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文中的“道”字含义非常丰富,可以解作道路、方法,也可以解作道德、道义等等,而且大多是寓意深远。宝健(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道告诉记者,他的名字是父亲起的。“得道者,得天下”,记者没有考证李道的父亲给他起名的时候是否有这样的寄望。不过,从李道所率领的宝健团队在中国市场上十年的表现,李道真的是在保健品市场“得道”了,进而也赢得了保健品的“天下”。  相似文献   

2.
阿鸿 《三联竞争力》2005,42(8):42-43
当家族成员面对赵步长时,眼前只有一个“董事长”,而不是自己的丈夫或父亲。  相似文献   

3.
作为“皇太子”,李显龙并不否认,他的头顶上笼罩着父亲李光耀的光环。但李显龙上台,并非“家族生意”。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相似文献   

5.
西德尼·温伯格出生于1891年,家中共有11个兄弟姐妹。他的父亲平卡斯·温伯格是一名在布鲁克林区艰难求生的波兰裔酒水批发商。在《纽约客》作家小E·J·卡恩的笔下,身材矮小的西德尼如同一个“丘比娃娃”,“好像一不小心就会被大班椅给吞没”。操一口口音浓重的英文,总是把自己的名字说成“外不阿格”。15岁辍学后,他开始了在布鲁克林渡轮码头的报童生活,背脊上的刀疤是残酷生活过早给予他的“馈赠”。  相似文献   

6.
生意经     
《饭店世界》2009,(4):27-27
父亲临终前,交代给儿子赵国明一句话:“一定要招待好齐叔。”这句话让赵国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可对自家的生意为什么好这个问题,父亲始终不说。赵国明曾多次问过父亲,父亲只是说,做生意和做人一样,人做好了,生意自然就好。这算什么经验?赵国明觉得父亲在故弄玄虚,一定是怕他知道了,禁不起同行的旁敲侧击,把自家秘密透露出去。他想,等父亲把生意交给他时,自然就会告诉他经营的秘诀了。  相似文献   

7.
二十年前,台湾长城金银珠宝公司董事长陈永泰,向父亲借贷一百一万元开设金饰店,但半年不到,店里遭小偷,一百万元几乎赔光。陈永泰不气馁,把剩下的钱转型做金饰加工制造,之后转型自创“真爱密码”,如今已成为台湾第一家金饰品牌。  相似文献   

8.
红梅的家     
伦子 《华商》2014,(12):45-46
红梅两岁的时候,一次发高烧,昏迷不醒。父亲连夜抱着她去医院。路上,已经昏迷了一天的她,突然睁开眼睛,清楚地叫了声:“爸爸!” 父亲后来常常和她提到这件事,那些微小的细节,在父亲一次次的重复中,被雕刻成一道风景。每次父亲说完,都会感叹:“你说,你才那么小个儿,还昏迷了那么久,怎么就突然清醒了呢?”这时候,父亲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温柔和怜爱。说得次数多了,她便烦,拿话呛他,父亲毫不在意,只嘿嘿地笑,是快乐和满足。她的骄横和霸道,便在父亲的纵容中拔节生长。  相似文献   

9.
父亲才六十五岁,刚刚到了该享福的年龄,好日子也刚刚开始,然而无情的病魔——肺癌夺走了父亲原本旺盛的生命,吴庆华无奈的痛苦着、恨着,他痛苦自己有多少钱也换回不了父亲的生命,他恨害死他父亲的罪魁祸首——香烟;他更无奈自己无法改变香烟的寿命比父亲的寿命还长,直到有一天……  相似文献   

10.
断箭     
春秋战国时,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擂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佩带身上,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相似文献   

11.
龚细鹰 《华商》2014,(8):1-1
一天,与一位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是个寡言之人,吃饭期间,他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很少插话。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问道:“爸,怎么了?”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我与他合作过几次,对他印象不错。  相似文献   

12.
《经贸世界》2005,(2):72-73
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了。  相似文献   

13.
张代 《致富天地》2007,(10):10-10
小邓老家在云南省镇雄县,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母亲在农村。他小的时候,由于父亲收入不高,一家4口只能分别蜗居在农村和父亲单位一间很小的居室里。尽管日子过得很苦,父母却把心血全都倾注在了他和弟弟身上。1999年,他考上了一所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每年需要几千元开支,而身为家中顶梁柱的父亲又在一年前下了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我父亲是开拖拉机的,在工地上帮包工头运材料。一天,他上工地运槽钢,一个工人(与我父亲认识但不是装卸工)主动帮忙,站在拖拉机后面指挥我父亲倒车,我父亲倒了一段后,他喊再倒一点。他没有意识到后面已没有退路,我父亲也不知道,刚一倒车就把那个人撞倒在墙上。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事后处理说我父亲要负全责。我想,虽说我父亲的责任很大,但那个人不是装卸工,指挥倒车应该清楚自己所处位置的危险。请问,他一点责任也没有吗?工地包工头是否应该负连带责任?读者陈丽晋陈丽晋同志:您好,鉴于您对该事件的陈述较简…  相似文献   

15.
"92派"商人 冯仑父亲的父亲虽然是地主出身, 但冯仑却以自己从小的努力改变了家族并不好听的阶级基因.他15岁入青团,20岁入党,在中央机关工作过,这些经常挂在冯仑嘴上的自诩性语言其实一点也不虚假. 作为"文革"后的第二届正式大学生, 冯仑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与深造欲,因此,22岁从坐落于出生地西安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后, 冯仑便考取了中央党校法学研究生,而且当时冯仑还是中央党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学员.  相似文献   

16.
南方  马金辉 《商界》2007,(3):92-94
11年,富有的父亲身边情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敏感的儿子为了重新拉回父亲,也和父亲的情人们争了11年。到最后,彻底绝望的他竟然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唤回那早已失落的父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农闲的时候,被亲戚们拉拢着做些买卖,谁知父亲这一做就做上了瘾,五六年了从没间断过。父亲的生意不大,只是贩卖一些农家常用的东西,也没有门脸儿.远集便去,平时就在家里。虽然赚钱不多,父亲却忙得津津有味,很多人都熟悉他。父亲中等个头,一张报@的脸,人们还跟他开玩笑说是“用应过度”。其实父亲是有因病病,尤其是一到三天,农活一忙,痛得就更厉害T。我不忍看他东问西跑的,便骑古自行车带力那个沉甸甸的大包管他去赶集。这天,我早早地到了某场,紧挨着一位卖莱籽的大爷上了摊。十点多钟,是位…  相似文献   

18.
断箭     
《中国供销商情》2006,(6):43-43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擂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相似文献   

19.
陈利华是浙江上虞人,开始做生意是给父亲帮忙。因为父亲开着一家蜜饯加工厂,随着人们的口味越来越刁,甜腻腻的干果生意已经越来越不好做,市场日见萧条。陈利华的父亲无法挽回局面,陈利华只好出面救驾。他的朋友多,但朋友要帮忙也不太容易,因为陈利华需要就着父亲的厂房设备。后来有一位朋友给他介绍了一家浙江绍兴的企业,人家要他帮忙加工鱼干。开始陈利华还不想做,但是看着厂子停在那里,机器每天都损耗,厂房要交租金,工人要发工资,陈利华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  相似文献   

20.
《致富天地》2006,(4):6-7
河南省沁阳市的杨跟上有幢三层门面房,但是他的父亲及兄弟说这房子是1982年父亲出钱盖的,房产应当属父亲所有。而杨跟上却说老房子已经拆了,现在这门面房是自己一手新盖起来的,自己是这一新房产权的所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