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着力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
着力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信访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解决民生问题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出发,真正实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群众得实惠”。针对影响制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和困境,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广东省一些欠发达地区政府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民生财政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讨论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扩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也已经成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通过对民生财政概念的诠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在民生财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暖 《时代经贸》2011,(2):204-205
改善和保障民生,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就如何加强财政管理,发挥财政职能,打造民生财政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中,最突出的仍然是民生问题,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解决新时期的民生问题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民生财政的终极目标就是关注和改善民生,通过对民生财政的内涵和政策趋势进行研究,可以从制度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与财政改革基本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国家财政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改革财政:构建以人民为主体的财政理论;按公平公正的原则改革税收体系;以全体公民的福利为重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和政绩考评体系;以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构建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公共财政走向民生财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期间的民生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的格外关注,财政改革的"民生"色彩愈加凸显.民生财政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根本路径,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直接体现,公共财政到民生财政的理念转变正当其时.要建立民生财政,促使民生不断改善,就需要在财政决策上以民生为导向,明确各级政府的民生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充分反映民意的利益表达机制,真正了解民生之需求,还应规范权力运作机制,为财政关注民生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1.
连云港市农村基层党群关系和谐化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党群关系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是和谐社会的基石。连云港市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构建连云港市农村和谐的党群关系。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民生问题格外突出的时代条件下,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当做执政的第一信号,是我们党求真务实的生动体现。将改善民生、让全体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治理目标用“五有”的形式确定下来,充分体现着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不仅果断地转移到民生领域,而且具有了明确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3.
安全保障,是人的生命财产正常存在的最基本条件,如果没有了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就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随即带来的是家庭的破裂、社会的不安定因素随之伴生。安全生产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人点和着力点之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这说明了我们党对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度负责,以及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把安全生产纳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民生问题关乎社会和谐发展,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直接现实利益的重要问题.当前,民生问题被提到了比以往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基点的社会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生状况的调查结果,并针对调查中我国居民高度关注和呼吁声较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样有利于政府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民生问题的改革发展现状,以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需要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继十七大之后,民生问题又一次成为我国构建现代社会制度体系和财税政策研究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环境保护的战略方针: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我国政府近年来追求的核心目标,也是新时期环境保护的重要战略方针。环境保护领域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环境保护为了人民,环境保护依靠人民”的根本宗旨,就是要以解决威胁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环境问题为首要工作,以公众健康的标准来制定环境保护的标准,强化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有效解决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问题,既是中央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也是贯彻落实“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与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财政部已经将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并在年初成立了“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课题组。研究从机制体制上解决的办法,计划用几年的时间把这个问题基本解决好。由于这是一项  相似文献   

18.
杨春辉  韩喜平 《经济纵横》2023,(11):103-110
开展民生调查研究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前提。党中央提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这为改善民生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方法指引。要深挖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民生调查工作抓实,需要构建民生评价体系,夯实民生调查基础,同时把握好调查和研究两个部分,以找准民生改善的着力点。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及住有所居等方面构建客观评价指标,并综合考虑过程和结果的关联,围绕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构建主观评价体系。实践中要提高民生调研认识,做到源于群众制定方案、归于群众开展调研、见微知著深化研究、洞若观火解决问题,并以督查回访形成闭环,推动民生调研落地生效。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浙江作为沿海发达省份,这些年来在改善民生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民生问题是人们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是社会关注的又一新领域。着力改善民生是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民生科技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分支,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对于解决民生问题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改善民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而科学技术必须以"民生"问题为根本的出发点。本文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提出了发展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对于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