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土地财政"备受质疑和攻击. 一是认为"剥削"了农民:"几万元一亩的土地从农民手中征收而来,一转手卖到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这不是残酷地剥削了农民吗!"  相似文献   

2.
声音     
《西部论丛》2010,(5):11-11
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收入来‘经营城市’的模式推高了地价和房价。——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房地产蓝皮书尖锐地指出高度依赖土地"经营城市"模式是高房价元凶之一。  相似文献   

3.
从3月28日到4月2日,新华社一连六天发表新华时评,矛头直指地方政府,痛批当前房地产市场乱象的根源所在——土地财政以及腐败所酿成的高地价高房价。文章指出,解决土地财政问题,当务之急是从制度安排上弱化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冲动。如何遏制冲动?文  相似文献   

4.
土地财政在我国城市建设、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功不可没;但土地财政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恶化了国民收入分配、抑制了民间投资、加剧了产能过剩、成为高房价的推手.要"戒掉"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渴望、推动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相顺应、合理分配土地出让收益、从源头上抑制土地财政的片面增长,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5.
土地财政在我国城市建设、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功不可没:但土地财政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恶化了国民收入分配、抑制了民间投资、加剧了产能过剩、成为高房价的推手,要“戒掉”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渴望、推动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相顺应、合理分配土地出让收益、从源头上抑制土地财政的片面增长.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6.
在现有的财政分税体制和以GDP考核政绩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必然依靠其对土地的垄断权力获取巨额土地出让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这就是土地财政。为使土地财政收益最大化,地方政府通过抬高土地出让底价和人为限制土地供应数量等方式造成土地市场的稀缺,从而拉高地价推高房价。应从改革和完善分税制、地方政府考核机制、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消除土地财政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观点集萃     
正谨防地方政府将救市风险转嫁到百姓头上知名时评人、《工人日报》社会周刊编辑部主任石述思5月14日在访谈时表示——高房价的背后是高地价,高地价背后是土地财政,土地财政背后是地方高企的债务和实体经济乏力,一个恶性循环。以后随着宏观调控政策趋于理性科学,全国楼市也会趋于理性。有涨有跌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但谨防地方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考察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和房价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中国城镇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制度性因素。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城镇住房价格持续上涨,本文发现较高的房价水平与较大规模的土地财政相联系,而土地财政的形成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密切相关。本文将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和房价纳入一个经济系统,采用1999—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分税制背景下土地财政的形成机制以及土地财政对房价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分税制改革引致的扩大化的财政分权度是导致房价持续过快上涨的不可忽视的制度性因素,进一步分析得出,土地财政是联系分税制改革和高房价的中间变量,在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房价的多种因素后,估计结果依然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9.
拍卖"四荒"地使用权 加快"四荒"资源开发艾云航土地历来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焦点之一。拍卖"四荒"地(荒山、荒坡、荒沟、荒滩)使用权,是继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后土地制度建设的又一次深刻变革和重大突破,由于它具有明晰土地产权,延长土地...  相似文献   

10.
涌山镇乡镇企业腾飞的奥秘吴望铭,陈大雄素有"乌金之乡"美称的乐平市涌山镇,1993年以令人惊羡的高速高效实现了"四个一"的奋斗目标,即: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11768.44万元,创利润1176.78万元,财政增收1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元,...  相似文献   

11.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统筹中国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其保障制度仍很不完善,这是阻碍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的主要因素。为了切实有效地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健康有序地流转,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大力度完善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及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2.
热点     
《中国经济快讯》2014,(33):10-10
"土地财政"迎来首次全国范围审计 全国首次"土地财政"大审计日前正式拉开大幕。据媒体报道,此次审计由国务院牵头,重点对2008年至2013年5年内的土地出让金收支、土地征收、储备、供应、整治、耕地保护及土地执法情况进行审计,横向包括财政、国土资源、住建、发改委、林业、农业等在内的多个系统,纵向则直接到县,时间为两个月,目标是摸清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各方面情况。  相似文献   

13.
赵晓 《宁波经济》2014,(5):34-34
如何使进城务工农民顺利转化为市民,推进"人"的城镇化,一直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话题。当下,一种主张很有市场:让农民"带地进城"。根据这种主张,农民落户小城镇,既可在城里买房、工作、生活,又享有留在农村的土地及各种收益。这被概括为"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如此,农民乐意进城,人口红利持续释放。  相似文献   

14.
构建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新中国建立以来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三次大的变革。先是确立了土地的农民个人所有制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使农民摆脱了封建地主的剥削 ,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这种农民单一的土地个人产权制度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性 ,而且容易导致农民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农民很快又丧失了土地) ,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于是 ,通过合作制改造 ,形成了以人民公社形式存在的单一的土地集体产权制度。这种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对于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西夏五种土地所有制中的个体小农土地所有制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西夏的个体小农土地所有制主要是通过开垦荒地而形成的,西夏小农生产者所受的封建剥削沉重;个体小农是国家与贵族、地方、僧侣地主争夺的剥削对象。  相似文献   

16.
以往学界认为中共的"耕地农有"是实行土地为农民私有,但是从政策出台的背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步宣传解读以及政策的执行过程来考察,其是在没收具有封建剥削性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并分配给农民使用。由此观之,在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下半年中共并不存在一个从实行土地私有向国有的转变过程,而且从酝酿建党到1931年2月之前,中共一直坚持以土地国有思想为指导并努力予以实践。这一结论对于认识建国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很快兴起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往学界认为中共的"耕地农有"是实行土地为农民私有,但是从政策出台的背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步宣传解读以及政策的执行过程来考察,其是在没收具有封建剥削性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并分配给农民使用。由此观之,在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下半年中共并不存在一个从实行土地私有向国有的转变过程,而且从酝酿建党到1931年2月之前,中共一直坚持以土地国有思想为指导并努力予以实践。这一结论对于认识建国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很快兴起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和房价水平置于同一框架来研究推动中国城镇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制度性因素。本文发现,较高的房价水平总是与较大规模的土地财政相联系,而土地财政的形成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密切相关。在对上述经验事实进行背景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00—2008年的分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城镇房价上涨的多层次因素,在控制了经济基本面、城市化率和地区竞争等其他潜在影响房价的因素后,经验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集权化改革是导致房价持续过快上涨的不可忽视的制度性因素,进一步分析得出,土地财政是联系分税制改革和高房价的中间变量。本文的估计结果对替代性财政分权变量的选取、估计方法的选择和估计函数形式的设定均是非常稳健的。  相似文献   

19.
事件     
《沪港经济》2010,(5):8-8
从3月28日到4月2日,新华社一连六天发表“新华时评”,矛头直指地方政府,痛批当前房地产市场乱象的根源所在——土地财政以及腐败所酿成的高地价高房价。文章指出,解决“土地财政”问题,当务之急是从制度安排上弱化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冲动。如何遏制冲动?文章建言,按照事权和财权相匹配的原则,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资金支持。而房地产调控,税收杠杆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方忠 《首都经济》2011,(12):71-73
现在是打基础的时期,五到十年之后,潭柘寺镇将会脱胎换骨"与京投银泰集团的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总投资达59亿元,一期涉及2500户的房屋征收和农民安置房建设,共189公顷土地的一级开发马上就要全面启动。"对于这一等待许久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