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曾说,"一个企业通过兼并其竞争对手的途径发展成为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的一个突出现象"。作为资本扩张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企业并购活动在我国蓬勃发展。据统计,2010年,中国企业宣布并购交易案例2771起,  相似文献   

2.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下,市场经济发展逐渐完善,企业并购成为企业快速扩张的有效途径,也是最主要方式。企业并购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也有利于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高风险经营活动,其中的财务风险成为并购企业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影响企业并购的成功。影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因素既有不确定性也有信息不对称。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主要有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财务整合风险,这四种风险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3.
赵曙明  张捷 《新经济》2006,(10):50-51
跨国并购是进行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必须要迈出的重要一步。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并购,并日益成为其中活跃的主角。美国《商业周刊》撰文认为,未来10年中国企业将进行大规模的跨国并购,从而将改变世界企业竞争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并购成为资本扩张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现实中却有不少企业因为盲目的并购行为反而影响了自身的发展,本文试图探讨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一些风险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并购、资源整合与企业成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衡 《经济学家》2003,(2):112-116
并购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和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并购并不能自动带来企业的成长。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并购一企业资源整合不力则是主要原因。企业只有重视资源的整合,成功完成并购后资源的整合,才能真正实现并购的初衷。  相似文献   

6.
全球企业的并购浪潮经过8年高涨后,现在潮头渐渐跌落下来。在美国,2000年宣布的并购案从1999年的11,042件降至10,658件。所涉资金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的购并只有一桩,而1999年有7宗。同时,欧洲并购步伐也在放慢。从2001年初开始,美国公司的购并交易总额大幅下滑。看来,这一轮并购高潮衰退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呢?笔者就此进行浅析。一、并购自身的隐患导致并购失败的原因是各式各样的,无论具体形式如何,都可反映出这么个共同的问题,即并购行动本身就蕴藏着失败的隐患。1. 高层领导追逐短期利益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并购成为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必由之路,企业可以通过并购进行战略重组,达到多样化经营的目的或发挥经营、管理、财务上的协同作用,使企业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税收作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企业经营成本。企业并购的过程中,若实施合理的税收筹划,可以降低企业并购的成本,实现并购重组的最大效益。本文主要介绍在并购过程中利用税收递延条款、利用资产的重估增值、不同支付方式进行税收筹划,并结合案例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传统并购动机理论的两点异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并购自19世纪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以来,已经历5次浪潮。如今已发展成为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产权交易的一种主要形式。对于这种可以与贸易、金融和投资相提并论的经济活动,理论界迄今为止的解释似乎不够深刻,已有的传统并购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也不能令人满意。本文对其中的规模经济论和价值低估论提出异议,并指出以上这两种理论在解释企业并购动机方面的不足。一、关于规模经济论所谓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量的扩张,单位产品成本不断下降的趋势。通过并购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生产效率,这种理…  相似文献   

9.
中国并购市场在过去两年呈现逆势上扬的趋势,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一个亮点,涌向我国的投资热潮仍然是一浪高于一浪。去年,我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了外国投资的首选国,一年内吸引了近520亿美元。外资并购作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无疑成为中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加速企业进步和对外扩张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0.
企业国际化是进行全球资源配置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并购,并日益成为其中活跃的主角。美国《商业周刊》撰文认为,未来10年中国企业将进行大规模的跨国并购,从而将改变世界企业竞争的整体格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并购是企业为了发展壮大而采取的一种战略措施,近年来,它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个新热点,但在并购过程中企业往往忽略了并购企业双方核心能力的整合,从而背离了并购的预期目标。通过分析企业并购的目的、阐述了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并对如何通过并购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并购是企业竞争中优胜劣汰的正常现象,是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实现交叉经营的重要手段。综观世界一些经济强国的发展历史,企业并购不仅屡次掀起高潮,而且贯穿其经济发展的始终。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步伐加速,力度加大,已经成为企业在境内外进行投资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廖素娟 《经济论坛》2006,(21):84-85,98
企业通过并购竞争对手成为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然而并购交易的完成并不代表并购的成功。据统计,在过去20年里,国际上大的企业并购案中,65%是失败的,没有获得预期的协同效应和财务回报。科尔尼公司(AT keamey)的调查显示,在并购的决定因素中,文化的差异位居首位,这种文化的差异主要是企业文化。在企业兼并实践中,与企业兼并同步而来的往往是两种企业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这就存在着文化不兼容风险。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步伐大大加快.在经济繁荣期,并购是企业高速发展的加速器,并购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潮流.文章通过研究全球重大并购案例,把握目前全球企业发展状况,这也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蔡柏良 《财经研究》2007,33(7):124-133
企业并购是一种十分活跃的经济活动,由于存在着并购效应,结果应驱使企业通过企业并购以谋求不同的并购效应。西方学者普遍采用股票价格波动衡量并购效应的方法不适宜于我国企业。文章采取因子分析法,借助财务指标构建横向并购效应、纵向并购效应、混合并购效应的财务指标综合得分模型,选择相应的样本和时间段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是并购当年和并购后一年的效应是比较明显的,但并购后第二年、第三年的效应就不够明显。这充分说明企业并购后的整合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并购活动中,并购支付是实现交易的一个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世界并购浪潮的影响,我国的并购业务发展较快。但由于受到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特点的影响,尤其是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比较单一,不能适应并购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并购业务长远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17.
王品 《经贸实践》2016,(8):161-161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各国企业都在寻求方式让自己迅速扩张,并购成为企业扩大规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并购事业如火如荼。2010年以来,全球的并购数量大幅度提高,第六次并购浪潮已经到来,我国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挑战。然而并购作为一项投资活动,本身存在的财务风险也是不可忽略的。由财务风险导致的企业并购成功率较低,因此本文通过对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分析以期对企业并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企业并购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并购是企业资产重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西方国家的并购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企业并购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十分普遍的企业重组方式。正如许多经济学家所注意到的,企业并购已经引起了制定经营决策和公共政策的重要问题。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企业并购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大似乎让人觉得越来越不可思议。这引发了金融经济学家对并购做多方面的深入研究。这些研究基本上是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并购的动机研究;二是并购的绩效研究。前者是一种事前分析,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金融经济学家从各个角度深入探讨企业并购的真正原因,试图科学地解释管理者和股东提出企业并购的动机。后者则是事后分析,研究的是并购对整个经济以及交易双方的福利影响,主要是实证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并购的概念、公司并购的动机、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于世勇 《时代经贸》2007,5(4X):83-85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企业的实力也越来越大;但是相对于国外企业,中国企业还显得较弱。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并购成为企业成长的主要途径。所以本文就从并购原因和并购方式上分析中国企业是如何进行海外并购的。从中间总结出规律为国内企业成功进行并购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正常的、.普遍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实现战略扩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河北钢铁并购整合的实例,展开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