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支农再贷款是央行近几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经过几年的发展,该项业务从管理到使用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这不仅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户农业生产和生活的资金所需,也增强了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实力。同时进一步密切了信用社与农民的关系,改善了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俊 《济南金融》2006,(2):63-65
<正>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发放支农再贷款,有效缓解了农村资金紧缺的矛盾,助推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支农再贷款一度受到了农村信用社的“追捧”和“青睐”。然而,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经营形势的变化,近年来基层出现了到期或提前归还支农再贷款而不再继续申请使用的现象。为此,人民银行济宁市中支对辖内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需求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地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也是为了进一步支持农村信用社增加对农业的贷款投入,增加农村信用社收益,使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通过发展化解长期以来形成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从1999年起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开办了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并且规模逐年增大.如何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的作用,防止再贷款资金的流失和挪用,管好用好支农再贷款,使其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成为当前人民银行分支行资金管理的重点.但支农再贷款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支农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的合理资金需求而对其发放的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支农再贷款从1999年开始实施以来,在有效缓解支农资金供需矛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三农”发展及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叶强 《浙江金融》2004,(9):44-45
为增强农村信用社为农民和农业服务的功能,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人总行决定从2000年下半年起将县及县以下邮政储蓄资金以再贷款方式返还农村信用社使用,全县也于2001年4月份开始使用支农再贷款,至今年3月底已通过农村信用社向农户累放支农再贷款达数亿元.支农再贷款作为央行的一大货币政策工具,能否在全县达到预期的投放效果,带着这一课题,笔者于近日对全县支农再贷款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  相似文献   

6.
支农再贷款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支持和引导农村信用社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信用社经营状况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以农业为主且欠发达的地区来讲,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离不开支农再贷款的支持,解决“三农”问题更需要支农再贷款政策的运用和实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发放支农再贷款,有效缓解了农村资金紧缺的矛盾,助推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支农再贷款一度受到了农村信用社的"追捧"和"青睐".然而,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经营形势的变化,近年来基层出现了到期或提前归还支农再贷款而不再继续申请使用的现象.为此,人民银行济宁市中支对辖内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需求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新货币政策的出台,1999年人民银行柳州市中心支行在辖区内开始实施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支农再贷款的发放,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民农业生产和生活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密切了农村信用社与农民的关系,也增强了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的实力,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促进了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就目前支农再贷款的情况而言,无论是现行制度,还是其使用过程,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应加以完善与规范,以更好地发挥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支农再贷款是国家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于1999年适时推出的一项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缓解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紧张,解决农民贷款难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在近十年的使用中,在支持农业生产和加强农村信用社资金供给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村信用社逐渐壮大的今天,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不再是农村信用社追捧的“宠儿”,特别是今年以来,农村信用社在衡量利弊之后,选择了慎重使用支农再贷款,这一现象的出现值得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政策于1999年实施, 云南省宜良县农村信用社从2000年起开始使用支 农再贷款资金,5年多来,已累计使用2.08亿元。这 些资金的注入,一方面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力 度,另一方面缓解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压力,支持 地方经济发展。但2005年年初,农村信用社使用支 农再贷款资金悄然发生了变化,2月6日向人民银行 申请的2500万元贷款,到3月17日就全部提前归 还,此后再未申请一笔。往日被农村信用社钟情的 支农再贷款一下子受到了冷落。调查后发现,由三 大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1.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支农再贷款,改善经营状况,增强抗风险能力。一是支农再贷款是具有支农支牧特定用途的专项再贷款,人民银行加大宣传力度和窗口指导,提高农村信用社和农牧民对支农再贷款的认识,通过支农再贷款的帮扶,引导农村信用社将服务重点转向“三农三牧”和民生领域,将贷款主要投向农牧户和农牧区个私经济,促使农村信用社支农支牧意识增强,进一步明确了其为“三农三牧”服务的市场定位。二是壮大资金实力,缓解了资金压力。改善了信用社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增强了信用社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2.
支农再贷款作为一项现实政策安排,对农村尤其是对贫困地区的“政策扶贫”和“政策补贴”倾向性效应十分显著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政策开始实施以来,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明显地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提高了农村信用社声誉度,增强了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以地处福建省北部农业经济区域的南平市为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支农再贷款在弥补农村信用社资金缺口、支持“三农”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支农再贷款至今没有改变几年一贯的籽种、化肥、农药等当年生产费用资金需求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小打小闹的短期行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难以起到根本性的战略作用。为此,笔建议:十五期间的支农再贷款应向四个方面倾斜。  相似文献   

14.
支农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为了解决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资金的不足与支农后劲乏力等问题,对农村信用社发放……  相似文献   

15.
李岩柏  申作亮 《济南金融》2006,(12):109-110
1999年以来,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作为一项过渡性金融政策措施,对增强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改善经营管理、引导信贷投向、缓解农民贷款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2003年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启动,以及国家在支持“三农”发展方面采取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农村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支农再贷款政策已经与现实要求脱节.亟需做出调整。本在对政策调整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揽子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支农再贷款作为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将在这一历史任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提高其社会信誉、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通过各级人民银行艰苦细致、扎实有效的工作,支农再贷款的发放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作用,增强了农村信用社贷款投放能力,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支付能力,稳定了农村金融秩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引导农村信用社信贷投向,增加农村信贷投入,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自1999年以来人民银行每年增加一定量的农村信用社再贷款,重点用于发放农户贷款。其效果如何,笔者最近二年来对支农再贷款运作的情况作了调查,就如何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更好地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从县域经济战略性退出,农村信用社日益成为支持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包袱,一些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不足,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力不从心.人民银行以农村信用社为对象发放的支农再贷款,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有效缓解了支农资金紧张的矛盾,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作用.随着支农再贷款规模和投入力度的加大,其管理中呈现出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支农再贷款效能的发挥,一些地方出现了支农再贷款"惜贷"、甚至"息贷"现象.  相似文献   

20.
改善支农再贷款管理方式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人民银行给予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再贷款支持,给资金实力相对薄弱而支农任务又相对较重的农村信用社以极大的支持,对农村信用社发展乃至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使支农再贷款更加有效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出力,笔者以某县为例对支农再贷款管珲方式掠出自己的一此粗浅想法.供大家杏考指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