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对中华民族影响至深至远,从两千多年前到今天,孔子的思想经久不衰,一直指导人们前行.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孔子思想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一是推己及人的"仁"的观念,而是温文尔雅的君子风范,三是中正和平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2.
夏红莲 《中国外资》2009,(10):192-192
孔子对中华民族影响至深至远,从两千多年前到今天,孔子的思想经久不衰,一直指导人们前行。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孔子思想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一是推己及人的“仁”的观念,而是温文尔雅的君子风范,三是中正和平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3.
"仁"与"绝对命令分别是孔子和康德道德人生观中至关重要的道德原则。孔子依据"仁"而自觉的做圣贤功夫以发展完善其道德人格,践仁知天,达致与宇宙万物为一体的人生境界;康德依据"绝对命令"而告诫人们应禁绝种种感性欲望之诱惑,从而纯化道德之动机而彰显理智世界之人格。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有何异同?对其现代人有何启示?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魏豪玥 《中国外资》2011,(8):283-286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可逆转,消费者主导市场的趋势不可逆转。企业要想在世界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企业产品要想在消费者心里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有崭新的营销理念,而孔子的仁学思想符合了世界经济营销的潮流。对于国际营销来说,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以包容万象为前提无疑是治愈世界经济纷争的一剂良药;对于一般营销来说,孔子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即"惠而不费"的思想,无疑是以小博大的长远的营销战略观点;而以人为本的仁学思想体现了消费者追求的差异化、个性化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从"4P"、"4C"、"4V"和"4R"的营销传播理念传承的轨迹不难发现,新经济的营销思想正在向2500多年前的孔子"仁学"思想回归。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可逆转,消费者主导市场的趋势不可逆转.企业要想在世界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企业产品要想在消费者心里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有崭新的营销理念,而孔子的仁学思想符合了世界经济营销的潮流.对于国际营销来说,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以包容万象为前提无疑是治愈世界经济纷争的一剂良药;对于一般营销来说,孔子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即"惠而不费"的思想,无疑是以小博大的长远的营销战略现点;而以人为本的仁学思想体现了消费者追求的差异化、个性化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从"4P、"4C"、"4V"和"4R"的营销传播理念传承的轨迹不难发现,新经济的营销思想正在向2500多年前的孔子"仁学"思想回归.  相似文献   

6.
张润梅 《金卡工程》2008,12(9):34-34
中国古代的容隐思想可上溯到孔子的"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的论述.汉宣帝颁布"亲亲得相首匿"的诏令始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司法实践,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西方容隐制度从古希腊时期开始萌芽,到古罗马时期有了诸如不得令亲属问相互作证,家长或父亲有权不向受害人交出犯法的子女等的规定,容隐思想一直延续到现.  相似文献   

7.
<正>前阵子看了周润发主演的大片《孔子──决战春秋》,让我对这位至圣先师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从小就读《论语》,受孔子思想的影响不小,也对他的名言佳句朗朗上口!但看完电影之后我才头一次想到:周游列国的孔子,其实跟一般人一样,也是一位到处找工作的"求职者"!更辛苦的是孔子这位"跨国求职者"包袱不小!周游列国的孔子,可是带着整个团队(一大群门生)跟着走!所以要雇用他的老板,还得是"财力雄  相似文献   

8.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荀子》有一脉相承的联系。在对于"情"以及"情"与"乐"关系的认识层面上,关于《诗》与礼的论述中以及关于《诗》的艺术特征上,它们的"《诗》论"都具有一致性。《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荀子》"《诗》论"的相似性、《荀子》与毛鲁韩三家《诗经》传授联系以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的相似性,则非常有力地印证并丰富了孔子——七十子——七十子后学——荀孟——汉儒这一条先秦儒学经籍传授以及思想延续的主线。  相似文献   

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荀子》有一脉相承的联系。在对于"情"以及"情"与"乐"关系的认识层面上,关于《诗》与礼的论述中以及关于《诗》的艺术特征上,它们的"《诗》论"都具有一致性。《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荀子》"《诗》论"的相似性、《荀子》与毛鲁韩三家《诗经》传授联系以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的相似性,则非常有力地印证并丰富了孔子——七十子——七十子后学——荀孟——汉儒这一条先秦儒学经籍传授以及思想延续的主线。  相似文献   

10.
夏冰 《金卡工程》2010,14(5):320-321
礼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对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时至今日,当我们对儒家尤其是对孔子的礼的思想进行几代人的批判与改良,层层剖析后,却发现它的价值无论在塑造国民特质还是在安国兴邦的实际功用上都有待深层的挖掘和进一步的提倡。本文将从《论语》的篇章中系统地整理出孔子关于礼的一系列思想,并对其礼学思想进行初步的阐释,以期能够切入到礼之内涵,从而为礼之现代化提供一个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1.
一、中美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源泉 (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源泉--"仁"与"和" 中国古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主要是在对于人性的哲学认识上的两大阵营上的斗争,即"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后来.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和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为主的各种统治手段变化中,崇尚人善论,主张"仁政"与"德治"的孔孟之道最终占领中华民族的思想阵地.  相似文献   

12.
周星 《财会学习》2016,(15):133-133
两千五百前,孔子提出“会计当而已矣”,被后人认为是孔子的早期会计思想,本文主要阐释这一思想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及当代社会赋予其的新的内涵,并就如何使会计“当”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孔子在《大学》最后一段有一句"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话。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人的财富观。它的意思是:仁者利用财富达到自己的理想,不仁者以自己作为获取财富的工具。孔子用财富观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仁"的特性。"以财发身"和"以身发财"道出了我们所说的不同的两种人的财富观,"以财发身"其实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财富的认识和哲学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儒家美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将伦理道德审美化、神圣化,儒家美学将审美主体的人格塑造作为其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孔子围绕审美主体这一范畴初步提出了一整套的伦理哲学和美学思想;孟子则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审美主体的人格修养做了更为全面更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尤海洲 《中国外资》2013,(10):98-98
对于社会主义我国来说,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在国内部分建筑企业中,这一理念却未得到较好的落实,即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将自身摆在"管理者"或"教育者"位置之上,一味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教育功能与政治功能,忽视了社会功能与服务功能。从服务职工层面看,其呈现为服务理论薄弱、服务方法滞后、服务领域不明确、服务成效不显著等,严重制约到建筑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针对于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建筑企业树立"服务"理念,转变建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功能,因此本文将企业管理理论应用到建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试图提高当前建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简论孔子的管理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论孔子的管理思想李贵如说起孔子,人们往往把他看成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是毫无疑义的,似乎没有人称他是管理学家。实际上,孔子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管理学家。他的管理学说,对现代经济管理乃至一切管理,都有...  相似文献   

17.
冯子悦 《金卡工程》2009,13(5):291-291
尚中观念在中国源远流长,作为先秦诸子中最有影响的两位思想家,老子和孔子吸收前人的思想精髓,从不同角度加以发挥,并纳入到各自的思想体系.本文力图清晰地展现老、孔尚中观念的相通相异之处,并进一步把握尚中思想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儒家"仁"的思想,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思想道德和人格修养的最高范畴。医务人员需要一颗仁心才能成为仁人,要具备仁心仁术才能造福人类。作为医药卫生类学校,作为医药相关专业的学生,更需要仁心仁术,更应该将"仁爱"作为自己的准则。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一书主要探讨的是从道光到1930年代约100年间的思想学术变化中的几个问题。该书清楚地分为三编:从"旧典范的危机"到"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再到"新知识分子与学术社群的建立"。这三编实际上是问一个问题,即现代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的形成。与此相呼应的其他论文,也是试图探讨现代中国历史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  相似文献   

20.
黄敏慧 《金卡工程》2010,14(4):310-311
《论语》被列为四书之首,有半部《论语》可治天下之说,《论语》中孔子所主张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更是有启迪作用的。本文主要从对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来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