI关系密切,由此也可以看出,PPI仍有可能保持上涨的势头。  相似文献   

10.
经营环境     
《新理财》2005,(7)
宏观经济Macroeconomy央行报告称我国全年物价涨幅有望控制在4%以内中国人民银行发布1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称,1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在控制范围之内,但通货膨胀压力仍需关注。初步预计,2季度和3季度同比CPI将保持平稳,4季度会略有上升,全年CPI涨幅有望控制在4%的目标以内。  相似文献   

11.
去年上半年,我们对物价上涨几乎没什么感觉,CPI同比上涨3.2%,至多算温和的通货膨胀。可是,CPI从去年7月份涨幅超过5%之后,不断攀升,在今年2月份达到8.7%的历史高位,通货膨胀确实是渐行渐近。  相似文献   

12.
宋亚 《甘肃金融》2007,(7):56-57
今年二季度末肉、粮、油等食品价格变动呈现以下特点和趋势:猪肉价格涨势减缓,牛羊肉价格继续上涨,但上升空间有限;原粮、食用油价格普遍出现小幅上涨,涨势温和.  相似文献   

13.
进入2007年,我国粮价继续高位盘整,并带动食品价格和CPI快速上升加。近期粮食、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必然在相当程度上推高CPI涨幅,预计5月份的CPI同比涨幅将达3.5%左右。鉴于此,央行出于预调的目的很可能再次加息。  相似文献   

14.
全球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复苏仍将缓慢。国内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组合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显效,我国经济增长有望企稳缓升2012年,我国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缓升的U型走势,预计全年GDP增长7.7%,CPI上涨2.7%,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200万人。展望2013年,全球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复苏仍将缓慢。国内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组合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显效,企业去库存周期基本结束,我国经济有望企稳缓升。  相似文献   

15.
在上半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价格总水平仍继续保持较低涨幅.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累计上涨13%,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个百分点。价格总水平呈温和上涨态势。  相似文献   

16.
伴随全球经济复苏,对通缩的担心已经被通胀代替。中国的CPI从7月份的-1.8%收窄到-1.2%。预计最迟到11月份,在价格上升和基期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CPI同比数据将由负转正,但未来1~2年内通胀压力将停留在相对温和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7.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3月5日表示.今年我国物价将呈“高开低走”趋势.预计CPI增幅会控制在4.8%以内。 陈德铭说,受去年物价上涨对今年的翘尾影响,今年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的物价上涨幅度会逐渐降低。决定今年物价上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国际经济下滑、国内生产成本上升以及结构性价格上涨明显,  相似文献   

18.
《新疆金融》2013,(4):1-20
<正>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物价明显上行,CPI同比涨幅扩大,PPI环比连续上涨,房价和股价总体上升。物价变动情况与经济温和回升的趋势基本一致,2012年下半年以来稳中趋松的货币环境也为物价回升提供了支撑。天气和节假日等季节性因素加大了物价的波动性,导致CPI涨幅扩大。国内生产经营回暖和企业回补库存动力增强拉动PPI环比连续上涨。受近期美元指数走高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下行,对国内物价影响不大。从物价周期性变化规律看,当前CPI已由底部进人上行期。尽管受食品价格回落影响,短期内CPI涨幅会有所回调,但年内上升趋势已基本形成。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增多,出口反弹较快,资本流入较多,货币信贷扩张的压力较大,并且发达经济体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统计局2007年二季度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二季度GDP增长11.9%,6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4%,二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8.5%,6月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今年一、二季度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分别为5.0%、5.1%,物价不断上涨货币持续贬值,虽然我国目前尚处于温和式通货膨胀,但这种情况在持续下去通货膨胀将会演变为"飞奔式通货膨胀",进而会影响股票市场剧烈的波动和持续的震荡,因此,通货膨胀对于我国资本市场而言具有深远的影响。此文从界定通货膨胀开始,通过描述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以及通货膨胀的演变,来研究通货膨胀对资本市场的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