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诗旭 《财贸研究》2005,16(4):123-124
一、企业内部原因 1.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根据契约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企业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大量生产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契约的一方当事人为资产的所有者,即委托人;契约的另一方为资产的使用者,即代理人(受托人).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委托人将资产的使用权以契约形式转让给代理人(受托人),契约(代理)关系即宣告成立,在企业内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便表现为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作为委托人拥有剩余索取权,其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要求代理人在经营过程中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  相似文献   

2.
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之间是一种基于资产经营责任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目标不同,导致双方存在利益冲突。代理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常常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这时委托人需要通过一个代理人(财务总监)来加强对另一个代理人(经营者)的监控。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是由一系列代理关系组成的契约网络。这种代理关系由企业管理者与资源提供者、企业雇员和社会等之间的代理关系组成。代理理论是研究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权责关系如何体现在契约中的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延伸,即在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上结合人的因素,研究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如何制订契约合同,以此来对委托人及代理人的行为进行规范。代理理论对财务会计有深远的影响。一、财务代理理论对现代会计分支之一的财务会计的影响首先,现代企业的核心机制是代理关系机制,企业实质上是一系列代理契约的集合体。企业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委托代…  相似文献   

4.
委托代理理论的前提是,人是理性和自利的。因此在股东和经理人员之间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经理人员作为代理人被推断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不完全合同理论被认为是产权经济学最早的一个正式理论,它用双边道德风险来分析产权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激励机制设计问题纳入委托代理理论视野中,以客观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分析激励问题逻辑起点,针对代理人可能存在败德行为的问题,主张调整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产权结构安排,重新界定现存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代理人的角色,转变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关系格局,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在激励运行过程中形成“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激励机制设计问题纳入委托代理理论视野中,以客观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分析激励问题逻辑起点,针对代理人可能存在败德行为的问题,主张调整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产权结构安排,重新界定现存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代理人的角色,转变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关系格局,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在激励运行过程中形成“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7.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代理关系会导致代理人问题。经理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新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代理人问题。通过将经理人的收入与公司股票价格联系起来,经理股票期权可以增强经理人工作的积极性、实现经理人收入与行为的长期化、促进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特殊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分析了委托代理关系基本矛盾在国有企业中四个方面的特殊表现,即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特殊性、信息不对称的特殊性、委托人和代理人各自行为的特殊性及行使监督权的委托人行为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何其帼 《商业时代》2004,(24):28-28
两方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指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交易关系,探讨二者的目标一致性和代理成本问题,由于资本与管理能力的分离,使得资本所有者需要委托代理人(具有管理才能的人)进行资本的运作.才能使资本更大地增值,与此同时,产生了代理成本问题,一方面是代理人的工资和待遇,另一方面是由于两者的目标不完全一致.而且由于信息的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分析了委托代理关系基本矛盾在国有企业中四个方面的特殊表现,即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特殊性、信息不对称的特殊性、委托人和代理人各自行为的特殊性及行使监督权的委托人行为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特殊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分析了委托代理关系基本矛盾在国有企业中四个方面的特殊表现,即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特殊性、信息不对称的特殊性、委托人和代理人各自行为的特殊性及行使监督权的委托人行为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韩慧芬 《中国市场》2014,(37):15-16
现代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两权分离使得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而信息不对称产生了股东、债权人和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从而使现代公司经常发生非效率投资行为。本文从委托代理角度对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委托人—代理人博弈确定基数的三种主要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基数是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向代理人要求或代理人向委托人承诺必须完成任务的计划指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或上级与下级之间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在一个新的计划年度开始之前,所有者总是要确定对经营者的年度业绩考核指标(如上交利润、实现利润、销售额等),以及这些考核指标的最低要求完成数,这些考核指标数值,就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基数。委托人为了诱导代理人努力工作,完成或超额完成基数,一般都要设计相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即奖励与惩罚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的强弱程度是由奖惩系数(如利润分成比例、超…  相似文献   

14.
徐晓宾 《市场周刊》2004,(10):90-91,160
委托代理关系的发展使得公司企业不得不重视的代理问题的出现,调整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偏差、使代理人的目标利益趋向于委托人的目标利益,成为当代激励制度的基本出发点。研究论述了几种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的优点及不足,从而引出了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论证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以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来看,由于经理与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所有者不能完全观察到经理人员的行为,这就产生了所谓"道德风险".当事人与律师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也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通过经济学的解释,可以为我们防范道德风险和构建一个公正和高效的诉讼体制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来看,由于经理与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所有者不能完全观察到经理人员的行为,这就产生了所谓“道德风险”。当事人与律师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也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通过经济学的解释,可以为我们防范道德风险和构建一个公正和高效的诉讼体制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家股转让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引言:现代企业的核心问题是在财产所有者(即委托人)与法人所有者(即代理人)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这是建立现代企业治理机制的核心。而公司内部权力的对立制衡与剩余分享的制度安排则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上市公司中国家股股权的设置是中国企...  相似文献   

18.
李昌盛 《现代商业》2007,(7Z):202-202,201
以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来看,由于经理与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所有者不能完全观察到经理人员的行为,这就产生了所谓“道德风险”。当事人与律师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也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通过经济学的解释,可以为我们防范道德风险和构建一个公正和高效的诉讼体制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股份公司是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一种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东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而是委托管理者代表他们管理企业,股东是委托人,管理者是代理人。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的往往并不完全一致,因而代理关系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就现代代理理论在财务管理一些重大问题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一、代理理论的目标及理论结构在讲述代理理论的应用之前,有必要先对代理理论本身有所认识1.代理理论的目标。对于股份公司来说,股东(即委托人)总是希望管理者(即代理人)从整体、长远的利益出发作出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基本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在销售系统中,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的努力分为双项任务且代理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时的委托代理问题,得出结论:当努力成本系数、市场随机因素方差和风险规避程度越大,代理人的风险分担越小、越趋于取得固定工资;代理人之间的竞争程度增大,代理人的努力程度随之提高,当竞争增大到一定程度,努力程度会随之下降;代理人的努力产出转化系数越大代理人的努力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