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中国省级年度面板数据,对住房财富效应与人口年龄结构、家庭资产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正向住房财富效应,且人口年龄结构对各省市住房财富效应的边际影响为正,但老龄人口比重比少年人口比重的边际影响更大;住房资产占比对大部分省市住房财富效应的边际影响为负且影响程度较小;此外,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增加其边际影响呈现下降趋势,而少儿人口比重的增加会导致其边际影响逐步上升,住房资产占比的提高会使其负向边际影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基于山东省三地市681名失地农民的入户调查数据,对失地农民的家庭资产选择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存在明显的"财富效应",即高收入失地农民偏好高风险家庭资产,低收入失地农民偏向低风险家庭资产。通过建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财富效应"的心理机制,结果表明风险偏好在财富与高风险资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金钱稀缺感在财富与高风险资产间起调节作用,失地前家庭资产与高风险资产占比的关系伴随失地农民金钱稀缺感的降低而变强。本研究揭示,失地农民的家庭财富通过投资风险偏好和金钱稀缺感影响其家庭资产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净值人士的高速增长,同时伴随着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根据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率、流动性需求,设计出一套资产组合配置来实现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目的财富管理越来越受到高净值人士、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公司的重视,而产品的选择、资产的配置决定着资产组合的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率,所以资产配置是财富管理的核心。本文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阐述资产配置在财富管理中的应用,使客户获得流动性的同时获得满意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以住房资产代表的非金融资金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房产财富效应的理论、方法和实证上的最近进展进行了梳理和评论。总的来看,已有文献表明:发达经济体内住房资产更多地体现了正向财富效应,而我国由于制度不完善、市场流通不畅等原因,住房资产对居民效应主要存在抑制作用。同时本文还发现,相关研究已逐步深入至微观层面,从而排除异质性的影响。但仍存在数据受限和异质性研究范围局限两大主要不足。  相似文献   

5.
股票资产财富效应表现微弱整体水平较低.本文对影响我国城镇居民股票资产的财富效应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实证结果表明股票市场规模、消费者信心和股票市场的波动性等对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影响显著.市场规模和消费者信心与股票市场财富效应之间是正相关的,而股票市场的波动会抑制财富效应的发挥.所以,我们可以从扩大股票市场规模、构建稳定的股票市场、提高消费者信心等方面加强改善股票资产的财富效应,促进居民消费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选取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作为典型案例,对"企业资产证券化是否会增加发起人的股东和债权人的财富"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给其股东带来了平均0.154%的财富增加;在资产证券化当年,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给其债权人带来了正的财富效应;但在资产证券化后,对债权人产生了负的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聚类分析与事件研究法对我国上市公司不同资产出售动机的市场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降低财务风险、改善财务状况、美化报表为动机的资产出售的市场反应是显著消极的;而以经营战略调整为动机的资产出售,在公告日及其之前存在微弱的财富效应。回归分析表明,资产出售规模、Tobin-Q、盈利能力等因素对资产出售的市场反应有显著影响,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主动披露的资产出售动机是不敏感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国外有关家庭劳动收入与资产选择,财富与资产选择以及在房产和股票上进行的资产选择的有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一些学者研究认为劳动收入的形成吸引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减少股票持有的比例,因而提供了在流行的金融文献中理性的建议的证据.一些学者研究认为家庭在股票上的投资的比例随着他们财富的增加而增加.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富裕的家庭获得更多的信息,因为信息产生增加的回报,因而对股票的需求是财富的凸函数.还有学者研究发现房价风险挤出了股票持有量,这对高的和低的金融净资产投资者都是如此,但是,这种挤出效应在低的金融净价值水平上比较大.这些研究成果对研究我国家庭投资行为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方 《新金融》2007,(7):27-30
我们不仅能从生产经营领域中积累国民财富,也可以从改革开放带来的人民币资产价格重估中,即从金融领域的资产价格重估中获取国民财富。本文从股权资产和货币资产两个方面分析资产价格重估和财富积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赵章 《福建金融》2013,(4):67-72
2012年资产管理政策的陆续放开,信托制度的普惠化趋势不可逆转。从长期看,财富管理行业势必走向差异化、专业化的道路,而从短期看,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蕴含巨大发展空间,各家金融机构之间合作大于竞争。本文以兴业信托为视角,阐析资管政策放开对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格局的影响及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货币和财富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指出,任何风险资产的期望超额收益率是由该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与消费、货币和财富的增长率的协方差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一种借贷关系,它源自美国的金融创新并在世界范围发展壮大。资产证券化发展迅速的三大主要原因:首先能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周转率;其次是作为一种表外融资渠道,可改善发行人的财务结构;再次是具有较低的融资成本。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先后经历了2005年的缓慢起步、2008年的中间停滞、2012年的再次启动以及2014年的高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资产证券化存量已高达76139.29亿元,发行总数3856只。本文重点研究分析上市公司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对股票价格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财富只属于它真正的主人,你如果没有驾驭它的本领,那么,它即使来得很快,也会去得很快。  相似文献   

14.
现实生活中,居民积累财富不仅由于财富能够带来消费,更由于财富本身能够带来人们对于社会地位追求的满足感。马克斯·韦伯将后者称为“资本主义精神”,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财富效应。本文基于Bakshi and Chen(1996)的资产定价模型,利用中国2003~2010年的股票价格和消费数据,使用GMM方法估计了中国居民的财富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财富效应。因而,投资者的消费投资行为都会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骆祚炎 《上海金融》2012,(9):42-47,117
本文通过一个财富效应的比较分析模型,采取状态空间模型和VAR模型检验中国城镇居民资产财富效应的稳定性。检验得到三点结论。一是从强弱性来看,各资产的财富效应微弱。二是从稳定性来看,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相对稳定,证券类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最不稳定。三是由于财富效应的微弱性特征,其非对称性特征不明显。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资产价值变化的暂时性特征过于突出,而持久性特征不明显,在弱化财富效应的同时引起财富效应不稳定。为维护财富效应的稳定性,货币政策应该适度干预资产价格的波动,并侧重于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加强资产市场的预期管理,加强资本流动管理,降低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财富效应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莫迪利安尼和弗里德曼的LC-PIH模型,对我国居民资产的间接财富效应进行协整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居民股票资产间接财富效应表现比较微弱,债券资产间接财富效应比较显著,住房资产为较微弱的负间接财富效应。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小、股价波幅较大是股票间接财富效应微弱的主要原因,债券收益的相对稳健性使债券间接财富效应相对显著,而住房资产较差的流动性削弱了消费者的短期消费信心,是其表现为负间接财富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魏昀璐 《时代金融》2009,(5X):18-20
从投资稳健的美国政府养老基金,到四处套利的对冲基金,再到崭露头角的主权财富基金,全球金融市场风云变幻,有影响力的机构投资者轮番上场。主权财富基金作为一支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机构投资者通过选择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品种的资产进行组合,其投资的整体风险得到进一步的分散。因此本文从资产配置的角度,以主权财富基金发展的特点为基础,围绕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策略的选择进行分析,对中投公司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远去的2008年,留给投资者太多的经验和教训,有人甚至感慨道:对于投资者来说,2009年最大的好消息就是2008年已经过去。在崭新的2009年里,中国的财富与资产管理业将如何发展?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中国财富与资产管理业的各类焦点话题?2009年2月21日,在上海举办的“2009第一届中国财富与资产管理论坛”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关于财富效应的研究,国内外注重金融资产和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研究和比较,而单一对储蓄资产财富效应的研究还属于空白。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我国城乡居民为例,对我国储蓄资产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资产当期的财富效应没有显示出来,甚至具有负的作用,而对于下一期的消费却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于这个结果,文章进行了初步的解释并提出有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随着老百姓收入不断提高,理财逐渐成为寻常百姓的日常需要,而非富裕阶层的专属。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打理好自己的私人财富7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从原理和实践的相互补充中做好资产的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