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迅速提高,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加大,为此研究9亿农村居民的储蓄特点,探讨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的因素和未来走势,提出进一步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成渝经济区①经济现状的分析,基于1991年至2009年的历史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来分析储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成渝经济区储蓄率的升高对于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存在显著的影响,而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实际GDP增长速度却具有影响储蓄增量的能力。并由此提出控制储蓄总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本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对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年均储蓄余额的多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计量经济检验与修正,从中选出影响较大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建立我国城乡居民年均储蓄的计量经济模型,以此分析其反映的实际经济意义,并分别研究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对储蓄的贡献,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于我国储蓄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支出为消费和储蓄两大类,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用,因此,支出结构之间的权衡会影响农村居民获得效用的大小。本文在收入与消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对农村居民的支出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影响农村居民支出结构的因素,并就扩大消费、促进内需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居民储蓄动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蓄动机是影响居民消费与储蓄比例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的储蓄活动从来就不是一种无意识的机械行为,人们为什么储蓄,储蓄多少,选择什么储蓄,这些总是伴随着一系列有目的、有意识的复杂心理思维活动。从宏观看,储蓄的不同目的会导致未来对储蓄的不同支配,而不同支配又会给宏观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换言之,储蓄动机对宏观经济同时具有总量效应与结构效应,在现今中国仍以扩大内需为方针的经济形势下,把握农村居民的储蓄动机对于调节宏观经济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支出为消费和储蓄两大类,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用,因此,支出结构之间的权衡会影响农村居民获得效用的大小.本文在收入与消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对农村居民的支出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影响农村居民支出结构的因素,并就扩大消费、促进内需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预防性储蓄的异质性出发,对海南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偏低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了降低我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强度的建议.研究认为,较低的市场化程度和收入差距、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年轻的人口构成和较低的受教育程度是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较低的内在诱...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择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1978-2012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对我国城镇、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都存在很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且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于农村居民.在社保制度不完善的前提下,提高城镇化率未必能有效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反而可能增加,最后对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快速增长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连续保持近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近来储蓄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且已连续数月有余。于是有人认为:我国储蓄的增长目前已进入拐点,高增长时代即将过去。考虑到储蓄的重要作用,如果其增长模式和态势发生变化,势必对商业银行今后的发展带来显著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追问一句: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借助于一个简单的两期叠代模型,揭示了人口年龄结构与最优储蓄之间的关系,进而发现,人口老龄化一般会使得居民最优储蓄增加。随后,我们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对中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人口年龄结构对中国居民储蓄的作用都是显著的扩张性影响。根据现阶段中国居民高储蓄与人口老龄化关系密切的事实,并结合原因探索,本文最后提出了关于有效利用现阶段人口红利和居民高储蓄以及降低未来居民储蓄倾向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需求格局和储蓄吸收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经济将持续出现储蓄盈余,财政金融政策在未来一个阶段应扩大经济的储蓄吸收能力,维持可行而持续的经济增长速度。运用财政金融政策扩张居民需求,需要注意居民预期的影响,防止储蓄率的过大变化。扩张企业储蓄吸收能力,需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并激发和保持金融部门的活力。中国财政应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利用国债政策吸收民间部门剩余的储蓄资源,货币政策的放松应关注长期的物价、汇率稳定,财政政策的放松要关注经济的持续均衡  相似文献   

12.
酒泉市农户信贷需求状况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强 《甘肃金融》2011,(7):60-61
近年来,受国际形势及国内政策的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了解酒泉市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村金融供需情况,分析农村居民生产、消费、储蓄、借贷的行为和心理预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储蓄增量和储蓄率能够促进并推动经济增长,但是储蓄增量和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较弱,或者说甘肃省目前储蓄形成有效投资的能力较弱。引言(一)背景一个处于发展初期的国家或地区,必须有充分的资本积累来推进其经济增长,而这一资本积累的衡量就是储蓄率。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以甘肃为例,2000-2011年经济增长速度一直维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影响居民消费因素相关理论,选取了四个重要的相关指标,运用经典的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计量分析,从最后结果可以得出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具有重要影响。为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扩大居民消费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康涛 《金融研究》1993,(3):33-33
<正> 92年证券的迅猛发展,促使储蓄形势剧烈变化。"证券热"对江苏储蓄的主要影响在于: (一) 储蓄增量明显减少,若干时期影响到存量,使银行存款结构发生变化。据统计,92年1月至10月份江苏城镇居民储蓄净增额为83.37亿元,比91年同期少增12.75亿元,按改革开放以来正常年份储蓄年增幅不低于30%计算,我省实际比91年同期少增储蓄48个亿。1至10月份江苏工资性支出多增25.4亿元,以此计算边际储蓄率为-50.2%,少增额也在40个亿左右。储蓄大幅度少增,使其在银行信贷资金中比例回落。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提出了“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部分,农村消费市场有巨大的潜力和开发余地。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还能进一步刺激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本文以四川省内江市为例,分析该市农村消费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内江市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运用计量方法实证得出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等,提出发展农村消费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不平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高储蓄率。提升消费动力有助于我国经济在稳定和可持续的基础上转入新常态。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基础,动态求解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分城乡研究了居民收入的波动和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其的影响特点。研究结论表明: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惯性,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则依据收入波动而呈现较高弹性。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农村居民满足理论规律。在生育率不断下降情况下,农民倾向于降低当期消费而提高储蓄以应付养老。较完善的社保体制导致城镇居民养老储蓄动机较小;由于子女质量与数量的替代效应存在,城镇居民表现出较强的教育储蓄动机和馈赠储蓄动机。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保持每年一万亿的增长速度,如何分流居民储蓄存款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开放式基金所具有的诸多优点使得它理应成为分流居民储蓄的主要载体,但事实上效果却不尽人意,本就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做出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湖南省112户农村居民的调查,运用 Probit 模型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有超半数以上的农村居民不愿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地区还未充分发挥其保障作用。农村居民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纯收入、对商业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对养儿防老的态度、政府宣传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程度等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财富效应是消费函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财富效应的角度,分析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萎缩的原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发现1999年到2010年中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农村居民家庭银行储蓄与住宅资产未发挥财富效应,而生产性固定资产对农户消费支出具有统计性质十分显著的财富效应.在分析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发挥财富效应,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包括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倡农村居民集约化居住,增加对农户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