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属于中国特有世界濒危鱼类,仅分布在黄河中上游水域,由于黄河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兰州鲇资源量急剧下降。本文对该物种栖息水域环境质量状况、肌体受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影响兰州鲇资源量的主要环境因素和种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控制COD排放,治理Hg、Zn和Pb污染,加强渭河、沣河等黄河主要支流水域环境的综合治理,划定禁渔期和禁渔区,建立兰州鲇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原种场,开展人工增殖放流等兰州鲇自然种群恢复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有效保护黄河濒危鱼类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6月份,我们在黄河下游长垣段发现了3条鳗鲡,如获至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鳗鲡每年在黄河黄海之间洄游,后来由于大型水库建设、黄河断流以及水质污染,多年不见其踪影。现在鳗鲡重现,说明黄河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说起黄河珍稀鱼类鳗鲡,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种质资源库负责人赵道全难掩兴奋之情。  相似文献   

3.
兰州鲇是黄河水系特有鱼类,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2009~2011年,开展了兰州鲇鱼种、成鱼池塘主养和套养模式养殖试验.试验结果:兰州鲇鱼种主养模式净利润77189.55元/ha,鱼种套养模式48081.7元/ha,成鱼主养模式48033.67元/ha,成鱼套养模式73068.93元/ha.分析认为:兰州鲇自然资源减少,价格飞涨造成兰州鲇养殖效益比草鱼养殖效益高;在兰州鲇鱼种养殖中应该采用利润较高的主养模式;成鱼主养模式平均饵料系数较高是造成其产量高于套养模式,利润却低的主要因素.论文建议:通过有效的增殖放流,增加黄河中兰州鲇资源量来保护黄河水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提升苗种培育技术,建设稳定的苗种供应良种场,提高人工配合饲料水平,研究精确投喂技术来推动兰州鲇养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增多,用水量逐年增加并且沿岸城乡居民及工矿企业将生产、生活污染直接排入河道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流经太原市汾河水质污染已经非常严重。本文通过对汾河太原段2006年-2011年的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汾河太原段水质近年来主要污染物质的含量和污染趋势稍有下降,但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汾河太原段下游尤其显著;影响水质的因素有降水量,工业,农牧业和生活污染等,进而对治理污染提出一系列措施,以期对改善汾河太原段水质状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1前言黄河裸裂尻鱼分布于我国兰州以上黄河水系的干流、支流以及附属水系,为黄河上游主要的经济鱼类。黄河裸裂尻鱼是我国特有物种,也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后备种质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鱼广泛分布在青海省,是当地特有的土著经济鱼类。青海作为三江之源,海拔较高,水温低,水质条件较好,自然生长的黄河裸裂尻鱼肉质鲜美细嫩,营养价值高,历来都  相似文献   

6.
目前南水北调东线水质污染严重,针对山东段水污染现状,分析了造成水污染的各种原因。根据东线工程输水全线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的要求,提出保证水质的防治与保障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文根据2004~2005年对黄河壶口一三门峡段经济鱼类产卵场的监测数据,对黄河壶口一三门峡段经济鱼类产卵场水资源、渔业资源和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采用多种模型对该段水域进行了渔业环境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建立保护制度、加大产卵场动态监测力度、加快污水处理硬件设施建设、加大科研投资力度等渔业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母亲河受污危害"三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月下旬,记者在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的黄河两岸采访,亲眼目睹了黄河中上游水污染的现状和日益加剧的危害。随着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黄河流域污染已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严峻形势,黄河污染程度已远甚于淮河。污染的黄河使西北和华北约1.6亿农民深受其害,而受害最深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沙溪干流各断面1996-2000年的连续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沙溪的水质污染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2000年沙溪总体属Ⅱ类水质,各断面综合污染指数比1996年明显下降,但有机污染仍较突出,尚有28.6%的断面超过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农业非点源污染、水土流失和河道人工建筑影响等是导致沙溪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初步探讨了解决沙溪水体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流域水体污染问题目前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以花溪河流域重庆理工大学段为例,通过实地踏勘、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水体污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改善水质的措施;结果表明,沿线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是导致该流域污染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花溪河水体污染对周边居民健康及经济发展带了严重影响;应从环保意识、执法力度及科学规划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株洲市是湖南省最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伴随着该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湘江天然渔业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对湘江株洲段天然渔业资源的现状、成因、影响和趋势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认为水质污染、乱采滥挖、水工建设以及酷捕滥捞等导致了湘江渔业资源的逐年衰竭,而且衰退趋势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难以改观。这不但直接影响湘江的生态平衡和渔民的生产收益,而且威胁着沿岸广大群众的饮水安全。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控制水工建设、加强水域行政执法和开展资源研究保护等措施有利于遏制湘江渔业资源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坡改梯对其径流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梯田的蓄水拦沙效应,坡改梯及分小循环与河川径流大循环的关系,坡改梯对其生态环境演变影响的分析,指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的坡改梯增强了水分小循环,造成入河水沙量的削减,其中减水,有利于长江,黄河汛期的防洪减灾,减沙,缓减了长江,黄河河道及湖泊水库泥沙的淤积,为其流域治理与生态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黄河上中流域,减水造成入黄径流量的减少,也促成了断流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疏勒河、黑河、石羊河、黄河上游、嘉陵江5个流域为评价单元,研究2001—2016年甘肃省的流域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的趋势、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不同流域农业生产投入及其冗余状况对生产效率提升途径进行探索。[方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BCC和CCR模型分析该省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特征,并利用Mann Kendall法进行趋势检验,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2001—2016年甘肃省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总体走向呈现上升并趋于稳定,这种上升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2)从时间序列来看, 2001—2016年甘肃省及各流域地区的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并趋于稳定状态; 从流域空间上来看,各流域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比较结果为:黑河>石羊河>黄河上游>疏勒河>嘉陵江;(3)总人口数、城镇化率、降水量、产水模数及GDP耗水量这5个影响因子的显著性和代表性增强,对甘肃省水土资源匹配的解释程度也较强。[结论]甘肃省水土资源匹配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各流域水土资源利用和管理特点出发,采取具体措施优化限制因子,可以促进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又能够引导区域农业经济空间的合理化,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基于长江经济带38个城市2007—2015年的相关数据,通过SBM模型测量各城市的水污染治理效率。在此基础上,研究各地方政府之间在引资和科技创新投入方向的竞争对地区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地方政府之间的引资竞争对水污染治理效率影响不显著;而地方政府之间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的竞争对水污染治理效率存在负向影响。根据这一结论,对提高长江经济带各城市水污染治理效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科学测度黄河流域特定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方法]文章以黄河下游河南、山东两省及其17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省级和市级数据,依据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内涵、思想与要求,从农业生产高效益、农业产品高质量、农村居民高收入、资源利用高效率、环境质量高水平5个准则层出发构建黄河下游沿黄地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得出测度值,对下游省、市两级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再结合聚类分析法把相对优、劣势相同的地市分类,明确各类地市未来发展重心;最后通过各地市空间分布状况直观地观测各地市间的差异。[结果](1)黄河下游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山东省略高于河南省。(2)下游沿黄17个地市中济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新乡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低。(3)根据相对优、劣势把17个地市划分为6类。[结论]沿黄地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各有其短板和优势,市级间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提升重点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着力补齐发展短板,以实现黄河下游地市农业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兰州市西固区土地利用中存在耕地锐减,土地人为破坏严重,利用结构不合理,规划实施不力等问题,指出了这一特殊区域土地利用的原则和方向,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的几点建议,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减轻“三废”污染,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绿色效率水平及其演变特征,有助于推进黄河流域农业用水高质量发展。[方法]文章利用超效率E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9省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采用KDE及ArcGIS图示法探究效率的区异性及动态演进特征,借助地理探测器考察时空演进的内源性、外源性驱动因素。[结果](1)从总体变化趋势看,2010—2019年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平均值在0.95~1.10,呈“降—升—降—升”的“W”型波动上升特征,2011年和2015年为低点;(2)从流域动态演进看,全流域存在“优者更优”现象,中下游地区两极分化明显,农业用水绿色效率提升幅度从上游到中下游递增;(3)从省域异质性看,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效率值由上游向中下游递增,高效率省份数量在增多;(4)外源性因素是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主要驱动力,滴灌面积占比、经济发展水平、每千公顷施用化肥折纯量是控制性因子。[结论]针对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绿色效率驱动因素采取差异化措施,实现农业用水效率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综合治理黄河内蒙古河段泥沙淤积及库布齐沙漠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有光 《水利经济》2004,22(3):45-49
提出黄河宁蒙段的十大孔兑、库布齐沙漠及毗邻的砒砂岩地区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针对以上问题,初步论证了巧妙利用沙漠地形,实施黄河体外循环.工程的可行性,指出黄河体外循环工程的优越性:有助于解决黄河泥沙淤积、防范洪灾、凌灾、保护水利设施、治理沙漠与十大孔兑。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文章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背景下,探讨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的路径。方法 在梳理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剖析流域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挑战、机遇,探讨促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和推进路径。结果 近年来,黄河流域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农林牧渔结构稳定,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农业产业特色突出,农村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但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水土资源压力较大,部分区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制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结论 面对国内外发展新机遇,加快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强生态保护,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探索不同生态类型区农业发展重点;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实施全产业链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构建乡村绿色发展体系;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围绕黄河流域农业产业技术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绿色农田试点示范建设,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主,探索黄河流域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探寻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