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一个月大盘一直处于漫漫调整中,而在扩容、加息等利空影响下,市场成交萎缩,观望情绪抬头。在多数散户对市场的看法由热转冷的转变中,以券商、基金为代表的机构中坚力量,正在关注哪些板块,正在哪些上市公司进行深入调研?投资者或许可以从机构所重点关注的公司和板块主线,得到启发,并捕捉到新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2.
放在一年之前,人们“做梦都不敢想”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这样的“超级大象”能够在A股市场上市,然而现在,“超级大象”非但上市了,在其上市之前反而成为了市场做多的支持因素,上市之后马上就成为了市场的定海神针。如果说,股权分置改革为这些“大象”的上市缔造了市场基础和行情条件,那么,“大象”们的上市也正在对市场陈旧的思维观念进行着革新。  相似文献   

3.
华威国际在大陆创投圈并不属于那种红得发紫的类型,给人的感觉比较冷静和低调。然而,由于其定位非常清晰,专注于成长、快速与科技相关的项目,是典型的风险基金,备受科技型企业关注。  相似文献   

4.
兰奇 《新财富》2006,(3):90-90
“招商银行”2002年走进资本市场,从公开上市到发行可转债,到最近顺利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很多投资者常说“招行的运气好”。我的理解是,招行幸运的基础是全行上下尊重投资者、理解投资者并为投资者认同和支持的互动沟通和交流。我是2004年3月开始任董秘的,在任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与同事们一起在推介交流上投入了大量精力。2005年.录入我的汉王名片通系统的名片有900多张,而2004年,这一数字是1100多张,这些都是在各种场合_F结识的境内外分析师、基金经理、投资者、媒体记者、监管机构官员以及关注招行的各届朋友。经过广泛持续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社会民众日益重视资源能源和高新技术保护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对境外上述企业和资产的投资(主要以并购的形式进行)频频遭遇东道国以国家安全名义的法律阻力,同时我国国内对外资影响我国国家安全、产业安全的立法要求也不绝于耳.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具体并购案例的研读,尝试对所谓外资并购影响东道国国家安全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郑卫 《江苏商业会计》2004,(1):46-46,45
“存续”企业是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进行而出现的新概念,它是对国有企业改制后承担着原企业不良、劣质或非经营性资产的剥离经营,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以及辅助业务的分离生产等职能的企业的统称。由于在某种程度上,“存续”企业常被当作劣质资产和改革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深入剖析中国企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走出去"进行海外铁矿资源投资的内在动因及成败共性,探讨形成中国投资海外铁矿石资源现状的深层次因素,并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海外资源投资建议、措施。该论文研究对推动我国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加大国际资源配置,避免其他资源重蹈铁矿投资的覆辙,做好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企业竞争的焦点,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预言:世界将陷入一场“人才争夺战”。得人才者得天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其中.创新人才作为现代企业最稀缺的资源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贸导刊》2006,(17):53-54
早在2003年春,非典病毒肆虐的时候,一些日本企业界人士就提出了“中国 1(”China PlusOne)战略,意思是某家企业的生产或市场过分依赖一个国家会有风险,在投资中国的同时,还要在其他国家投资以分散所谓“中国风险”。当前日本关注的所谓“中国风险”除了两国政治关系因素外还有人民币大幅升值等等,进一步又提出某个行业的生产不能完全被中国所左右。印度是日本企业“中国 1”投资战略的首选国家之一,近期,日本社会加大了对印度的关注,媒体大量报道印度的各方面情况。对于日本企业投资印度的情况,我有关部门应予以关注,并及时地做好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于欣 《新财富》2006,(2):48-49
我们力图通过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来评估一个产业和产业内的相关企业。分析决定内在价值的基本面因素和决定市场价格的资本供需状况,我们发现,2006年最具投资价值的产业将集中于这些部门:银行,数字电视,IT,通信,零售,医药,新能源,房地科。进一步分析这八个行业的投机机会所在,可以看出,与过去向年上游行业的“红火”相比,投资价值有逐渐往下游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日本企业投资不仅在四部门经济均衡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对总产出有重要影响。当期、滞后一期和滞后三期的企业投资对GDP的解释能力相当显著,因此,日本经济能否恢复快速或中速增长,企业投资的增速能否重启是至关重要的。长期中,日本企业投资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是最终消费和出口,融资成本变量对投资额的影响极不显著。日本的消费增长颓势并非是经济泡沫的后遗症,问题的关键在于总供给的物质属性无法诱致需求快速增长。因此,安倍的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两项政策难以拉动国内最终消费。安倍政策短期内可以使日元贬值,日本的出口会实现一定程度的增长。但若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则日元贬值的出口效应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2.
《新财富》2005,(8):94-94
虽然2002年,正式进入第2个年头的飞博创就实现了4000万元销售额。  相似文献   

13.
目前,鲜有文献探讨数字化转型“言行不一”的情况。将“言”和“行”两个维度纳入统一框架,基于政策资源反馈视角,考察政府关注是否会促使企业数字化转型“说得多,做得少”。研究发现,政府数字化转型关注确实会诱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言寡行”,并且这一现象在管理者短视类企业中更明显,但在分析师跟踪人数较多的企业中却得到了有效抑制。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的“多言”可以帮助企业缓解融资约束和获取政府补贴等,并且这种资源获取效应随政府关注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强,但企业在获得上述资源后,并没有将其投入数字化转型实践,即使政府数字化转型关注度日趋提高。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与真实表现的认知,对政府部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言行一致”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最为关心和瞩目的重要问题之一。未来二三十年内,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最主要的能源产品,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俄罗斯能源在世界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中国同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无论从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看,还是从地缘政治战略和保证国家安全角度看,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能源企业在同俄罗斯进行油气投资与合作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曲折,近两年才有了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5.
陶冬 《新财富》2004,(3):26-26
从理论上看,海外并购大有可为,但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大举购买夏威夷产业、入主洛克菲勒中心的前车之鉴不可不引以为戒。管理层必须对可能出现的企业文化上的冲突、技术与市场上的差异、法规上的限制有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据商务部统计,截止2010年年底,我国采矿业对外投资存量525亿美元,当年流量约120亿美元。占全部对外投资额的20.2%,比重仅次于商务服务业。在中国采矿业大步伐"走出去"背景下,我国私营企业凭借其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以及相对较低的意识形态风险,积极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商》2004,(12):15-15
探讨家族式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之前,全国民(私)营经济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先向记者表明:根据一项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家的平均年龄是41岁,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还未真正到需要考虑接班人问题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摩尔大通的资产租赁模式的设想很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是钱的问题。在投资机构眼中的零售业和"摩尔大通模式"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9.
李凌 《新财富》2012,(4):130-135,138-140
PE行业常青树难为。一份简单的统计可以直观地看清这个现实:清科集团近10年的排行榜显示,共有138家创投机构曾进人“中国创业投资机构50强”榜单,其中仅上榜一次的机t~J45家,占比32.6%。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现象背后,是虽经过十年探索,但尚未形成可持续商业模式的PE机构不在少数。当下的形势更加严峻。在证监会对PE投资IPO项目监管趋严、二级市场市盈率不断下移的双重压力下,曾为行业主流的Pre.IPO套利模式正走向终结。于是乎,除了如九鼎、深创投、达晨创投等领先PE能够坚守“工厂化商业模式”,一些募资能力强的PE能够依靠“管理费模式”外,众多中小PE机构重新坠人迷茫期。将投资行为贯穿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找到好的企业家——早期培养——投资后服务,到为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供资本的对接口,与企业一起分享其高速增长收益的产业投资模式,或将成为PE,t~业的主流模式之一。高特佳在产业投资上的探索和经验,可为业内提供一个参照的样本。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外交资源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和有利条件。加强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把这些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不但是各国和各地区的热切愿望,也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上,对外开放要实现从"市场换技术,换资金"到"市场换市场"的战略转折。推动有比较优势的国内产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利用国外资源,已成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