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瑞芳  李娟 《北方经济》2007,(22):48-49
企业家作为特殊人力资本应当参与收益分配,但是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企业家的特殊贡献没有给予计量,本文旨在人力资本的价值确认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殊性加以考虑,来确定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力图将其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计量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研究中一直是难点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人力资本潜在收益以及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不可分性。然而,企业只有对企业家人力资本投入和产出进行全面计量,才能对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活动作出准确评价,为企业后继人力资本投资活动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在对国内外现有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计量模型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新的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3.
闫瑞芳  李娟 《北方经济》2007,(11):48-49
企业家作为特殊人力资本应当参与收益分配,但是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企业家的特殊贡献没有给予计量,本文旨在人力资本的价值确认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殊性加以考虑,来确定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力图将其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4.
唐艳 《特区经济》2012,(10):264-266
人力资本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样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依赖于该企业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同质性变量无显著的相关性关系,更多的依赖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变量。论文通过对贵州企业科技自主创新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计量分析,为以上结论提供了经验的证明。  相似文献   

5.
张体勤 《山东经济》2011,27(3):161-F0003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运行主体,企业成长问题是中外经济和管理学家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企业家是决定企业成长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人力资本。研究企业家人力资本自身的积累及其存量的一般性变化规律,对于促进企业成长乃至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成长绩效实证研究》的研究价值在于:以民营中小企业的资料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剖析民营中小企业创建人的人力资本与企业成长的相关关系,探究具备什么样人力资本的人会创业成功,解答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与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弄清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哪些要素可以促使企业成长绩效的提高,为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构建了反映人力资本的价值、盈利能力、经营状况、发展潜力等方面的人力资本财务评价指标,指出我们所计量的是人力资本的不完全价值,但反映了不同层次人力资本最重要、最大的那部分价值,对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物期权在人力资本价值计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向华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1):115-117
由于人们对人力资本的理解看法不一,以及人力资本价值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得准确计量人力资本价值成为一个难点。实物期权是一种新的价值计量工具,对于处理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有着独特的优点,因此用实物期权的方法能更准确的计量人力资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从企业产权角度分析了企业家人力资本这一异质型人力资本,认为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界定是目前国企产权改革的一个焦点,井对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界定、定价进行探计,提出用增量资本而非存量资本解决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改革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晰产权,有效利用人力资本,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人力资本的价值,并对其价值进行有效合理的计量.  相似文献   

10.
从企业家人格解读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立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5):133-135
文章在回顾人格、企业家人格及企业家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破解企业家人格与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的逻辑关系,以中国企业家为经验分析对象,提出如何从人格的角度促进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1.
对人力资本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劳动力价值新认识的基础上,以现代市场经济为背景,研究了人力资本的内涵、价值构成、计量以及其与非人力资本的关系等问题,得出了人力资本在使用价值形态上表现为人的劳动能力,在价值形态上就是劳动力的价值;人力资本的使用,不但能使其自身的价值升值,而且能给人力资本带来剩余的货币价值;现代企业是或将是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合资企业等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实现的激励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利梅  张丽 《特区经济》2010,(1):303-304
作为特殊的具有异质性的人力资本,企业家在当今我国经济发展中是稀缺的人力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以制度激励为基础,以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为核心激励机制的物质激励,以控制权和声誉激励机制为主的精神激励的激励机制来实现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合运用契约经济学、企业家理论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等,认为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核心权益的分配,取决于企业家与其它生产要素所有者谈判时的谈判势力。研究得出对企业家人力资本谈判势力的影响因素模型,及其对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改革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传统人力资源会计分别从"成本"、"价值"两个角度计量人力资源而忽略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此种方法对知识经济下条件的人力资本计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以人力资本的异质性为逻辑起点,以人力资本"投入成本"与"产出价值"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借鉴价值工程的思路,试提出成本与价值整合视角中的、分层次的人力资本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15.
曾庆学 《特区经济》2006,(12):168-170
在现代经济中,企业家人力资本是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核心。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现状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创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评述,以期对我国的企业家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霍炬  康丽琴 《山东经济》2004,20(2):64-65
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人力资本,尤其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关系鉴定问题被提到日程上来。从所有权安排理论和实践中企业家人力资本为企业所做出的贡献角度,企业家人力资本所有者首先应该分享企业所有权,尤其是企业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作用凸显,人力资本成为企业具有持久竞争力的源泉,必然要求传统的人力资源会计向人力资本会计升华。人力资本的计量则成为人力资本会计的关键。现有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法、托宾Q值法、实物期权法、计算价值法等计量方法存在缺陷,而剩余收益能反映人力资本的本质,而在实践中对其近似的EVA指标得到广泛认可和运用,因而运用剩余收益计量人力资本较其他方法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更优。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受企业家“定位前”人力资本原始积累的基本影响,但取决于企业家“定位中”与“定位后”人力资本持续变动的“有机构成”。在此两阶段,特定的组织场景逐渐“嵌入”企业家“心智模型”,由此生成企业家“背景取向型人力资本”,进而驱动企业家进入“适应性学习”过程。由这类企业家主导的企业有能力实现成长的持续性。文章基于对苏浙皖企业家经营实践与心路历程的实地调研,对这种人力资本“供给”的机理做了理论分析与实际论证。  相似文献   

19.
张志华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7):85-89
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天然私有却无法转让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价值实现的装置。这要求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安排的核心应是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剩余控制权)如何合理地转化为物质资本(剩余索取权),以此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天然私有却无法转让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价值实现的装置。这要求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安排的核心应是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剩余控制权)如何合理地转化为物质资本(剩余索取权),以此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