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祛湿通络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方法观察祛湿通络片预防、治疗给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继发性足肿胀、体重、内脏系数产生的变化。结果祛湿通络片抑制肿胀方面预防组和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预防组与可的松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大鼠体重、内脏系数的变化预防组和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祛湿通络片对动物有明显抗炎作用,对动物体重增长、脏器指数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对比法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在非调脂、调脂方面及动脉粥样硬化逆转和安全性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160例,对其实施常规治疗。采取随机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疗程均为1年。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的疗效、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疗程结束后,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各项均优于对照组,且组内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均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具有良好的逆转或延迟作用,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Hcy和血hs-CRP水平,改善患者血脂状况,但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对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母乳喂养组167例,婴儿出生后4个月内给予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组104例,婴儿出生后即给予混合喂养,在婴儿3~4月、6~7个月进行北京市儿童系统管理体检时检测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结果婴儿3~4月龄时混合喂养组婴儿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48.1%,明显高于纯母乳喂养组的3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添加辅食后,两组婴儿6~7个月时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婴儿纯母乳喂养可减少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适时、适量、合理添加辅食是减少缺铁性贫血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早期不同时间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出血(ICH)模型大鼠对大鼠行为学及血肿周围神经细胞Caspase-3的影响。方法 ICH大鼠模型制造成功后,在出血后0、6、12、24h用红花注射液治疗,同时设置ICH对照和正常对照。大鼠ICH 72h后处死,取脑,连续切片。结果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显示,红花预防组较ICH对照组降低;Caspase-3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红花预防组阳性细胞数较ICH对照组减少;ICH 6h前各时间点给药较6h后给药阳性细胞数多;ICH 6h后不同时间点给药,脑血肿周围Caspase-3阳性细胞数随着用药时间的推迟而逐渐增多。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ICH,使ICH大鼠的神经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ICH 6h以后尽早使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较好;红花注射液对脑出血的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内Caspase-3蛋白的表达而延缓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干预联合药物治疗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10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内镜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有所减轻,且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接受内镜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能够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整体应用疗效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行脊柱手术治疗的810例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另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行脊柱手术治疗的935例患者资料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VTE发生率、切口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 VTE的发生率为0.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脊柱手术后对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预防 VTE,同时切口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是较为安全可靠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葡萄糖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5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0例,实验组患儿行葡萄糖联合妈咪爱治疗,对照组行自然喂养,不做任何退黄处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出生后第2天开始行胆红素指标(Tcb)检验,其中实验组患儿Tc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儿进行神经行为能力检测,患儿出生第3天两组无明显统计差异(P>0.05),治疗25d后行患儿神经行为能力检测发现实验组患儿在视觉、听觉、肌张力方面明显敏感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糖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习惯性流产进行原因分析并通过临床治疗实践来对治疗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通过对150例习惯性流产的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病因检查,同时根据患者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对治疗的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和总结。结果治疗组治愈84例,有效率98%;对照组治愈52例,治愈率82%。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习惯性流产的原因有很多,对习惯性流产采取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流产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奶对早产儿早期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取韶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的92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分别在入院开奶后予以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水解蛋白组)及标准早产儿奶(早产儿奶组),比较两组早产儿临床指标、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水解蛋白组的开奶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首次排胎粪时间、胎粪排尽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早产儿奶组,且体重增加大于早产儿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解蛋白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0.9%)低于早产儿奶组(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解蛋白组隐血、肠道感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2.2%、2.2%、4.4%)均低于早产儿奶组(6.7%、4.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度水解蛋白奶对早产儿早期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早产儿的临床症状,降低肠道感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传统按摩结合持续被动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股四头肌横截面积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脑卒中12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按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持续被动运动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股四头肌横截面积。结果两组患者的股四头肌横截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缩小,但观察组患者的缩小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传统按摩与持续被动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减少股四头肌横截面积的缩小程度,预防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如何加强医院重点环节感染管理,探索预防和控制医院重点环节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将某医院分为常规管理和重点环节管理两个阶段,将两个阶段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在重点环节管理阶段通过宣传教育及完善规章制度及考核方式,紧抓医院重点部门和环节中的感染预防与控制,针对医院特殊时期、特殊事件、重点人群关键预防和处理。进行相应的感染预防和控制3个月后,分别对A、B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A组孕产妇感染4例,新生儿感染6例,手术感染6例,其他治疗感染0例,总感染率1.57%;B组孕产妇感染63例,新生儿感染75例,手术感染56例,其他治疗感染58例,总感染率24.71%。A组采用重点环节感染管理的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善医院对感染预防和控制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各部门、各环节及医务人员感染防控的考核,全面提升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和防控技术是有效管控医院感染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98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其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剖宫产术后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对照组单纯应用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术后2h、24h的出血量,同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中、术后2h、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产后无1例出血,对照组产后出血3例,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可明显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以及出血发生率,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骨科手术后患者出现压疮的临床症状,探讨对压疮的防御措施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骨科术后的老年患者14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未进行预防压疮系统护理的41例患者分为OG组,将进行预防压疮系统护理的102患者分为TG组。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压疮以及治疗状况。结果 TG组患者未发生压疮例数为40例,占39.22%,OG组患者为8例占19.51%。两组护理有效率分别为94.12%和46.34%,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老年患者压疮重在预防,临床治疗主要是防止感染。临床工作中必须对受压皮肤进行系统护理,防止压疮出现和进展,降低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间歇气压治疗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118例重症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间歇充气装置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死亡2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死亡3例,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5.1%,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7.0%,治疗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间歇气压装置可降低ICU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10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米索前列醇400μg直肠给药,对照组50例宫体注射催产素20U,用称重法统计产后2h出血量。结果:治疗组产后2h出血量(235±60)mL,对照组出血量(350±60)mL,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催产素配伍米索前列醇促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单用催产素,能较好的预防产后出血,用药方便、安全。另外,预防产后出血要识别出血高危因素早期预防,查找原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癫发生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3%;观察组无癫发作史患者的癫发生率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使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可有效预防、治疗癫,且治疗过程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咳尔康口服液对哮喘模型大鼠TNF-α和SOD活力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咳尔康口服液治疗哮喘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咳尔康口服液实验组。采用卵蛋白和氢氧化铝制备哮喘模型大鼠,观察咳尔康口服液对大鼠TNF-α和SOD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模型组大鼠TNF-α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咳尔康口服液可以降低TNF-αmRN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比较,模型组大鼠SOD mRNA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咳尔康口服液可以升高SOD mRN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和SOD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生,而咳尔康口服液治可以抑制TNF-αmRNA表达水平,同时也可以升高SOD mRNA表达水平,改善哮喘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升白汤预防白细胞下降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行羟喜树碱灌注治疗的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采用自拟中药汤剂升白汤配合羟喜树碱灌注治疗,对照组53例仅应用羟喜树碱灌注治疗,观察两组白细胞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出现白细胞抑制的患者为13(24.53%)例对照组为30(56.60%)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升白汤对放化疗中出现的白细胞下降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应用导管动脉栓塞术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曾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大出血患者20例与妇科癌性出血患者30例,将其各自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对照组患者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利用导管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完成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止血时间、出血时间以及出血量等有关指标。结果两组难治性产后大出血患者在止血效率、止血时间以及出血量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妇科癌性出血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在出血时间以及月经量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效果明显,能够迅速止血,使止血时间缩短,并且能够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两组患者均辅以改善循环、调节血脂等治疗方法,均持续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患者疗效确切,且显著降低脑梗死发生的风险,无严重不良反应,对于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