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年前曾被人们誉为"小小盘"的创业板,解禁的动力并不小. 从11月1日开始,随着创业板公司首发原始股东限售股解禁开闸,两股力量成为"减持、套现"的核心:一股是创投企业,他们持有创业板公司大量股票,他们选择减持是因为在对企业经营现状十分了解的情况下的退出;另一股是公司高管,他们往往拿着比主板上市公司少得多的年薪,他们盼着解禁日的到来能够一笔赚够.  相似文献   

2.
仇保妹 《特区经济》2010,(9):109-111
网下配售股的解禁增加了股票的供给,对股价向下的压力,给投资者带来损失,本文通过对52家创业板公司52次解禁事件的数据研究发现:在52家解禁公司中呈负股价效应的为39家,网下申购倍数、发行市盈率、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率、解禁日换手率,与解禁日超额收益率正相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解禁日换手率,并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机构8个月内减持港股达7890亿股美国债务危机的影响不仅让A股市场"一夜重回解放前",还让港股经历了令人恐慌的下跌。在人们纷纷指责美国是罪魁祸首的同时,各大机构和实际控制人正在悄无声息地抛售着港股。  相似文献   

4.
限售股解禁问题自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就一直困扰着国内A 股市场,上市公司通过送转股份的方式配合解禁限售股股东高价减持成为一种屡试不爽的“割韭菜”策略。研究发现:限售股解禁规模越大,上市公司送转股份的可能性和送转的比例就越高,并且首发限售股解禁对公司股份送转行为的影响作用大于定增限售股解禁,而定增限售股解禁对公司股份送转行为的影响作用又大于其他限售股解禁。随着“高送转”之风不断蔓延,沪深交易所开始严格监管,各类限售股解禁对公司股份送转行为的影响作用因此而明显减弱,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促进了A 股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梁仲 《中国集体经济》2012,(8S):119-120
2005年我国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自2006年起,原非流通股开始逐步解禁,进入流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解禁数量不断增多,非流通股的解禁势必会对我国股票市场的估值体系形成一定的冲击。文章运用托宾Q理论分析并得出了企业的减持原因,然后通过整理最近三年影响我国股指的相关因素建立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并得出大小非减持对我国股票市场估值体系确有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一群通过代理大宗交易来赚取不菲差价的“职业操盘手”已成气候,“大小非”解禁冲动依然强烈。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董事鲁信文日前指出,2500点才是“大小非”减持动力的分水岭,“在这个点位之上,‘大小非’的减持冲动是不会消弭的。”  相似文献   

7.
A股历来谈禁色变.10月,创业板将迎来“大非”解禁,大盘能否经得起解禁大潮的冲击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8.
自2009年10月30日诞生以来,创业板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资金的三高现象吸引着无数市场投资者的眼球。恰恰在创业板推出一周年后,随着解禁股的大量抛售,创业板也开始"跌跌不休"。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相对于去年底的最高价位,已经有近20家股价遭"腰斩"。  相似文献   

9.
段炳德 《新财经》2007,(6):68-70
随着证券市场迎来“大小非”(限售非流通股)解禁高峰,国有限售股减持带来的国资收益分配问题,已成为目前业界普遍关注却无法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市场形成心理压力 8月,是今年下半年解禁市值最大的月份,是2008年“大小非”解禁的次高峰。有资料显示,8月份共有144家上市公司的“大小非”因股改时承诺的锁定期满而面临解禁,解禁股数为244亿股。投资者对此产生的担忧可能是市场面对利好不涨反跌的主要原因。年初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下跌行情,除了宏观调控、通胀压力、自然灾害、次贷危机、经济减速、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回落等原因之外,“大小非”减持成了市场挥之不去的一大阴影。  相似文献   

11.
赖智慧 《新财经》2012,(11):66-71
2012年10月30日,对创业板而言是个重要日子,开板三周年纪念日。 对首批登上创业板的28家公司创始人而言,更是兑现财富的重要日子。随着创始人股东三年限售股的解禁,其纸上财富终于可以通过减持兑现。 3年里,创业板造就了一大批千万、亿万富豪,但由于这些原始股东们所持股份还处于限售阶段,他们的亿万财富还只是"纸面富贵"。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信息》2007,(8):52-53
每次“大小非”减持前,股价都会有一定的压制,但“大小非”减持之后,股价反而上升得更快。这种反应是理性的还是疯狂的?面对大盘冲过3500点,面对“大小非”不断解禁,我们将拭目以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真正造成巨大压力的,是中国石油在明年11月5日的1579亿股首发限售股解禁,解禁股数是其目前流通股总数的39倍多。  相似文献   

14.
李斌 《新财经》2008,(7):72-75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大小非”便蜂拥而来。此时,人们才发现“大小非”解禁会对市场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市场在总结教训的同时,有关部门也在亡羊补牢,证监会适时出台了规范“大小非”减持办法。可是,人们还没来得及为这一政策叫好,众多上市公司的“大小非”就无视这一规定,相继做出违规减持。  相似文献   

15.
皮海洲 《新财经》2008,(7):76-77
越来越多的“大小非”加入到解禁行列中来,给股市带来越来越大的做空压力。“大小非”问题成为困扰当前股市的最主要问题。4月20日中国证监会紧急出台的《指导意见》,显然只是一项规范“大小非”减持行为的文件,对于减缓“大小非”减持的压力意义不大。但遗憾的是,这项只是规范“大小非”减持行为的文件,被管理层尤其是沪深交易所当成了解决“大小非”问题的纲领性文件,进而加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杨苏 《新财经》2014,(1):54-57
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19日,共有247家创业板公司遭高管减持,高管套现总额多达148亿元。  相似文献   

17.
王铮 《上海国资》2009,(2):12-14
新年的钟声刚过,银行外资持股解禁后的集体减持,势如潮水,昔日的战略投资者纷纷选择撤离。瑞银集团(UBS)、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减持中国银行股份,美国银行减持建设银行股份,已然先后变现。  相似文献   

18.
“虽然证监会对于限售股解禁的指导意见和交易所的规定陆续出来了,不过对于我们这些持有限售股的‘小非’来说,还是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将一些操作环节更加细节化,以免我们在减持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违规行为。”近来,一位持有福建某上市公司的“小非”股东黄先生说。  相似文献   

19.
“大小非”减持冲动又抬头,5月以来,减持数量环比增加2100万股,8月,将迎来“大小非”减持高峰。在市场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大小非减持欲望或更加强烈。为给市场以稳定的预期,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了“深市大小非解限减持瞭望台”专栏。大小非减持将愈演愈烈还是最终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A股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披露完毕,众多企业名目繁多的政府补贴浮出水面,其合计金额不仅再创历史新高,而且其中七成投向了国企。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取非公企业高度集中,并且境遇相对还算较好的创业板公司作为参照。年报显示,2012年全部355家创业板公司(其中337家为非公企业)累计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